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魏延深得劉備賞識,智勇雙全,如果讓他守荊州,結果會怎樣?

關羽, 字雲長, 是三國時期劉備麾下的大將, 他有勇有謀, 是一員名將, 雖未能親眼見證蜀漢立國, 卻為蜀漢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蜀漢成也關羽, 敗也關羽。 西元219年, 鎮守荊州, 並得以假節鉞的他, 率兵攻打曹魏, 卻被東吳鑽了空子, 導致荊州失守, 讓諸葛亮早已定了的隆中對, 徹底化為了泡影。 兩年之後, 劉備興兵為其復仇, 卻再一次為東吳所敗, 損兵折將甚多, 使蜀漢走向了衰亡。 因此有人說, 蜀漢之衰敗, 自關羽失荊州始。 那麼如果換有“小關羽”之稱的魏延, 前來守荊州, 結果會不會出現改變呢?

魏延是荊州義陽人, 在劉備入川之前才來投奔, 先是因為作戰勇猛, 數度立功, 被封為牙門將, 之後又在劉備拿下漢中之後, 成為了此地的守將。 漢中是蜀漢的門戶, 對蜀漢而言, 其戰略意義相當重要, 當時眾人皆以為, 這個職位會落到張飛頭上,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是,

劉備力排眾議, 選擇了魏延。 而魏延也不負劉備期望, 他上任前, 許下了“若曹操舉天下而來, 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 請為大王吞之”的諾言;上任後保得漢中十餘年無失。 由此可見, 他的能力是足夠的。 今天我們拋開資歷不談, 單來討論一下, 如果他有機會駐守荊州, 可能會出現哪些結果。

一、無功無過

關羽之敗, 並不是因為守城不利, 而是敗在了自己主動出擊, 從而被東吳在背後捅了刀子。 他之所以會落得這等結局, 除了因為自視甚高之外, 還因為他擁有了假節鉞的權力, 出兵根本不必請命,

這就導致了, 他兵敗如山倒之時, 蜀漢根本沒有機會救援。 假節鉞的權力, 並不是誰都可以有的, 關羽與劉備的關係, 也不是誰都比得了的, 所以讓魏延守荊州, 不管他有沒有假節鉞的權力, 都不會擅自出兵, 如此以來, 他不可能威震華夏, 嚇得曹操遷都, 也不會導致荊州失守, 算是無功無過。

二、拿下襄樊, 立下大功

魏延擅出奇謀, 當曹魏出現農民起義, 主將曹仁忙的焦頭爛額之時, 他或許也會主動出擊, 不過他應該會給自己留下退路, 例如北伐的時候, 他提出了兵出子午谷之計, 兵行險著, 卻建議諸葛亮率大軍為策應, 以免出現意外。 因此如果換他守荊州, 攻襄樊, 他應該不會像關羽一般, 將後方的軍隊抽調一空, 讓呂蒙得以輕易的白衣渡江。 既然後方無失, 他便可以在前線專心作戰, 或許能一鼓作氣, 拿下襄樊, 讓曹仁棄城而去。

三、重蹈關羽的覆轍

魏延之所以有“小關羽”之稱,不僅是因為他武藝高強,還因為他與關羽一樣“性矜高”,若他在荊州,或許也很難處理好與東吳的關係,也會與糜芳、傅士仁不和,這種情況下,就算他留下了後路,依舊會受到東吳與曹魏的攻擊,依舊會遭到背叛,依舊會導致荊州失守,從而重蹈關羽的覆轍。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魏延守漢中的時候,能夠十餘年無失,但是如果換他來駐守荊州,卻不一定再創這樣的輝煌,畢竟漢中最多會爆發與曹魏的紛爭,只需要軍事才華便足夠,但荊州卻被孫、曹、劉三家瓜分,想要守住此地,需要的不僅是軍事方面的謀略,還需要懂外交,懂政治。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魏延之所以有“小關羽”之稱,不僅是因為他武藝高強,還因為他與關羽一樣“性矜高”,若他在荊州,或許也很難處理好與東吳的關係,也會與糜芳、傅士仁不和,這種情況下,就算他留下了後路,依舊會受到東吳與曹魏的攻擊,依舊會遭到背叛,依舊會導致荊州失守,從而重蹈關羽的覆轍。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魏延守漢中的時候,能夠十餘年無失,但是如果換他來駐守荊州,卻不一定再創這樣的輝煌,畢竟漢中最多會爆發與曹魏的紛爭,只需要軍事才華便足夠,但荊州卻被孫、曹、劉三家瓜分,想要守住此地,需要的不僅是軍事方面的謀略,還需要懂外交,懂政治。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