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孫悟空再聰明也不敵唐僧的三計連出,被其制服的服服帖帖不敢造次

《西遊記》是一本老少皆喜歡閱讀的古典小說書籍, 其文學造詣水準極高, 乃我國神魔小說的巔峰之作, 成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自問世以來便成為受歡迎的讀本, 西游故事也成為大街小巷的飯後美談餘資, 西游故事成為許多文人的加工創作源泉, 據不完全統計, 明清以來, 光以西遊記為名的古典小說就達30餘種!可見西遊影響力之大!

《西遊記》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西遊記》第一主角非孫悟空莫屬, 他乃石猴, 後為尋求長生不老拜菩提祖師為師, 不僅得到恩師起名孫悟空外, 還得到祖師私下傳授其法術, 七十二般變化, 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等, 高超的本領使得孫悟空目空一切, 後來大鬧龍宮、地府、天宮等, 攪得天地動盪, 因寡不敵眾, 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 這也就拉開了孫悟空的人生第二階段, 棄道從佛, 走上唐僧西天取經之路。

在《西遊記》中,

唐僧給人的印象總是自私, 呆板, 心眼小, 膽小, 遇到點困難就掉眼淚, 對孫悟空不信任等, 一路上其智慧的閃光點, 真的很難找尋。 不過, 很難找尋不代表沒有。 有人就會問悔昔了, 哪裡有?你倒是給我說一說啊!那麼, 接下來就請聽悔昔道來:

唐僧的智慧閃光點出現在《西遊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該回中, 該回中, 這唐僧的智慧可謂發揮的淋漓盡致, 連環計頻出啊。 只是對付的物件乃齊天大聖孫悟空也。

孫悟空自被唐僧救出後, 拜其為師, 一心護送唐僧, 然而重獲自由的孫悟空本領高強, 唐僧畢竟難以控制孫悟空的行為自由, 故而時常遭受孫悟空的違逆。 在對付六個賊毛的時候, 孫悟空沒有聽從唐僧的話一併給打死了,

這惹得唐僧生氣了, 對孫悟空怨聲載道, 說孫悟空“此生做不得和尚, 忒惡, 忒惡”。 這孫悟空一氣之下便飛走了, 到東海龍宮與龍王敘舊。 留下孤零零的唐僧在路上。

《西遊記》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觀音菩薩料知師徒會有間隙, 唐僧難以控制孫悟空,

於是化身前來教唐僧緊箍咒, 將緊箍兒交給唐僧讓其給孫悟空戴上。 然後東去尋孫悟空著其回來繼續護送唐僧取經。

雖然整治孫悟空的法寶有了, 可是如何才能讓孫悟空戴上緊箍兒呢?唐僧犯了難, 因為他知道, 他不可能讓孫悟空乖乖的戴上的, 他左思右想, 想出了好計策。

等到孫悟空被龍王與觀音菩薩勸回來的時候, 唐僧故意向孫悟空示弱裝傻, 說孫悟空走了後, 他既不敢前行, 也不敢亂動, 只能傻傻的在原地等孫悟空, 問孫悟空去了哪裡?孫悟空告訴唐僧他去了東海, 唐僧表示不信, 孫悟空便告知唐僧他會筋斗雲手段, 這手段有多麼多麼厲害?其實, 唐僧心裡明鏡是的, 他還會不知道你孫悟空的本事, 去個東海還不容易,

他如此這麼說, 無非是想裝傻化解師徒此前的衝突, 化解彼此的尷尬, 讓孫悟空對唐僧沒有芥蒂。 此計可謂“假癡不癲”之計。

《西遊記》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孫悟空果然中了唐僧的計策, 於是唐僧繼續往下走, 他對孫悟空說“我略略的言語重了些兒, 你就怪我,使個性子丟了我去。像你這有本事的,討得茶吃;像我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餓,你也過意不去呀!”,孫悟空一聽唐僧肚子餓了便要馬上去化齋,唐僧立馬制止說不用去了,我包裡有吃的。唐僧真的是肚子餓了嗎?其實才沒有呢?他的真實意圖是想讓孫悟空自己去發現那頂緊箍兒帽子。這招“暗度陳倉”之計不可謂不完美。

孫悟空繼續中計,打開包袱除了見到吃的外,還看見了緊箍兒帽子。可是能叫孫悟空戴上嗎?顯然不行。孫悟空問這帽子哪來的,唐僧就開始撒謊,說那是他自己小時候戴的,還哄騙孫悟空“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孫悟空一聽便想拿來戴,唐僧其實心裡也樂開了花,但是他不能表現出來,他故意說“只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孫悟空一聽馬上就戴上了。這一計也不可謂不完美,“欲情故縱”之計發揮的淋漓盡致。

可惜的孫悟空再怎麼厲害,在唐僧的連環計之下,終究沒有抵擋住,戴上了他這一生最痛恨的東西——緊箍兒。從此,取經路上只能乖乖的聽從唐僧的調且,不敢違逆,不然緊箍咒在唐僧的嘴上等著他的。孫悟空認了栽!

唐僧在對付孫悟空上,使孫悟空自己戴上緊箍兒,看似平常,但確實是智慧的高光表現,“假癡不癲”“暗度陳倉”“欲情故縱”等三計連出也讓孫悟空難以招架,乖乖就範!(文:潘悔昔)

你就怪我,使個性子丟了我去。像你這有本事的,討得茶吃;像我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餓,你也過意不去呀!”,孫悟空一聽唐僧肚子餓了便要馬上去化齋,唐僧立馬制止說不用去了,我包裡有吃的。唐僧真的是肚子餓了嗎?其實才沒有呢?他的真實意圖是想讓孫悟空自己去發現那頂緊箍兒帽子。這招“暗度陳倉”之計不可謂不完美。

孫悟空繼續中計,打開包袱除了見到吃的外,還看見了緊箍兒帽子。可是能叫孫悟空戴上嗎?顯然不行。孫悟空問這帽子哪來的,唐僧就開始撒謊,說那是他自己小時候戴的,還哄騙孫悟空“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孫悟空一聽便想拿來戴,唐僧其實心裡也樂開了花,但是他不能表現出來,他故意說“只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孫悟空一聽馬上就戴上了。這一計也不可謂不完美,“欲情故縱”之計發揮的淋漓盡致。

可惜的孫悟空再怎麼厲害,在唐僧的連環計之下,終究沒有抵擋住,戴上了他這一生最痛恨的東西——緊箍兒。從此,取經路上只能乖乖的聽從唐僧的調且,不敢違逆,不然緊箍咒在唐僧的嘴上等著他的。孫悟空認了栽!

唐僧在對付孫悟空上,使孫悟空自己戴上緊箍兒,看似平常,但確實是智慧的高光表現,“假癡不癲”“暗度陳倉”“欲情故縱”等三計連出也讓孫悟空難以招架,乖乖就範!(文:潘悔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