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些被冷落的習俗才是年味兒

“二十三, 祭灶官;二十四, 掃房子;二十五, 磨豆腐;二十六, 去割肉……”

這則諺語幾乎涵蓋了中國人的年前習俗, 我不相信哪個中國人在臘月二十三不祭灶神求平安, 也不相信會有人過年前不做大掃除!

但每個地區都是這樣的習俗嗎?

當!然!不!中國這麼大, 雖然總體習俗大同小異, 但是!地區性的習俗比比皆是。 僅僅圍繞“過年要吃什麼”的問題, 南北方的人們就能打三天三夜的口水戰。

北方人堅決認為, 年夜飯必須要有餃子;南方人則大驚失色, 什麼?難道在北方不吃湯圓嗎?北方人答, 吃湯圓啊, 大湯圓我們在元宵節吃;南方人再度震驚, 不, 湯圓是湯圓, 元宵是元宵, 你們吃的那個是元宵!元宵!

下面這些地方的習俗, 你不一定聽說過;但你如果聽到, 一定會覺得非常有趣。

老北京的習俗非常有趣, 很多都是討彩頭的自發行為。

踩歲

踩歲, 就是踩曬乾的芝麻秸。

小孩最喜歡踩歲, 因為踩在又脆又厚的芝麻秸上, “劈啪、喀啦”的聲音響起來, 別提有多爽了, 一踩就碎!這感覺就好像是捏泡泡紙, 瞬間減壓, 讓人身心愉悅!這種物美價廉的減壓神器, 誰不喜歡呢?

以前, 一到臘月, 就有郊區的農民到京城的胡同中走訪, 吆喝著賣芝麻秸——“芝麻開花節節高,

新年好彩頭!”現在, 這樣的農民已經很少了, 住平房的人們, 卻還會在家門前鋪上芝麻秸, 讓自家小孩踩歲。

踩歲真是個一舉多得的好項目——低成本減壓、好玩有趣、寓意吉利。 下次去了農村, 我一定要好好地踩一踩, 老阿姨也是有一顆童心的。

借元寶

在大年初二, 北京人以前要去廣安門外的“五顯財神廟”參加廟會, “借元寶”。 借元寶, 其實就是花錢買些紅絨花、紙元寶, 希望得到財神保佑, 新年發財。 如果第二年願望成真, 還要帶著祭品還願, 表示感謝。

五顯財神廟雖然已經被拆了, 但燒香拜神的習俗還在。

喏, 每年大年初一的雍和宮、還有其他幾所財神廟外都排起至少幾十米的隊伍, 浩浩蕩蕩的, 每個人都想搶到頭香。

據說, 還有專門支帳篷睡在外面排隊的新聞報導, 甚至發展出了專門的、“轉賣頭香”黃牛產業, 讓我哭笑不得, 比一點點和貢茶門外排隊的跑腿還要有毅力。

估計全世界只有韓國免稅店外的代購, 才能打敗有執念的人們了吧。

摸釘

“正陽門摸釘習俗瞭解一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摸釘”是一項婦女的活動, 最受推崇的活動地點在正陽門。 因為正陽門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 “陽氣旺”, 凡摸中正陽門門釘的已婚婦女, 有很大幾率生男孩。

