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美股暴跌多米諾效應隱現,A股再迎“雪上加霜”時刻?

誰都沒想到, 全球股市就這樣再度進入振盪期。

上週五, 道鐘斯指數當日跌幅超過600點。 據資料顯示, 道鐘斯指數一天下跌逾600個基點, 在歷史上只發生過9次。

一時間, 市場普遍擔心美國股市的突然大幅下跌(另一種更危言聳聽的說法是崩盤), 將很快蔓延至全球各大股市, 令原本已經弱不禁風的A股再度雪上加霜。

那麼, 美股暴跌的內在原因是什麼?美股暴跌究竟會對A股造成多大的負面衝擊?本期海銀視角將做全方位的解析。

美股暴跌對A股負面衝擊有限結構性問題反而制約A股漲幅

坦白說, 上週五美股突然出現如此大的跌幅, 也讓海銀視角嚇了一跳。

畢竟, 過去三四年美股始終處於牛市上漲過程, 即便英國脫歐、特朗普贏得大選等黑天鵝事件發生, 也沒有出現如此大的跌幅。

這也讓上週五美股暴跌顯得異乎尋常。

目前而言, 市場普遍認為美股暴跌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美國非農就業及薪資增速表現強勁, 通脹預期進一步上行, 引發市場對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政策的擔憂, 機構紛紛拋售美股開始避險。

二、美國中長期國債收益率快速上升, 2018年至今,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上行40多個基點, 最高觸及2.84%, 引發大量資金棄股投債, 造成此次美股暴跌。

但海銀視角認為, 這兩點僅僅是表面現象。 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 美股估值已經大幅高估, 此前海銀視角已經在多篇文章提到, 越來越多華爾街對沖基金認為美股在經歷多年持續大幅上漲後, 多數上市公司估值已經超過合理區間, 而美股之所以還能維持上漲, 一個原因是不少對沖基金認為特朗普稅改政策落地會引發大量美國上市公司將海外資金匯回美國,

然後以回購股票等方式進行投資, 令股價持續走高, 於是大家都坐等著“割美國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韭菜”。

事實上, 特朗普稅改政策落地並沒有提振美元上漲與激發美國企業將資金回流美國,

反而令美元跌破90整數關口。 因此很多對沖基金一看割韭菜算盤落空, 搶先拋售美股意願增加, 只不過美國國債收益率突破2.8%令養老金機構不得不拋股投債進行資產配置再平衡, 給他們創造了拋售美股獲利退出的好由頭。

當然, 很多投資者與投資機構會問, 經歷暴跌之後, 美股是否能短期收復失地, 還是開啟動盪下跌模式?

海銀視角認為, 由於當前美股估值處於高位, 因此即便經歷暴跌, 美股整體風險溢價依然不低, 因此決定美股是企穩反彈, 還是持續下跌的主要勝負手, 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能否“匹配”高估值。 目前而言, 特朗普稅改政策落地對電信、消費、中小企業等板塊美國上市公司還是構成盈利增速加快利好,

但對科技公司的利好利空尚未顯現, 但這裡需要提醒的是, 近年美股大漲的主要驅動力, 就是美國科技股持續大漲, 若特朗普稅改政策對美國科技公司難以提供利潤增速利好, 那麼美股未來發展面臨的下跌壓力不小。

接下來, 海銀視角將重點分析美股暴跌對A股市場所產生的具體衝擊。

坦白說,在滬港通與神港股開通後,美股暴跌對A股的負面衝擊,更多會通過港股市場劇烈波動進行傳導。

這通常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少海外投資機構可能會削減A股頭寸,將資金轉回美股應對杠杆投資保證金不足、或資產配置趨於保守等問題;二是部分海外投資機構會趁機沽空A股指數,通過A股與全球股市的聯動效應賺取短期沽空投機收益。

不過海銀視角此次認為,此次美股暴跌對A股的衝擊,不會非常劇烈。原因有四點:

1)上週五美股暴跌的本質,是美股經濟快速增長引發了新一輪通脹擔憂和加息預期升溫,而非美國經濟增長基本面走弱或風險事件驅動。因此在全球經濟增長整體向好的情況下,加之去年中國經濟增速超過預期,A股下跌空間有限。

2)當前A股的估值水準與美股截然不同,相比美股多數上市公司股價處於歷史高位,A股很多上市公司已經接近穀底,因此受美股暴跌波及持續下跌的幾率不高。

3)近期海銀視角多方瞭解到,隨著美元指數跌跌不休,不少國際投資機構加大對中國等新興市場的資產配置,以對沖美元貶值風險。且這種資產配置是長線的,不會因為美股暴跌而半途而廢,因此對海外資本趁火打劫撤離A股的擔心,多少有點多餘。

4)只要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上漲趨勢,那麼匯率的利好效應將吸引更多海外資金進入A股,支撐A股企穩反彈,而不是隨著美股大跌而大跌。

事實上,近期A股的調整,不應被視為美股暴跌的先兆,而是A股內部有很多結構性問題需要修正。

首先,觸發近期A股回檔的第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業績預警階段“地雷”頻現,比如樂視網等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回跌,最終引發了“羊群效應”。

其次,是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問題擔憂加劇。由於交易量太小,股價對資金的回撤就變得非常敏感。上周以來A股調整的最大特點,就是是小市值上市公司“閃崩”,比如2月1日265支跌停個股中,其中235支為市值小於100億的小票。

