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司馬懿的兒子,成為朝廷的權臣,自立為帝,不是司馬昭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 文學應是太平盛世的產物, 畢竟在民不聊生的年代, 活下去是人們唯一的念想, 沒有幾個人, 有精力創作詩詞歌賦。 然而事實證明, 這個認知是完全錯誤的, 在三國時期, 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 便湧現出了大量的文學家, 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名言、佳句、成語, 例如曹操有“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之言;劉備有“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之語;孫權則留下了“藍田生玉”的成語。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以晉代魏, 笑到最後的司馬家族中, 也有人獨創了一個成語,

為華夏民族的文化傳承, 添加了一筆。

說到此處, 也許很多讀者會想到司馬昭, 當初司馬懿和司馬師相繼去世之後, 司馬昭繼續把持朝政, 他比自己的父兄更狠, 也更有野心, 從登上高位起, 便不停的打擊異己, 此事讓皇帝曹髦非常忌憚, 於是曹髦打算率兵討伐司馬昭,

並說出了那句, 流傳至今的歇後語, 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 並非司馬昭, 而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司馬倫, 也就是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司馬倫是柏夫人為司馬懿生下的幼子, 年齡比司馬師、司馬昭小很多,

因此當他的侄子, 晉武帝司馬炎去世之後, 他還在世, 並與傻皇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相交甚密, 曾幫助賈南風, 廢掉了聰慧的太子司馬遹。 因為他對賈南風的助力非常大, 於是得以身居高位, 領右軍將軍。 但是人的野心是會逐漸膨脹的, 想要爬到更高處的他, 先是在手下的建議下, 慫恿賈南風殺害了廢太子司馬遹, 之後又將賈南風廢為庶人, 假詔自己為大都督、相國等職, 並督中外諸軍事, 開始把持朝政。 一段之時間後, 他則又進了一步——廢司馬衷, 自立為帝。

如果僅是這樣, 他的手段雖不光彩, 但是絕對算是一個大才, 畢竟他憑一己之力, 完成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 三代四人才做到的事情。 可是如果我們接著看, 他之後的作為, 恐怕就沒有人會這樣認為了。 因為他搶了自己侄孫的皇位, 名不正且言不順, 於是為了收攏人心, 不加篩選的提拔了大量的官吏, 甚至一些奴僕雜役也有爵位, 原本的高官則全部封侯。 朝堂一片混亂。

最可筆的是, 因為當時官員, 帽子上需要裝飾貂蟬, 以示尊貴, 可是當時並沒有這麼多的貂, 於是他便想出了以狗尾代替的方式。 因此當時有人作諺語道:“貂不足, 狗尾續”。 此言一語雙關, 即是指代貂蟬不足, 只能用狗尾代替一事, 也有暗諷, 他提拔的官員能力不足, 與真正的君子相較,有著雲泥之別之意。後來這句諺語,演變成了“狗尾續貂”這一成語,直到如今依舊有使用。也就是說,司馬倫雖然能力不足,卻為華夏民族的文化傳承,作出了一點貢獻。

可惜的是,他貢獻不大,破壞力卻不小。正是因為他先篡權,後胡作非為,引發了八王之亂,使各地擁兵自重的王侯,紛紛起兵,導致西晉政權岌岌可危,天下再次大亂。這次紛爭持續了整整十六年,最終以東海王司馬越的獲勝而告終。然而戰爭結束之後,西晉早已滿目瘡痍,五胡亂華之時,根本無力抵擋,從而出現了五胡十六國的局面,使中原大地,再一次生靈塗炭。這一切亂局,都是司馬倫導致的,只不過他並非“有幸”,親眼見證自己造的孽,因為他在八王之亂還未結束的時候,便早早的兵敗被殺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與真正的君子相較,有著雲泥之別之意。後來這句諺語,演變成了“狗尾續貂”這一成語,直到如今依舊有使用。也就是說,司馬倫雖然能力不足,卻為華夏民族的文化傳承,作出了一點貢獻。

可惜的是,他貢獻不大,破壞力卻不小。正是因為他先篡權,後胡作非為,引發了八王之亂,使各地擁兵自重的王侯,紛紛起兵,導致西晉政權岌岌可危,天下再次大亂。這次紛爭持續了整整十六年,最終以東海王司馬越的獲勝而告終。然而戰爭結束之後,西晉早已滿目瘡痍,五胡亂華之時,根本無力抵擋,從而出現了五胡十六國的局面,使中原大地,再一次生靈塗炭。這一切亂局,都是司馬倫導致的,只不過他並非“有幸”,親眼見證自己造的孽,因為他在八王之亂還未結束的時候,便早早的兵敗被殺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