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一個商場50家!飲品店"爭相進mall",誰能突圍誰在陪跑?

飲品店進購物中心的“運動”已經進行很長時間了。

週六與朋友相約上海核心商圈長寧龍之夢, 逛了一圈數下來, 竟有近200家餐飲店,

其中飲品店佔據四分之一, 而專注於茶飲的就有25家左右, 這還不包括各種不同形式的咖啡廳、甜品店等。

可想而知, 這50家店競爭之慘烈, 我們可以一起來感受一下——

1

1家商場, 50家飲品店

1.50多家飲品店, 只有2家在排隊

如果你口渴了, 逛累了, 在長寧龍之夢商場最不缺的就是奶茶。

總占地29萬平米的一站式shopping mall裡, 每個樓層分佈著各式飲品店, 加起來有50家左右。

以當天、週六晚上的實際情況來看, 除了喜茶、樂樂茶前排隊以外, 其他茶飲店門口僅有三三兩兩的消費者。

▲競爭很激烈, 真正排隊的卻不多(部分圖片源於大眾點評)

2.最密集的樓層B2, 有8家茶飲店, 3家咖啡店

首先從地理位置來說, B2樓層連接2、3、4號地鐵口, 與生俱來的流量體質, 讓這個樓層成為茶飲品牌間相互廝殺的必爭之地, 地鐵口的進出口就有多家飲品店截胡。

最終, 這裡有8家茶飲店, 3家咖啡店, 包括CoCo都可、快樂檸檬、R&B巡茶、星巴克等, 茶飲店占比整層餐飲的20.3%。

▲B2品牌非常多, (部分圖片源於大眾點評)

而在相對直通地鐵的B1層與1層, 競爭更加激烈, 1層有喜茶與超級樂樂茶網紅出身的勁敵, 聚客能力強, 使得夾在中間B1層的茶飲陷入消費者上上不去、下下不來的尷尬境地。

3.20多家店茶飲店:定位各有特點, 實際產品線卻很相似

有意思的是, 20多家茶飲店每家主打的定位都各有特色, 其中主打奶蓋茶5家,

港式奶茶3家, 臺式奶茶3家, 水果茶3家, 花茶1家, 鮮果果汁2家, 其中還包括抹茶、手作珍珠、氣泡茶等……

難以想像, 大相庭徑的定位背後, 實際產品線結構大同小異, 整個商場茶飲同質化相當嚴重。

就以網紅茶飲店的功能表作為比較, 雖然主打芝士奶蓋, 但其產品線中包括水果茶等混合飲品。 同樣的, 中低端茶飲, 雖說主打臺式奶茶, 但產品線會加入奶蓋系列與水果茶系類。

▲奶蓋茶各家都有, 產品線差異並不大(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其實在這個遍地開花的茶飲市場, 為了打出差異化, 品牌定位劃分清晰, 但實際產品線差別不大, 誰火就跟風誰, 生怕掉了隊伍, 品牌就落後了。

4.茶飲價格兩級分化:最貴33元, 最低只需9元

從價格來說, 長寧龍之夢的茶飲價格呈現兩極分化:高檔奶茶店最貴的奶茶可達到33元/杯(相當於一頓午飯簡餐的費用);中端的奶茶價格在20元左右(普遍以18、19元為主);最便宜的奶茶只需要9元。

▲品質和價格良莠不齊

茶飲市場分化嚴重,價格區間分層明顯,價格定位決定品牌定位、吸引消費人群。

5.未來茶飲市場:數量還在擴張,競爭更加慘烈

近幾年諸多茶飲品牌獲得投資,茶飲市場這塊“蛋糕”將會被分食,未來茶飲店的數量還會持續增加。

以大眾點評為例,以“茶飲”為關鍵字搜索有9575個結果,奶茶9678個結果,咖啡5896個結果,茶飲市場嚴重飽和。

▲去網上一搜還是很嚇人的

整個消費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據瞭解,長寧龍之夢還有兩家茶飲品牌在入駐,雖說商場茶飲競爭已經接近天花板,但不乏新晉品牌擠破頭湧入。

比如某禦の茶(長寧龍之夢店)去年7月份開業,選擇與強敵作為鄰居,全場買一送一、15元/杯,但產品線與多家奶茶店相似,性價比低、品牌力不強,高成本經營,難以長期維持。

記得前幾年臺式奶茶十分火爆,但品牌經過優勝劣汰後,僅剩些許品牌存活下來,當浪潮過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2

競爭白熱化,如何拉開差距?

“像,太像了!”

看了一圈最大的感受就是“同質化”嚴重,很難讓人輕易感覺出一個品牌的差異和特色。對此,除了做好定位、打造品牌力從中脫穎而出外,今天打算講講另一個思路——靠行銷錯位逆轉。

1

喚起消費場景

“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東鵬特飲”等廣告語不僅朗朗上口,還在用自身的產品特點,為消費者製造消費場景。比如,吃火鍋時感覺會上火,就想到要喝王老吉;困了累了時,會想到喝東鵬特飲可以提神。

▲打造出一種“專屬”的消費場景

茶葉本身就有提神醒腦的功能,那麼是不是可以促使上班族和學生族用茶飲代替咖啡?在犯困疲憊的時候想到買奶茶?

