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銀國際朱啟兵:對1月PMI回落0.3無需過於擔憂

 作者 朱啟兵(中銀國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中新經緯特約專家)

1月31日, 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 1月中國製造業PMI為51.3, 較12月回落0.3。 從分項看, 生產、新訂單、採購量等主要分項全面回落, 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更是回落到50以下, 進入收縮區間。 那麼, 應如何看待2018年的第一個重要經濟資料的表現?

首先, 需要強調的是, PMI具有環比性質。 因此不應簡單以前後兩個月資料的變化來判斷其所代表的經濟景氣程度的變動, 而應更多關注同歷史同期的比較和其趨勢值。 而從這一角度看, 2018年1月製造業PMI與2017年同期持平, 均為51.3, 也均為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其12月移動均值所顯示的趨勢值為51.61,

與上月持平, 從這一點看, 製造業景氣程度依然平穩。

其次, 在本月分項中,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 新出口訂單降至50以下, 為49.5, 在連續14個月擴張後再次落入收縮區間。 此前, 我們曾經多次強調, 貿易不僅對2017年以來的復蘇意義重大, 同時也是2018年需求端的重要支撐。 那麼, 新出口訂單的走弱是否意味著外需對經濟的支撐出現了弱化?

對出口的最大擔憂可能來自近期人民幣的持續升值, 2018年1月, 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自2017年底的6.5120升至1月底的6.2920,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3.5%。 不過, 考察匯率對出口的影響應關注貿易加權匯率而非對美元匯率。 1月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自2017年12月的94.85升至95.82, 升值1.02%, 遠低於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

而更為重要的是, 隨著中國出口結構的變化, 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上升, 匯率對出口影響已經逐漸弱化, 當前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外需而非匯率。 具體到1月的出口新訂單回落, 原因可能與2017年11月、12月出口本身較為強勁, 以及春節臨近有關, 即更多應歸結為季節性因素的影響。 因此, 不能僅憑單月出口新訂單資料的波動就對2018年的出口過於悲觀。 從外需的角度看, 我們注意到, 近期, 週邊經濟資料繼續表現良好, 歐美等國PMI等資料屢創新高。 而繼歐洲、美國先後大幅上調2018年經濟增速後, IMF再度將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自3.7%上調至3.9%。 這意味著2018年全球復蘇延續強勢已經逐漸為市場所確認。 由此判斷, 2018年的外需將依然維持強勁,
從而, 2018年出口仍將從需求端支撐中國經濟。

在外需強勁的同時, 我們也不應忽視國內需求的復蘇。 尤其是服務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的表現。 2018年1月, 可以看到, 在新出口訂單下行的同時, 本月新訂單指數仍維持在擴張區間, 而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之差擴大至3.1, 為四個月來新高, 也屬於歷史較高水準, 顯示國內需求依然相對強勁。

除此之外, 在1月製造業PMI有所回落的同時, 1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升至55.3, 為四個月新高, 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再度升至2014年以來的高位54.4。 總體看, 非製造業景氣程度依然強勁。 而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進程的深入, 非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 事實上, 近年來,

第三產業在GDP中占比不斷上升;2013年, 第三產業在GDP中占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5年, 第三產業在GDP中占比首次超過50%。 上述事實表明, 當前在對宏觀經濟做出判斷時, 除了關注製造業PMI, 也應對非製造業有所關注甚至更為關注。 自2010年以來, 製造業PMI多次落入50以下, 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曾連續7個月位於收縮區間, 但中國經濟始終表現出一定的韌性, 非製造業PMI長期位於景氣擴張區間對此功不可沒。 2016年下半年以來, 儘管製造業呈現出企穩回升, 但仍不應忽視非製造業對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 而1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延續平穩擴張勢頭, 也顯示2018年經濟開局並不差。

再次, 在公佈1月製造業、非製造業PMI資料的同時, 本月統計局發佈了新的指標——綜合PMI產出指數。

依據統計局的指標解釋, 綜合PMI產出指數由製造業生產指數與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加權求和而成, 權數分別為製造業和非製造業占GDP的比重。 由此看, 綜合PMI產出指數同時覆蓋了製造業和非製造業, 是體現經濟整體景氣程度的指標, 從而彌補了在景氣調查層面沒有與GDP對應指標的缺陷。 從具體數位看, 2018年1月的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4.6, 與上月持平, 和2017年相比, 除了季末之外, 高於平均水準。 這同樣顯示, 中國經濟仍處平穩擴張過程之中。

綜合來看, 始於2016年下半年的本輪經濟復蘇, 在需求端的支撐來自外需改善對出口的影響, 在生產端的支撐來自市場競爭格局變化利好工業企穩。 而上述邏輯在2018年均無變化。 因此, 對2018年的經濟增長仍應具有信心, 無需對製造業PMI資料的短期波動過於在意。(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朱啟兵,中銀國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曾任民族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經濟學》(季刊)編輯部主任等職務。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無需對製造業PMI資料的短期波動過於在意。(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朱啟兵,中銀國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曾任民族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經濟學》(季刊)編輯部主任等職務。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