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海鮮市場與出口模式正悄然變化

首先, 高附加值的淡水產品在內銷下逐漸走紅, 大多出口至亞洲國家。

這一現象在蟹、鰻魚和羅非魚出口上尤為明顯。 2016年, 中國蟹類出口量下降10%, 出口額下降12.5%;鰻魚出口量減少7.42%;羅非魚出口量下降6.07%。

另外, 在價格方面, 2016年全國淡水產品價格止跌反彈, 同比上漲2.70%, 其中, 第1-4季度同比分別上漲0.63%、1.87%、5.61%和2.68%。 另據監測的三大類淡水產品價格資料顯示, 2016年淡水魚類、淡水甲殼類和淡水其它類同比分別上漲2.67%、3.53%和0.55%。 養殖水產品的平均價格和2006年相比, 增幅高達80%。

隨著今年年初農業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內漁船管控 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的通知》和《關於調整海洋伏季休漁制度的通告》,

規定到2020年國內海洋捕撈總產量減少到1000萬噸以內, 全國壓減海洋捕撈機動漁船2萬艘, 這象徵著中國的角色即將由主要海鮮出口國轉變為全球最大的海鮮進口國。

而且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 到2030年, 中國市場海鮮消費將占到全球消費總量的38%。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市場的水產品供應將更加緊缺, 消費水準也會隨之提高。

第二個模式變化就是, 水產品出口地區性差異更加明顯。 以往, 中國的產品多數出口至西方市場, 而近幾年形勢發生了變化, 中國水產品出口亞洲市場逐漸增多, 尤其是日本。 因此, 為了更好地服務水產品出口, 臨近臺灣和東南亞國家的福建省則成為重鎮。

據統計2016年福建省水產品出口量增長6.56%, 出口額增長9.25%。

作為水產品出口的第二大省, 山東歷來就是國內水產加工的中心, 2016年水產品出口量額分別增長3.39%和4.34%。

統計資料顯示, 2016年福建和山東兩大省的水產品出口占到全國總出口量的50%以上, 這反映出另一個趨勢, 那就是國內大宗水產品出口更加集中, 資源整合不斷推進, 其他產量相對較低的地區則著重發展內銷。

隨著生產淡水產品的地區逐漸轉向內銷, 中國水產品, 尤其是蟹類產品出口很有可能繼續下降。 據統計, 2016年河北省出口同比下跌26.92%, 而在內銷上成績依舊不錯。 廣西羅非魚產量減少25.97%, 出口量下降22.08%。

然而, 凡事都有例外, 吉林省的水產品加工出口就呈現出別樣的繁榮。

2016年出口量額分別增長12.8%和20.03%。 這主要得益於吉林省與俄羅斯接壤的優越地理位置, 使得這裡成為連接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重要入口。

再回到大家最關心的水產品價格上來, 展望2017年, 影響我國水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增多。

一是水產品綜合成本支出增加。 首先是飼料、魚藥等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其次是我國人口紅利優勢逐漸削弱, 社會勞資水準提升推動勞動力成本也水漲船高;再次是國內油價連續波動上漲和限超載令的實施調整將會導致運輸成本剛性增加。

二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 圍繞實現漁業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的政策目標, 我國海淡水養殖水域面積將穩步調控性減少,

進一步影響我國部分大宗水產品價格走勢。

三是外部不確定性增強。 近年來我國主要水產品價格受進出口貿易影響逐年增強, 受困於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市場需求低迷、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因素, 國內水產品價格也將受到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