2

增加空間屬性

茶飲店的空間設計都做起來了。

茶飲玩的不僅僅是產品,更多的是一種“顏值”經濟,顏值越高,越能激起消費者的拍照欲。這個“顏值”,不僅包括出品的顏值,還包括店面空間設計。

對於一些飲品店,雖說不見得很有名,但也融入一些其他元素來增加空間屬性,比如茶飲與書店結合,不僅能喝茶看書,還增添了不少文藝格調。

3

定期“露臉”

農夫山泉與網易雲的合作一度成為新聞熱點,這也給茶飲業一個啟示。雖說茶飲沒有那麼大的品牌力,但這種方式還是值得借鑒。

沒有哪個行業是長生不衰的,每個行業都時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新辣道在餐飲界也算是個傳統老品牌了,但是它慣有的高端、“一本正經”做火鍋的形象很難吸引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

今年,新辣道與當紅IP吾皇萬睡的合作成為熱點,一下子圈粉無數,不僅吸引了90後、00後的消費群體,還使品牌年輕起來。

▲不斷用行銷活動做出自己的特色

茶飲的客群本身就偏年輕化,如何俘獲“9000歲”的心?靠公關引發話題性未嘗不可,“好玩”是年輕一代最看重的屬性。茶飲品牌也可加大公關力度,始終保持品牌在市場上的新鮮感。

作者:胡茵煐&玥老闆,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聯繫作者,微信號:yuelaoban

END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商務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品質和價格良莠不齊

茶飲市場分化嚴重,價格區間分層明顯,價格定位決定品牌定位、吸引消費人群。

5.未來茶飲市場:數量還在擴張,競爭更加慘烈

近幾年諸多茶飲品牌獲得投資,茶飲市場這塊“蛋糕”將會被分食,未來茶飲店的數量還會持續增加。

以大眾點評為例,以“茶飲”為關鍵字搜索有9575個結果,奶茶9678個結果,咖啡5896個結果,茶飲市場嚴重飽和。

▲去網上一搜還是很嚇人的

整個消費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據瞭解,長寧龍之夢還有兩家茶飲品牌在入駐,雖說商場茶飲競爭已經接近天花板,但不乏新晉品牌擠破頭湧入。

比如某禦の茶(長寧龍之夢店)去年7月份開業,選擇與強敵作為鄰居,全場買一送一、15元/杯,但產品線與多家奶茶店相似,性價比低、品牌力不強,高成本經營,難以長期維持。

記得前幾年臺式奶茶十分火爆,但品牌經過優勝劣汰後,僅剩些許品牌存活下來,當浪潮過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2

競爭白熱化,如何拉開差距?

“像,太像了!”

看了一圈最大的感受就是“同質化”嚴重,很難讓人輕易感覺出一個品牌的差異和特色。對此,除了做好定位、打造品牌力從中脫穎而出外,今天打算講講另一個思路——靠行銷錯位逆轉。

1

喚起消費場景

“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東鵬特飲”等廣告語不僅朗朗上口,還在用自身的產品特點,為消費者製造消費場景。比如,吃火鍋時感覺會上火,就想到要喝王老吉;困了累了時,會想到喝東鵬特飲可以提神。

▲打造出一種“專屬”的消費場景

茶葉本身就有提神醒腦的功能,那麼是不是可以促使上班族和學生族用茶飲代替咖啡?在犯困疲憊的時候想到買奶茶?

2

增加空間屬性

茶飲店的空間設計都做起來了。

茶飲玩的不僅僅是產品,更多的是一種“顏值”經濟,顏值越高,越能激起消費者的拍照欲。這個“顏值”,不僅包括出品的顏值,還包括店面空間設計。

對於一些飲品店,雖說不見得很有名,但也融入一些其他元素來增加空間屬性,比如茶飲與書店結合,不僅能喝茶看書,還增添了不少文藝格調。

3

定期“露臉”

農夫山泉與網易雲的合作一度成為新聞熱點,這也給茶飲業一個啟示。雖說茶飲沒有那麼大的品牌力,但這種方式還是值得借鑒。

沒有哪個行業是長生不衰的,每個行業都時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新辣道在餐飲界也算是個傳統老品牌了,但是它慣有的高端、“一本正經”做火鍋的形象很難吸引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

今年,新辣道與當紅IP吾皇萬睡的合作成為熱點,一下子圈粉無數,不僅吸引了90後、00後的消費群體,還使品牌年輕起來。

▲不斷用行銷活動做出自己的特色

茶飲的客群本身就偏年輕化,如何俘獲“9000歲”的心?靠公關引發話題性未嘗不可,“好玩”是年輕一代最看重的屬性。茶飲品牌也可加大公關力度,始終保持品牌在市場上的新鮮感。

作者:胡茵煐&玥老闆,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聯繫作者,微信號:yuelaoban

END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商務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