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起名別帶“信”字,信和阿信分不清,韓信和韓王信也傻傻分不清

起名字是個技術活, 起得既好聽又有寓意, 就是一個好名字。

古人起名字和現代人有不同的要求, 但是有一點是一樣的, 那就是重名會很尷尬。

就比如娛樂圈, 有兩個歌手, 雖然沒重名, 但是即使很相像, 都引起了一些小尷尬, 這兩個歌手就是信樂團的主場信和五月天的主場阿信。

嗯, 只差了一個阿字, 就有很多人搞混。 小生對娛樂圈不太瞭解, 以前還傻傻以為這個人好厲害, 組建了兩個樂隊。 。 。 。

但是在兩千多年前, 也有兩個人, 因為名字裡都有“信”字, 也撞名了, 而且連一個“阿”字都不差。

他們倆人, 都叫韓信……

你說尷尬不尷尬?

最關鍵的是, 這兩個韓信出現在同一時期, 而且互相都知道對方的存在, 很可能彼此也認識……

歷史盲或者對歷史瞭解很少的看官不必著急毀三觀, 因為你們聽過的所有叫韓信的故事, 應該都是同一個人的故事, 就是我們熟知的淮陰侯韓信。

這個韓信我們都很熟悉, 就不介紹了, 那麼, 另一個韓信是怎麼回事呢?

另一個韓信, 是戰國時期韓國王室的後裔。 韓國王室和周王室同姓, 姓姬, 韓氏, 他的名字叫信, 所以叫韓信, 也可以叫姬信。

在劉邦派張良攻打原來韓國的領土時, 韓信被張良發現,

於是開始跟著張良混。

後來項羽分封天下, 劉邦被立為漢王, 將韓信也一起帶到了巴蜀。

劉邦不甘心委屈在巴蜀, 就出擊項羽, 後來戰略轉移時, 留韓信鎮守滎陽。 結果韓信沒守住, 最後投降了項羽。

雖然投奔了項羽, 但他是身在楚營心在漢, 找了個機會跑回劉邦的陣營,

所以劉邦沒有懲罰他。

在消滅了項羽之後, 劉邦鑒於韓信是韓王後裔, 就封他做了韓王。 因此, 後人為了區別他和淮陰侯韓信, 都管他叫韓王信。

建立了漢朝的劉邦開始對那些異姓王下手, 兔死狗烹, 讓韓王韓信很擔憂。 恰好匈奴攻得猛, 劉邦又懷疑他暗中聯絡匈奴。 韓信怕劉邦真的降罪, 索性真的投降了匈奴, 還帶匈奴攻打漢朝的城池。

接下來, 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圍, 劉邦被匈奴團團圍住, 險些喪命。 好在陳平用計, 才逃過劫難。

結果韓信還是不老實, 不僅自己總來進攻漢朝, 還攛掇漢朝的其他人叛亂。 最終劉邦大怒, 派將軍柴武出擊, 一舉斬殺了韓信。

雖然名字不一樣, 但是兩個韓信的下場是一毛一樣的。

兩千多年後, 又有兩個名字裡帶“信”字的, 而且同樣都是歌手, 不會是投胎轉世吧(純屬扯淡, 不要當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