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龐貝展文物今日到館 一個展廳“收納”一座城

2月9日, 《龐貝:瞬間與永恆——龐貝出土文物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 展出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的龐貝古城出土文物精品, 結合大量3D建模、多媒體視頻等高科技復原展示手段, 以全新的視角再現龐貝古城的真實面貌, 帶領觀眾回到西元79年龐貝古城火山噴發的前夜, 感受龐貝居民的城市生活。 據悉, 橫跨歐亞大陸遠道而來的120件/套精美文物已於今日抵達金沙遺址博物館, 文物點交和布展工作正在進行中, 而主題展廳也已建設完成, 初現龐貝的繁華盛景。

海關查驗

布展進行中

布展進行中

布展進行中-搬運《西風神澤菲羅斯和花神克洛裡斯壁畫》

布展進行中-搬運《西風神澤菲羅斯和花神克洛裡斯壁畫》

布展進行中-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甲醛檢測和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 確保文物的安全

布展進行中-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甲醛檢測和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檢測, 確保文物的安全

龐貝展展廳設計圖

龐貝展展廳設計圖

龐貝:瞬間成就永恆

龐貝古城,一座因繁榮而煊赫一時,又因災難而塵封千年的羅馬城市。龐貝古城始建於西元前6世紀初,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海灣附近,得天獨厚的自然和地理環境使它成為當時古羅馬的貿易中心和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城中建有神奇的太陽神廟、巨大的鬥獸場、恢宏的大劇院、新奇的蒸氣浴室和琳琅滿目的商鋪、住宅,各項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是羅馬貴族趨之若鶩的人間樂園。然而,正如龐貝城一句古諺語所說:“盡情享樂吧,明天是不可捉摸的”。西元79年8月,位於龐貝城北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熾熱的岩漿裹挾著火山灰噴湧而下,瞬間掩埋了這座繁榮一時的古老城市。來不及逃跑的居民連同奢華的房屋、生活用品,都被掩埋在厚達數米的火山灰下,直到1748年才被人們偶然發現。龐貝人的生活瞬間被一場災難封存,也因這一場災難,而得以永恆。

不同于其他著名的古羅馬城市,由於深埋地下,舊的建築材料並沒有被重複利用建造新的建築,龐貝古城是義大利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古羅馬城市,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世界遺產名錄》。

綿延數百年的“朝聖”之旅

“文藝復興”,對於遠在亞洲東部的我們來說,可能僅是一個歷史課本上的詞彙,但其對於整個歐洲大陸的影響卻深遠至今。在這場浩瀚的思想文化運動中,人被置於宇宙中心,是自身命運唯一的掌握者;同時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文化是被爭相效仿的物件。

此後,以義大利為目的地的“朝聖”之行逐漸盛行,甚至出現了“壯遊”(Grand Tour)這一專門指代的名詞。在當時,每個學習建築、古代學和美術的學生都必須通過遊覽法國和義大利來深入瞭解歐洲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情況。“壯游”也成了年輕紳士們的“時尚”,他們通過親臨書本中學過的地方和古跡,檢驗學過的知識。而龐貝古城的聲名遠播,使得它成為了“壯遊”的必經網站。

而如今,這座被“朝聖”數百年的古羅馬城市被搬到了成都,入駐金沙遺址博物館。作為龐貝古城最生動的見證者,本次展出的120件/套出土文物不僅從生活習慣、社會風俗、建築樣式等多方面重現這座城市往昔的繁榮,例如刻畫風景、神話故事、生活場景的壁畫、雕刻精緻的大理石雕像、青銅和鐵制工具、婦女的首飾等,還以災難降臨瞬間的定格,向觀眾展示火山噴發時的殘酷景象,例如燒焦的食物、掙扎的人體石膏模型等。展廳裡,大到長約2.6米、高近2米的壁畫,重達700kg的大理石水盆,小到僅2、3釐米高的玄武岩秤砣,無一不在靜默,無一不在述說。

海神尼普頓雕像

海景別墅圓形壁畫

選舉宣傳語壁畫

飛舞的女祭司壁畫

西風神澤菲羅斯和花神克洛裡斯壁畫

燒焦的麵包

穿白棉布的年輕女人石膏像

一個展廳,“收納”一座城。2月9日,一起去《龐貝:瞬間與永恆——龐貝出土文物特展》,見證龐貝重生。

龐貝展展廳設計圖

龐貝展展廳設計圖

龐貝:瞬間成就永恆

龐貝古城,一座因繁榮而煊赫一時,又因災難而塵封千年的羅馬城市。龐貝古城始建於西元前6世紀初,位於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海灣附近,得天獨厚的自然和地理環境使它成為當時古羅馬的貿易中心和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城中建有神奇的太陽神廟、巨大的鬥獸場、恢宏的大劇院、新奇的蒸氣浴室和琳琅滿目的商鋪、住宅,各項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是羅馬貴族趨之若鶩的人間樂園。然而,正如龐貝城一句古諺語所說:“盡情享樂吧,明天是不可捉摸的”。西元79年8月,位於龐貝城北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熾熱的岩漿裹挾著火山灰噴湧而下,瞬間掩埋了這座繁榮一時的古老城市。來不及逃跑的居民連同奢華的房屋、生活用品,都被掩埋在厚達數米的火山灰下,直到1748年才被人們偶然發現。龐貝人的生活瞬間被一場災難封存,也因這一場災難,而得以永恆。

不同于其他著名的古羅馬城市,由於深埋地下,舊的建築材料並沒有被重複利用建造新的建築,龐貝古城是義大利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古羅馬城市,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世界遺產名錄》。

綿延數百年的“朝聖”之旅

“文藝復興”,對於遠在亞洲東部的我們來說,可能僅是一個歷史課本上的詞彙,但其對於整個歐洲大陸的影響卻深遠至今。在這場浩瀚的思想文化運動中,人被置於宇宙中心,是自身命運唯一的掌握者;同時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文化是被爭相效仿的物件。

此後,以義大利為目的地的“朝聖”之行逐漸盛行,甚至出現了“壯遊”(Grand Tour)這一專門指代的名詞。在當時,每個學習建築、古代學和美術的學生都必須通過遊覽法國和義大利來深入瞭解歐洲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情況。“壯游”也成了年輕紳士們的“時尚”,他們通過親臨書本中學過的地方和古跡,檢驗學過的知識。而龐貝古城的聲名遠播,使得它成為了“壯遊”的必經網站。

而如今,這座被“朝聖”數百年的古羅馬城市被搬到了成都,入駐金沙遺址博物館。作為龐貝古城最生動的見證者,本次展出的120件/套出土文物不僅從生活習慣、社會風俗、建築樣式等多方面重現這座城市往昔的繁榮,例如刻畫風景、神話故事、生活場景的壁畫、雕刻精緻的大理石雕像、青銅和鐵制工具、婦女的首飾等,還以災難降臨瞬間的定格,向觀眾展示火山噴發時的殘酷景象,例如燒焦的食物、掙扎的人體石膏模型等。展廳裡,大到長約2.6米、高近2米的壁畫,重達700kg的大理石水盆,小到僅2、3釐米高的玄武岩秤砣,無一不在靜默,無一不在述說。

海神尼普頓雕像

海景別墅圓形壁畫

選舉宣傳語壁畫

飛舞的女祭司壁畫

西風神澤菲羅斯和花神克洛裡斯壁畫

燒焦的麵包

穿白棉布的年輕女人石膏像

一個展廳,“收納”一座城。2月9日,一起去《龐貝:瞬間與永恆——龐貝出土文物特展》,見證龐貝重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