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米樂親子|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篇(五)

NO13:包公故事-省遺

合肥素稱“三國故地、包拯家鄉”, 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 宋代的大政治家、一代名臣包拯就出生在這裡。 歷史上的清官包拯因其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勤政愛民, 被後人尊稱為“包公”, 成為老百姓人們心目中的“包青天”。 自古以來, 關於包公的民間故事在合肥地區就廣為流傳。 老輩合肥人都熟知“外甥有理打得舅”、“長嫂如母”這兩句俗語, 其典故就源自於包公家鄉的傳說。 在合肥廣為流傳的包公故事還有《箭杆黃鱔馬蹄鱉》、《黑鯉香蓮藕無絲》、《包家大門朝北開》、《廉泉》等等, 這些故事無不寄託著家鄉人民對包拯這一歷史人物的崇敬和 愛戴,

寄託著人們對這位執法如山、清正廉明、嫉惡如仇、體察民情的歷史清官的景仰和歌贊。 合肥地區流傳的包公故事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 其反映的大多是與包公當年求學鄉里、仕奉廬州、辭官守孝、回歸故里的傳說;包公故事還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其人物形象生動, 語言對白傳神, 具有民間文學通俗易記、易於傳播的特點;其三是包公故事的時代特徵和時代意義明顯, 包公雖然是封建社會的清官, 但其在民間傳說故事中的言行, 已經成了為民眾謀利益的偶像。 包公作為在海峽兩岸乃至東南亞都有影響的歷史人物, 其家鄉的人有責任和義務做好宣傳, 保護好有關包公傳說故事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擴大合肥市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NO14:管仲的傳說-省遺

管子是我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 管子的德政、文章、功業是千古奇跡, 許多學者將其稱為淮河文明(文化)的偉大開拓者和奠基人,

管子做為中華四十名文化歷史人物的第一人其雕像塑于中華世紀壇內。 司馬遷《史記》記載:“管保夷吾者潁上人也。 ”晉代張湛(處度)《<列子>注》認為“管仲鮑叔並潁上人也”。 “潁上”不僅是西周既有的古老的地名, 而且與管仲和鮑叔出身地管穀灣地貌特徵也是一致的。 管谷位於潁河(古稱潁水)右岸, 潁河“在這裡拐個彎”, 如果乘船順流而下, 管穀仿佛位於潁水之中。 古詩文中曆有“在水一方”、某某“東海上人”、“海上升明月”、“江上數峰青”之說。 “上”者, 指“中央”或“基於……之上”之意, “潁上”即“潁水中央”之意。 潁河是淮河第一大支流。 在管子故里今天的潁上縣建潁鄉管穀附近有一人文景觀, 叫“文地春風”, 因孔子由陸路來過此地而得名, 歷史上列為“潁上八景”之一。
管子先於孔子160多年, 是孔子的先輩。 管子是齊魯文化的祖師。 管仲早年經商。 初事齊國公子糾, 助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 小白得勝, 即位為齊桓公, 管仲被囚。 齊桓公不計前嫌, 經鮑叔牙保舉, 任其為卿。 他在齊進行改革, 分國都為15個士鄉和六個工商鄉, 分鄙野為五屬, 設各級官吏管理。 設選拔人才的制度, 士經三次審選, 可作上卿的輔佐。 將士鄉按五家為軌, 十軌為裡, 四裡為連, 十連為鄉的軍事編制進行組織。 徵稅按土地好壞分等, 適當徵發力役, 禁止掠奪家畜。 由官府統一鑄造、管理錢幣, 制定捕魚、煮鹽之法, 因此國力富強。 遂在此基礎上幫助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 使其“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
因此管子又有“天下第一相”的美譽。 關於管仲的傳說, 在其故里潁上民間代代流傳。

NO15:莊子的傳說-省遺

據《史記》記載:“聖賢莊子曾為漆園吏”。 蒙城殷稱冡, 或曰北冡, 甲骨文曰“冡侯”, 即冡國。 周為蒙國, 內有漆園, 漢為山桑縣, , 後稱山桑、蒙郡、蒙縣、渦州等。 直到唐朝天寶元年(西元742年)更名為蒙城縣,一直沿用至今。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 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 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 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 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蒙城作為莊子生活一生的地方,自然留下了很多莊子的故事傳說。 經過歷代人無數次反復講述,在流傳中得以豐富和完善,這便形成了今日莊子的傳說。

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清新質樸,具有濃郁的地方名族特色。民間文學的表現媒介是應用最普通和最生動並富於活力的口頭語言。只要語言存在,民間文學就會繼續產生、存在和傳承下去。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向原創致敬。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這期的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就介紹到這,下期我們繼續講:米樂親子 |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篇(六)

直到唐朝天寶元年(西元742年)更名為蒙城縣,一直沿用至今。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 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 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 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 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蒙城作為莊子生活一生的地方,自然留下了很多莊子的故事傳說。 經過歷代人無數次反復講述,在流傳中得以豐富和完善,這便形成了今日莊子的傳說。

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清新質樸,具有濃郁的地方名族特色。民間文學的表現媒介是應用最普通和最生動並富於活力的口頭語言。只要語言存在,民間文學就會繼續產生、存在和傳承下去。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向原創致敬。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這期的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就介紹到這,下期我們繼續講:米樂親子 |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文學篇(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