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馬光遠:中國未來30年突破口就在粵港澳 概念股蓄勢待發(附股)

近日, 國內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 下一個30年中國必然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而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作為大灣區其中一員, 他認為, 中山需抓住機會提升交通、產業兩方面的競爭力。 對於目前已經列入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全球聚焦的粵港澳大灣區, 馬光遠直言, 粵港澳大灣區成功的關鍵在於超大規模的交通基建、精准的產業定位, 未來其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灣區。 譬如,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 2016年GDP是三藩市灣區的兩倍, 和紐約灣區持平;經濟總量僅次於東京灣區,

但粵港澳大灣區約1.5萬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額是東京灣區的3倍以上。

招銀國際指出, “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新一年中國經濟的關鍵字之一。 備受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即將出臺, 打造“世界級灣區”將從戰略規劃進入全速落實階段, 各領域合作舉措和初步成果將會密集上線, 目標是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國際一流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 當前來看, 大灣區將主打互聯互通、合作優化產業佈局、進一步對外開放以及大力支持科技創新, 隨之而來的機遇主要集中在基建、交通運輸、物流、金融、科創、高端製造、現代服務等重點領域。

投資機會方面, 川財證券認為港口具有水陸聯運設備和條件, 是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 是水陸交通的關鍵集結點,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過程中, 區域港口板塊將首先收益, 相關公司為珠海港、鹽田港、深赤灣A、廣州港等。

廣證恒生指出, 政策推動下,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 同時也是國內最具潛力的灣區城市群。 通過與國際三大灣區的對比結果, 結合最近的廣東省對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政策, 研報梳理出未來大灣區規劃發展過程中最可能受益于政策春風的基建交通, 高新技術, 金融, 地產四個主要領域和相關標的。 粵港澳大灣區雖然已經有一定的經濟規模, 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落後于紐約, 東京和三藩市灣區, 因此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政策的推動, 當地產業升級, 經濟規模擴大,

會吸引更多的就業人口和人才技術聚集。 因此看好基建交通, 高新技術, 金融等領域。 隨著資源和人口的進一步彙集, 房地產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具體來看:

基建:粵高速A、鹽田港、珠海港、深高速、白雲機場、廣州港、廣深鐵路、深赤灣A、深圳機場;

科技:比亞迪、寶萊特、廣日股份、美的集團、華金資本、廣汽集團、格力電器;

金融:平安銀行、越秀金控、招商銀行、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中信證券、中國平安、國信證券;

地產:格力地產、珠江實業、招商蛇口、華髮股份、沙河股份、世榮兆業、嶺南控股、華僑城A、香江控股、南山控股。

【機會提示】點擊下方藍字“瞭解更多”關注頭條號牛股王!學習更多選股技巧, 每天提示牛股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