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韓氏醫通》藥性裁成章第七

藥有成性, 以材相制, 味相洽而後達。 夫藥性, 古書備本草, 括《湯液》、《珍珠》諸篇, 予不能悉記也。 而二五之升沉, 咸苦酸辛甘者, 觸物在焉。 姑列凡數, 可推其餘。

標病攻擊, 宜生料, 氣全力強;本病服餌, 宜制煉調劑。 大凡試病在元氣, 宜醇淡。 味性純一, 醇也;出五味外, 淡也。 太羹元酒。 (疑有缺文)

人參煉膏, 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 王道也。 黑附子回陽, 霸功赫奕。 甘草調元, 無可無不可。

當歸主血分之病, 川產力剛可攻, 秦產力柔宜補。 凡用本病酒制, 而痰獨以薑汁浸透, 導血歸源之理。 熟地黃亦然。 血虛以人參、石脂為佐;血熱以生地黃、薑黃、條芩,

不絕生化之源;血積配以大黃。 婦人形肥, 血化為痰, 二味薑浸, 佐以利水道藥。 要之, 血藥不容舍當歸, 故古方四物湯以為君, 芍藥為臣, 地黃分生熟為佐, 川芎為使, 可謂典要雲。

香附主氣分之病, 香能竄, 苦能降, 推陳致新, 故諸書皆雲益氣, 而俗有耗氣之訛, 女科之專非也。 治本病略炒, 兼血以酒煮, 痰以薑汁, 虛以童便浸, 實以鹽水煮, 積以醋浸水煮。 婦人血用事, 氣行則無痰。 老人精枯血閉, 惟氣是資。 小兒氣日充, 形乃日固。 大凡病則氣滯而餒, 故香附於氣分為君藥, 世所罕知。 佐以木香, 散滯泄肺;以沉香, 無不升降;以小茴香, 可行經絡;而鹽炒則補腎間元氣。 香附為君, 參、 為臣, 甘草為佐, 治氣虛甚速。 佐以濃樸之類, 決壅積;莪、棱之類,

攻其甚者。 予嘗避諸香藥之熱, 而用檀香佐附, 流動諸氣, 極妙!

痰分之病, 半夏為主。 脾主濕, 每惡濕, 濕生痰, 而寒又生濕。 故半夏之辛, 燥濕也。

然必造而為曲, 以生薑自然汁、生白礬湯等分, 共和造曲, 楮葉包裹, 風乾, 然後入藥。 風痰, 以豬牙皂角煮汁去渣, 煉膏如餳, 入薑汁。 火痰黑色, 老痰如膠, 以竹瀝或荊瀝入薑汁。 濕痰白色, 寒痰清, 以老姜煎濃湯, 加 白礬三分之一(如半夏三兩, 礬一兩), 俱造曲如前法。 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 薑汁、礬湯、竹瀝造曲, 治痰積沉痼者, 自然能腐敗隨大小便出, 或散而為瘡, 此半夏曲之妙也。 古方二陳湯, 以此為君, 世醫因辛, 反減至少許;而茯苓滲濕, 陳皮行氣, 甘草醒脾, 皆臣佐使, 而反多其銖兩, 蓋不造曲之過。

觀法制半夏, 以薑、礬制辛, 即能大嚼是也。 佐以南星, 治風痰;以薑汁酒浸炒芩、連及栝蔞實, 香油拌曲略炒之類, 治火痰;以麩炒枳殼、枳實, 薑汁浸蒸大黃、海粉之類, 治老痰;以蒼術、白術俱米泔薑汁浸炒, 甚至乾薑、烏頭, 皆治濕痰。 而常有脾泄者, 以肉豆蔻配半夏曲, 加神曲、麥芽作丸, 尤有奇效。 濃養之人, 酒後多此, 而苦痰為病者, 十常八九也。

方書謂天下無逆流之水, 人身有倒上之痰。 氣亂血餘化而為痰, 故治痰以行氣殺血為要。

火分之病, 黃連為主。 五臟皆有火, 平則治, 病則亂。 方書有君火、相火、邪火、龍火之論, 其實一氣而已。 故丹溪雲∶氣有餘便是火。 分為數類。 凡治本病, 略炒以從邪, 實火以樸硝湯, 假火酒, 虛火醋, 痰火薑汁, 俱浸透炒;氣滯火以茱萸,

食積泄黃土, 血瘕痛幹漆, 俱水拌同炒, 去萸土漆;下焦伏火以鹽水浸透拌焙;血疾以人乳浸蒸, 或點或服。 生用為君, 佐官桂少許, 煎百沸, 入蜜, 空心服, 能使心腎交於頃刻。 入五苓、滑石, 大治夢遺。 以土、薑、酒、蜜四炒者為君, 使君子為臣, 白芍藥酒煮為佐, 廣木香為使, 治小兒五疳。 以茱萸炒者, 加木香等分, 生大黃倍之, 水丸, 治五痢。 以薑汁酒煮者為末, 和霞天膏, 治癲癇、諸風、眩暈、瘡瘍, 皆神效。 非彼但雲瀉心火, 而與芩、柏諸苦藥例稱者比也。