所以, 很多懷孕的女性每年春天都跑去摸釘子, 正陽門的門釘都被摸得錚亮錚亮, 乾淨得像是一面面小鏡子, 能照出人臉。 如果再拿上眉筆、口紅, 就能順手補個妝啦。

陝西的春節習俗, 往往和家族精神有所關聯。 從追求家族興旺, 到祈求子孫福運, 幾乎都是同一套路。

祭灶神與蒸新饃

陝西人也祭灶神, 並且也是臘月二十三。 有所不同的是, 除去準備糖瓜、甜品之外, 還要蒸新饃, 這可不像尋常蒸饅頭, 它的花樣特、別、多。

祭灶神, 要用禮饃,禮饃做成花籃形狀,好讓灶神直接提走;祭祖掃墓,要有比拳頭還大的超級大饃,裡面裝著紅棗、核桃、雞蛋等。

自家過年,要吃新饃,往往是老虎、魚、兔子、刺蝟等各種動物,頂部用顏料點上紅點,象徵吉祥如意。這種饃往往會遭到小孩們的瘋搶,手慢則無。前一秒,“刺蝟”還在鍋裡冒著熱氣;剛眨完眼,咦,連最普通的“兔子”都不見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次,我把一個大雞蛋塞進饅頭中,靜等出鍋那一刻。等出鍋後,我發現,雞蛋在蒸的過程中裂開了,蛋清漏了出來,糊得到處都是,一整鍋新饃就這樣“被糟蹋了”。那年,我在家榮獲了“熊孩子”稱號。

還有一次,我做了個魚形饅頭。出鍋後,我的表妹一頭霧水,小心翼翼又神神秘秘地問我:“姐,你做的……是……是水裡的生物嗎?”我暗自竊喜,正想自吹自擂一番。誰料三秒後,只聽她說:“……你這條泥鰍……挺可愛的。”

不,表妹,你聽我解釋,我真在做魚形饅頭!

福建

媽祖廟、古厝、宗祠……都是福建的代表。而福建的春節習俗,也相對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沿襲至今,有非常非常多的講究。

做大歲

在莆田仙遊一帶,春節按習俗要過兩次。對,你沒有聽過,過兩次!

每年正月初四(仙遊為初五),莆仙人會和除夕“做歲”一樣,重新過年,稱之為“做大歲”。在他們心中,這天甚至比正月初一更重要!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11月29日,倭寇攻陷莆仙一帶長達兩個月。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九,因物資不足、戚繼光前來圍剿,於是敵軍撤離,逃亡的百姓終於返回家中。

二月初二,人們相互探視,並決定在二月初四再過一次年。又因為二月農事太忙,於是,第二次過年的日子,改到了正月初四。

白額對聯

為紀念歷史和悼念親友,在正月初二,人們索性互不拜訪,在門上貼綠色對聯。可正月初二,是春節後一天,春節應該是大紅色的,按理來說,紅對聯是必需品。但失去了親人,怎麼喜慶起來?這要怎麼辦呢?

於是,人們就在綠聯上面,貼一副稍短的紅色春聯。這樣,綠色部分便會露出一截,就表示依然在哀悼了。後來,綠聯頭變成白聯頭,“白額春聯”就這樣出現了。

廣東部分客家人聚集的地區,也有這樣的白頭對聯,大概就是源于福建的習俗吧!

社戲

浙江不僅僅只有“江南溫州皮革廠”的洗腦廣告,更有一年四季都在演出的社戲。在語文課本中,魯迅的《社戲》,就講述了這種文化。

然而,過年時的社戲,通常最紅火,往往佔據著農村人的閒置時間。人人都沖去觀賞,生怕自己落後,可以算是萬人空巷。

社戲種類很多,最熱鬧的是廟會戲,往往還和農貿市場結為一體。戲臺子下,商販不必與城管鬥智鬥勇,大膽出攤,人們邊看戲,邊買年貨,場面十分和諧。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販賣孔乙己吃的茴香豆?

茴香豆我是吃過的,特別硬,牙口不好的朋友們不建議嘗試。不過,去紹興的話,大家一定要去參觀下魯迅故居,沾染一點兒迅哥兒的仙氣。

年貨的講究

杭州人在節前一般會買口彩吉利的菜蔬,常見公式如下:

豬大腸=常常順利

魚圓肉圓=團團圓圓

春餅裹肉絲=銀包金絲

藕(方言近似於“有”)+黃菱肉(形似元寶)=有富

除此之外,年貨中要有“鰻鯗”——剖開曬過的大鰻魚。它味道鮮美,可以當下酒菜,看著就很好吃。

深夜喝點小酒,吃兩口肉,看會電視劇,生活過得別提有多美滋滋了。

你的家鄉又有哪些習俗呢?

