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搖滾歌手華晨宇?他只是擅長唱“爽歌”

從2013年湖南衛視《快樂男聲》奪冠出道的華晨宇, 在這五年時間裡, 轉戰了各大衛視的各種音樂節目, 又在經歷了兩張專輯之後, 來了一次驚豔的衣錦還鄉。

而在這五年裡, 他翻唱的“神曲”火爆網路;他曾經深陷整容的疑雲;也有越來越多華晨宇的粉絲給他打上了“搖滾歌手”的標籤。

華晨宇在《歌手2018》

我們先放下“搖滾歌手”的標籤不提, 來看看在《歌手2018》上我們看到的那個華晨宇是怎樣一個狀態。

無疑, 1990年出生的華晨宇現在正處於身體機能的巔峰狀態, 不管是當年《快樂男聲》上一鳴驚人的《無字歌》;還是《天籟之戰》上多場優異表現;再到《歌手2018》時的強勢著陸, 華晨宇的現場演唱在年輕一代的歌手裡完全是頂級的, 這大概也是他的火星演唱會年年都可以爆滿的原因。

但是做為已經出過兩張專輯的, 多少還算做是“創作歌手”的華晨宇, 當你打開任何一個播放軟體,

你會發現他的熱門播放歌曲列表裡, 幾乎看不到幾首他的錄音室作品。

這大概很好地說明了華晨宇在當今樂壇的一個定位:他是一個Live能力很強, 聲帶機能也處於巔峰狀態的表演者(Performer);但離表達者(Singer)卻還差了很遠的距離。

所以在每一首歌上, 他都能給人帶來一定的愉悅度,

但如果需要用一整張專輯來表達某個概念和宏大主題的時候, 他的專輯就變成了支離破碎的存在。

另一個很好的注腳, 是在各種音樂比賽上, 他總是能做出讓人滿意的表現, 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優勢所在, 當比賽現場的觀眾聽到那一串串毫無瑕疵的高音的時候, 很難不被他打動。

《異類》僅有383條專輯評論

換言之, 華晨宇很擅長唱“爽歌”。

而另外一個方面, 與其說華晨宇是一個曲風混雜的歌手, 也莫過於說他只是投聽眾所好的選擇了表演方式罷了。

你當然可以覺得《齊天》的副歌非常精彩, 但是我完全可以斷定, 假如2017年在網路上大火的那檔綜藝節目叫做《中國有電音》, 那《齊天》的副歌一定會改成一段EDM, 而不是說唱了。 他一定會選擇觀眾最愛聽的方式, 把那一段表達出來。

因為歸根結底, 他的所有目的, 都是為了做出來讓你聽著過癮的“爽歌”。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 當你需要反復迴圈華晨宇的專輯時, 反而是關掉人聲以後, 編曲更加有聽頭。

而對於粉絲來說, 這大概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局面:從人氣度上來說, 華晨宇已經是年代一代歌手中的佼佼者;而如果要說作品, 他不僅拿不出一首有分量的作品, 甚至連一首單純只是火到家喻戶曉的作品都沒有——你總不好意思拿《我的滑板鞋2016》來說事兒吧?

鄭楠擔當了華晨宇幾乎絕大部分作品的編曲和製作,也包括2017年的新歌《齊天》

回到我們在今天開頭所擱置的那個問題,我認為華晨宇與其說是一個“搖滾歌手”,不如說他只是具有了搖滾樂審美的歌手而已。

做為一個新生代歌手,華晨宇具有令人望而生畏的聲帶機能(或者你也可以近似的理解為“唱功”),他對音樂的審美品位也值得肯定。

但是一味追求“爽歌”,在曲風的選擇上太過功利主義,現場又流于飆高音秀肌肉,這讓華晨宇離真實的音樂,甚至於成為一個過去數十年以後仍然值得被人回憶的歌手,都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而對於粉絲群體而言,他們甚至也都懶得去弄清華晨宇歌曲背後可能的意義:例如《地球之鹽》這首歌,我翻了十幾頁評論,包括所有的熱評,都沒有一個人知道這首歌是源自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提名的《地球之鹽》。

大概對於這樣一個被經濟公司當做偶像來打造的歌手,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吧。

但當我看著華晨宇畫著華麗的眼妝,美得如同一隻精緻的木偶;頂著“吃貨”的人設,在鏡頭裡拆開一袋貼著“經典有機奶”的薯片;被譽為音樂鬼才,卻只能在舞臺上飆高音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是有一點替他難過的。

最後我想多感歎一句的是。當真正的說唱歌手從《歌手2018》的舞臺上突然消失以後,這種曲風卻其實還停留在這個節目裡,為流行偶像們繼續製造著“爆點”。

資本吃下了說唱樂的精血,而那些真正視說唱為生命的Rapper卻被當做藥渣子吐掉,從此無人問津。嗟乎!

第零期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第一期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第二期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第三期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鄭楠擔當了華晨宇幾乎絕大部分作品的編曲和製作,也包括2017年的新歌《齊天》

回到我們在今天開頭所擱置的那個問題,我認為華晨宇與其說是一個“搖滾歌手”,不如說他只是具有了搖滾樂審美的歌手而已。

做為一個新生代歌手,華晨宇具有令人望而生畏的聲帶機能(或者你也可以近似的理解為“唱功”),他對音樂的審美品位也值得肯定。

但是一味追求“爽歌”,在曲風的選擇上太過功利主義,現場又流于飆高音秀肌肉,這讓華晨宇離真實的音樂,甚至於成為一個過去數十年以後仍然值得被人回憶的歌手,都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而對於粉絲群體而言,他們甚至也都懶得去弄清華晨宇歌曲背後可能的意義:例如《地球之鹽》這首歌,我翻了十幾頁評論,包括所有的熱評,都沒有一個人知道這首歌是源自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提名的《地球之鹽》。

大概對於這樣一個被經濟公司當做偶像來打造的歌手,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吧。

但當我看著華晨宇畫著華麗的眼妝,美得如同一隻精緻的木偶;頂著“吃貨”的人設,在鏡頭裡拆開一袋貼著“經典有機奶”的薯片;被譽為音樂鬼才,卻只能在舞臺上飆高音的時候,我的內心其實是有一點替他難過的。

最後我想多感歎一句的是。當真正的說唱歌手從《歌手2018》的舞臺上突然消失以後,這種曲風卻其實還停留在這個節目裡,為流行偶像們繼續製造著“爆點”。

資本吃下了說唱樂的精血,而那些真正視說唱為生命的Rapper卻被當做藥渣子吐掉,從此無人問津。嗟乎!

第零期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第一期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第二期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第三期

原文中此處為連結,暫不支援採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