這背後,資管新規預期加之近期業績預告“地雷”頻現,誘發高杠杆資金(信託配資)提前集中“離場”,引發流動性較差的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集體閃崩。

但海銀視角相信,即便這些A股結構性問題疊加美股暴跌負面效應,也不足以引起A股系統性風險。原因是他們對A股的整體衝擊並不高,以近期被市場炒得沸沸揚揚的高杠杆資金(信託配資)提前集中“離場”為例,海銀視角通過梳理資料發現,就全市場而言,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信託持倉總市值占A股/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流通市值比重分別為1.3%/1.1%/2.1%/1.2%;就小市值公司而言,當期信託持倉占比分別為1.6%/1.4%/1.9%/1.3%:因此即便信託配資離場導致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紛紛閃崩,也不足以影響整個A股流動性與估值體系動盪。

那麼在這些結構性問題凸顯與美股暴跌的雙重負面衝擊下,A股未來何去何從?

海銀視角認為,即便整體A股指數不會有較大波動,但個股份化將成為大勢所趨。如何避免結構性問題與美股暴跌負面衝擊,是未來能否從A股收穫理想回報的關鍵。其中一個比較穩妥的做法,就是借助A股短期調整,開始關注優質的龍頭品種,包括週期龍頭的重估;積極佈局電子、通訊、零售板塊優質成長股等。

事實上,機構投資者目前對此已有一定的共識,以公募基金持倉為例,從去年起基金持倉的行業分佈分析,醫藥、非銀金融、電子元器件、銀行、食品飲料、家電持倉占比最大,意味著公募基金主要延續大金融+消費龍頭的投資主線,至今並沒有明顯的改變。海銀視角相信,隨著經濟轉型發展,這種投資趨勢還將保持一段時間。

坦白說,在滬港通與神港股開通後,美股暴跌對A股的負面衝擊,更多會通過港股市場劇烈波動進行傳導。

這通常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少海外投資機構可能會削減A股頭寸,將資金轉回美股應對杠杆投資保證金不足、或資產配置趨於保守等問題;二是部分海外投資機構會趁機沽空A股指數,通過A股與全球股市的聯動效應賺取短期沽空投機收益。

不過海銀視角此次認為,此次美股暴跌對A股的衝擊,不會非常劇烈。原因有四點:

1)上週五美股暴跌的本質,是美股經濟快速增長引發了新一輪通脹擔憂和加息預期升溫,而非美國經濟增長基本面走弱或風險事件驅動。因此在全球經濟增長整體向好的情況下,加之去年中國經濟增速超過預期,A股下跌空間有限。

2)當前A股的估值水準與美股截然不同,相比美股多數上市公司股價處於歷史高位,A股很多上市公司已經接近穀底,因此受美股暴跌波及持續下跌的幾率不高。

3)近期海銀視角多方瞭解到,隨著美元指數跌跌不休,不少國際投資機構加大對中國等新興市場的資產配置,以對沖美元貶值風險。且這種資產配置是長線的,不會因為美股暴跌而半途而廢,因此對海外資本趁火打劫撤離A股的擔心,多少有點多餘。

4)只要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上漲趨勢,那麼匯率的利好效應將吸引更多海外資金進入A股,支撐A股企穩反彈,而不是隨著美股大跌而大跌。

事實上,近期A股的調整,不應被視為美股暴跌的先兆,而是A股內部有很多結構性問題需要修正。

首先,觸發近期A股回檔的第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業績預警階段“地雷”頻現,比如樂視網等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回跌,最終引發了“羊群效應”。

其次,是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問題擔憂加劇。由於交易量太小,股價對資金的回撤就變得非常敏感。上周以來A股調整的最大特點,就是是小市值上市公司“閃崩”,比如2月1日265支跌停個股中,其中235支為市值小於100億的小票。

這背後,資管新規預期加之近期業績預告“地雷”頻現,誘發高杠杆資金(信託配資)提前集中“離場”,引發流動性較差的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集體閃崩。

但海銀視角相信,即便這些A股結構性問題疊加美股暴跌負面效應,也不足以引起A股系統性風險。原因是他們對A股的整體衝擊並不高,以近期被市場炒得沸沸揚揚的高杠杆資金(信託配資)提前集中“離場”為例,海銀視角通過梳理資料發現,就全市場而言,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信託持倉總市值占A股/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流通市值比重分別為1.3%/1.1%/2.1%/1.2%;就小市值公司而言,當期信託持倉占比分別為1.6%/1.4%/1.9%/1.3%:因此即便信託配資離場導致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紛紛閃崩,也不足以影響整個A股流動性與估值體系動盪。

那麼在這些結構性問題凸顯與美股暴跌的雙重負面衝擊下,A股未來何去何從?

海銀視角認為,即便整體A股指數不會有較大波動,但個股份化將成為大勢所趨。如何避免結構性問題與美股暴跌負面衝擊,是未來能否從A股收穫理想回報的關鍵。其中一個比較穩妥的做法,就是借助A股短期調整,開始關注優質的龍頭品種,包括週期龍頭的重估;積極佈局電子、通訊、零售板塊優質成長股等。

事實上,機構投資者目前對此已有一定的共識,以公募基金持倉為例,從去年起基金持倉的行業分佈分析,醫藥、非銀金融、電子元器件、銀行、食品飲料、家電持倉占比最大,意味著公募基金主要延續大金融+消費龍頭的投資主線,至今並沒有明顯的改變。海銀視角相信,隨著經濟轉型發展,這種投資趨勢還將保持一段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