要用禮饃,禮饃做成花籃形狀,好讓灶神直接提走;祭祖掃墓,要有比拳頭還大的超級大饃,裡面裝著紅棗、核桃、雞蛋等。

自家過年,要吃新饃,往往是老虎、魚、兔子、刺蝟等各種動物,頂部用顏料點上紅點,象徵吉祥如意。這種饃往往會遭到小孩們的瘋搶,手慢則無。前一秒,“刺蝟”還在鍋裡冒著熱氣;剛眨完眼,咦,連最普通的“兔子”都不見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次,我把一個大雞蛋塞進饅頭中,靜等出鍋那一刻。等出鍋後,我發現,雞蛋在蒸的過程中裂開了,蛋清漏了出來,糊得到處都是,一整鍋新饃就這樣“被糟蹋了”。那年,我在家榮獲了“熊孩子”稱號。

還有一次,我做了個魚形饅頭。出鍋後,我的表妹一頭霧水,小心翼翼又神神秘秘地問我:“姐,你做的……是……是水裡的生物嗎?”我暗自竊喜,正想自吹自擂一番。誰料三秒後,只聽她說:“……你這條泥鰍……挺可愛的。”

不,表妹,你聽我解釋,我真在做魚形饅頭!

福建

媽祖廟、古厝、宗祠……都是福建的代表。而福建的春節習俗,也相對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沿襲至今,有非常非常多的講究。

做大歲

在莆田仙遊一帶,春節按習俗要過兩次。對,你沒有聽過,過兩次!

每年正月初四(仙遊為初五),莆仙人會和除夕“做歲”一樣,重新過年,稱之為“做大歲”。在他們心中,這天甚至比正月初一更重要!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11月29日,倭寇攻陷莆仙一帶長達兩個月。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九,因物資不足、戚繼光前來圍剿,於是敵軍撤離,逃亡的百姓終於返回家中。

二月初二,人們相互探視,並決定在二月初四再過一次年。又因為二月農事太忙,於是,第二次過年的日子,改到了正月初四。

白額對聯

為紀念歷史和悼念親友,在正月初二,人們索性互不拜訪,在門上貼綠色對聯。可正月初二,是春節後一天,春節應該是大紅色的,按理來說,紅對聯是必需品。但失去了親人,怎麼喜慶起來?這要怎麼辦呢?

於是,人們就在綠聯上面,貼一副稍短的紅色春聯。這樣,綠色部分便會露出一截,就表示依然在哀悼了。後來,綠聯頭變成白聯頭,“白額春聯”就這樣出現了。

廣東部分客家人聚集的地區,也有這樣的白頭對聯,大概就是源于福建的習俗吧!

社戲

浙江不僅僅只有“江南溫州皮革廠”的洗腦廣告,更有一年四季都在演出的社戲。在語文課本中,魯迅的《社戲》,就講述了這種文化。

然而,過年時的社戲,通常最紅火,往往佔據著農村人的閒置時間。人人都沖去觀賞,生怕自己落後,可以算是萬人空巷。

社戲種類很多,最熱鬧的是廟會戲,往往還和農貿市場結為一體。戲臺子下,商販不必與城管鬥智鬥勇,大膽出攤,人們邊看戲,邊買年貨,場面十分和諧。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販賣孔乙己吃的茴香豆?

茴香豆我是吃過的,特別硬,牙口不好的朋友們不建議嘗試。不過,去紹興的話,大家一定要去參觀下魯迅故居,沾染一點兒迅哥兒的仙氣。

年貨的講究

杭州人在節前一般會買口彩吉利的菜蔬,常見公式如下:

豬大腸=常常順利

魚圓肉圓=團團圓圓

春餅裹肉絲=銀包金絲

藕(方言近似於“有”)+黃菱肉(形似元寶)=有富

除此之外,年貨中要有“鰻鯗”——剖開曬過的大鰻魚。它味道鮮美,可以當下酒菜,看著就很好吃。

深夜喝點小酒,吃兩口肉,看會電視劇,生活過得別提有多美滋滋了。

你的家鄉又有哪些習俗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