予治沉 , 先循經絡者, 即諸古書所載引經報使藥, 貴識真爾!如心經, 以人參益氣, 石脂補血, 朱砂鎮火, 天竺黃去痰, 澤瀉瀉熱, 而蓮肉、茯神、赤茯苓、遠志、益智、酸棗之屬利心竅以安神識。 中間制煉,

如以苦焦之味達本經, 鹹引所畏, 辛避所勝, 酸益其母, 而甘泄其子, 皆裁成藥性之道。

粳米造飯, 用荷葉煮湯者寬中, 芥菜葉者豁痰, 紫蘇葉者行氣解肌, 薄荷葉者清熱, 淡竹葉者避暑。 造粥則白粥之外, 入茯苓酪者清上實下, 薯蕷粉者理胃, 花椒汁者解嵐瘴。 薑、蔥、豉汁者發汗。 與夫古方豬腎、羊腎之類, 無非藥力也。 一人淋, 素不服藥, 予教以專啖粟米粥, 絕他味, 旬餘減, 月餘痊, 此五穀治病之理。

梨汁疏風豁痰, 蒸露治內熱。 藕汁研墨止吐血、鼻衄。 研桃仁調酒破血積。 胡桃仁佐破故紙鹽水糊丸, 治腰濕痛如神。 大棗煮汁去渣煉膏, 救小兒脾虛胃寒不能藥者。 蓮肉作末, 蘇噤口痢。 柿蒂加杵頭糠, 止轉食。 凡此予以應驕習之家, 亦五果治疾之理。

韭白愈淋,子澀精。大蔥汁和五倍子末澀虛脫之痢,非虛脫不可用。莧煮汁愈初痢。蘿蔔風乾愈傷食嗽。白扁豆益脾清暑。蒜汁煮香附,加蓽茇、大黃,治瘴鄉中毒。諸菜俱能治病,貴專啖爾。

黃牛肉補氣,與綿黃 同功。羊肉補血,與熟地黃同功。豬肉無補,而人習之化也。惟連貼於脾、肚於胃、腰子於腎、脊髓於骨、心於血,可引諸藥入本經。實非其甫。鹿則全體大補,異時每欲以肉汁煉膏,如霞天膏小刀圭之法,恨不多得,黃牛連貼,用樸硝作脯。消痞塊,骨髓煎油擦四肢之損。禽則鵝善疏風,雞稚補損,老作羹起衰。蟲則蜣螂裹燒熟,與兒食,治疳,蚋皮作丸。大治驚癇疳痢,以上予治濃養之人多用之,亦從其化也。獨犬之壯陽,俗夫所尚,古方戊戌酒,蓋為虛寒病設爾。或雲∶士無故不殺犬豕,則古人以羞于珍矣,意者黃黑二色,足補脾腎,亦可如小刀圭法為之,以治虛怯勞瘵,而戒恣欲之非,價廉工省,可濟貧乏雲。(按∶蜣螂當是螳螂蚋皮當是蚵皮。)

韭白愈淋,子澀精。大蔥汁和五倍子末澀虛脫之痢,非虛脫不可用。莧煮汁愈初痢。蘿蔔風乾愈傷食嗽。白扁豆益脾清暑。蒜汁煮香附,加蓽茇、大黃,治瘴鄉中毒。諸菜俱能治病,貴專啖爾。

黃牛肉補氣,與綿黃 同功。羊肉補血,與熟地黃同功。豬肉無補,而人習之化也。惟連貼於脾、肚於胃、腰子於腎、脊髓於骨、心於血,可引諸藥入本經。實非其甫。鹿則全體大補,異時每欲以肉汁煉膏,如霞天膏小刀圭之法,恨不多得,黃牛連貼,用樸硝作脯。消痞塊,骨髓煎油擦四肢之損。禽則鵝善疏風,雞稚補損,老作羹起衰。蟲則蜣螂裹燒熟,與兒食,治疳,蚋皮作丸。大治驚癇疳痢,以上予治濃養之人多用之,亦從其化也。獨犬之壯陽,俗夫所尚,古方戊戌酒,蓋為虛寒病設爾。或雲∶士無故不殺犬豕,則古人以羞于珍矣,意者黃黑二色,足補脾腎,亦可如小刀圭法為之,以治虛怯勞瘵,而戒恣欲之非,價廉工省,可濟貧乏雲。(按∶蜣螂當是螳螂蚋皮當是蚵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