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白居易名垂千古的少作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這麼勵志的、鼓舞人心的格言警句, 原來是白居易一首詩中的一聯詩句。 很多人可能以為, 作者非歷經坎坷磨難但始終不忘初心頑強拼搏, 是寫不出如此鏗鏘有力的詩句的。 很難想像, 如此富於滄桑感的詩句, 是出於一位十六歲少年之手。 但這是真的。 這也說明少年白居易才智過人, 從小就表現出成為大詩人的優秀潛質, 後來他果然成為了比肩于李白、杜甫的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有一個大家都很熟知的典故, 說青年白居易來到首都長安, 想拜見詩壇大佬, 請大佬們多多美言,

讓他這位外省來的小青年能在首都詩壇文苑有些小名聲, 從此能在首都立足, 就好像江湖上的後輩要在江湖上混, 必須先拜碼頭。 青年白居易所拜的碼頭, 就是老詩人顧況。 不知是誰引見的, 詩壇盟主顧況終於接見了白居易, 但雖然接見了, 臉面上和言語間卻並不怎麼待見, 有點賞面子才允你來見的冷淡和傲慢。 當白居易小心翼翼地自報家門的時候, 這位望重的老詩人不禁哈哈笑了, 說:長安居, 大不易。 這個時候, 估計顧況在心裡暗暗地說:你這個愣頭青, 長安的水有多深、有多渾你知道嗎?長安是你說來就能來, 來了就能安居下去的嗎?

但顧況的嘲諷並沒能摧垮首次來到首都的青年白居易, 他把自己的詩稿雙手奉呈給顧老前輩。 看上去他是這麼的自信, 而且執著。 或許就是白居易的這一點打動了老詩人, 他並沒有接過詩稿後就先放在一邊, 然後哈哈地應付說:待老夫有空時慢慢看。 慢慢看, 其實是客套話, 往往就不看了。 如果來拜見的人的作品都要看,

他也看不過來, 來自京城和外省的年輕詩人在門口排著隊等著他接見呢。 但或許我不能這樣猜度顧老前輩, 其實顧老前輩是個非常和藹並很愛才的人。 所以他接過詩稿後, 沒有順手擱一邊, 而是當著求謁者的面翻讀起來。 我們可以想像的是, 剛開始翻讀的時候, 顧老詩人還是有些漫不經心、不以為然的樣子, 但讀著讀著, 他的身子就不自覺地坐正了, 看稿的神態也更專注莊重起來了。 當他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 特別是讀到“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這兩句詩的時候, 他不由得高聲叫好, 人也不自覺的站了起來, 前去拍拍正惶然等待著的青年白居易的肩膀說:“你能寫出這樣的好詩句, 在長安, 居亦易矣。 ”

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

歷代名詩人很多, 他們都有流傳千古的名篇佳句。 但能夠 像白居易一樣, 少年時代寫出的一首詩就能讓他名垂千古的, 恐怕很少。 中國文學史上, 有些詩人大多數的作品都散逸了, 僅僅留下一兩首詩, 但就是僅僅這一兩首詩, 就足以讓他千古流芳了。 白居易雖然後來寫出了更多的名篇佳作, 而且他的大多數詩文都流傳了下來, 這在歷代詩人中是極為幸運的。 但我要說的是, 即使白居易沒有後來那麼多詩作, 就憑著《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 甚至僅僅留下這一聯詩句“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他就可以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了。

所以後代很多人要說少年成名, 都以白居易為例。 但我今天在翻讀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周汝昌先生選注版的《白居易詩選》, 發現有比《賦得古原草送別》寫得更早的詩篇, 就是被《白居易詩選》列為卷首的七言古詩:《江南送北客, 因憑寄徐州兄弟書》:

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餘。

今日因君訪兄弟, 數行鄉淚一封書。

如果不是作者在詩題下原注:“時年十五”, 我們後人是無法想像,表達動盪離亂之世如此淒涼深沉情感的詩的,是一位少年。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但十五歲的白居易表達在詩中的“愁滋味”是如此的真實,真摯。

這首詩也是白居易存世的所有詩作中寫得最早的一首詩。白居易的詩,所以能有這麼多歷經戰亂和世事滄桑都流傳下來,除了他的詩本身所獨具的藝術魅力外,他自己生前的精心編整和管護很有關係。他生前多次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編輯,然後繕寫多份分別藏於公私各處和廟堂。我想,《江南送北客》這首詩,他自己寫的題注“時年十五”這四個字,估計不是他送客即興寫這首詩時寫的,而是後來在自編的時候加上去的。也是好在這看似隨意的題上這僅僅四個字,但對於後世來說,這四個字顯得多麼地重要。如果他自己不題的話,我們今天怎麼知道它出於十五歲的少年之手?後人在編選他的詩集時,又怎麼能斷定這是他存世幾千首詩作中的最早的一首詩而把它置於卷首?

文:南茜小白

我們後人是無法想像,表達動盪離亂之世如此淒涼深沉情感的詩的,是一位少年。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但十五歲的白居易表達在詩中的“愁滋味”是如此的真實,真摯。

這首詩也是白居易存世的所有詩作中寫得最早的一首詩。白居易的詩,所以能有這麼多歷經戰亂和世事滄桑都流傳下來,除了他的詩本身所獨具的藝術魅力外,他自己生前的精心編整和管護很有關係。他生前多次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編輯,然後繕寫多份分別藏於公私各處和廟堂。我想,《江南送北客》這首詩,他自己寫的題注“時年十五”這四個字,估計不是他送客即興寫這首詩時寫的,而是後來在自編的時候加上去的。也是好在這看似隨意的題上這僅僅四個字,但對於後世來說,這四個字顯得多麼地重要。如果他自己不題的話,我們今天怎麼知道它出於十五歲的少年之手?後人在編選他的詩集時,又怎麼能斷定這是他存世幾千首詩作中的最早的一首詩而把它置於卷首?

文:南茜小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