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他雖身價過億卻未留一分錢 為教育甚至賣掉三套別墅!

最近小編發現了幾個非常正能量的綜藝節目, 《國家寶藏》、《見字如面》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謝謝了, 我的家》等, 可以說這幾檔綜藝節目一改之前娛樂節目,

既沒有明星大腕

也沒有華麗的舞美設計, 只有一條長沙發和一個時光瓶, 還有敬一丹和風細雨般的講述, 以及一個個感動又暖心的家風故事, 觸動著我們的內心, 帶給我們反思

節目以展現全球華人家庭文化傳承為主, 主要圍繞嘉賓的成長經歷與家人相關的故事展開訪談, 從中挖掘家風對成長的重要性。 小編強烈建議大家去看一下。

在最新一期裡, 華僑領袖陳嘉庚之孫陳君寶所講述爺爺的故事引發不少關注。 他就是陳嘉庚先生的孫子陳君寶, 當問起祖父留給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什麼?

陳君寶脫口而出:“該花的錢, 千千萬萬都要花;不該花的錢, 一分一厘也要省。 ”

其實談起陳嘉庚,

說起陳嘉庚的故事, 我們都不會陌生。 從小到大, 他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課文裡。 在四年級語文課本裡的《陳嘉庚辦學》講的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回到故鄉, 發現家鄉由於貧窮連私塾都辦不下去了, 深為家鄉的孩子們擔憂, 於是幾十年如一日為家鄉出資辦學, 而他自己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 表現了一名華僑深切的愛國之情。

陳嘉庚出生在福建集美, 17歲時離開故鄉, 漂洋過海去到新加坡。 他從米店的學徒開始, 一路打拼直到後來有了30多家工廠, 成為東南亞地區遠近聞名的“橡膠大王”。 就是這樣一位南洋巨富, 一生勤儉節約。 平日裡, 身上的現金不超過5塊錢, 從來不會在外面亂花一分錢。 他曾說, “個人少費一文, 即為吾家多儲一文,

亦即為吾國多儲一文, 積少成多, 以之興學”。 陳嘉庚從不穿戴名牌, 除了兩三套較好的禮服外, 其他的衣服都穿了很多年, 處處補丁。 他一生只看過一部電影, 是在新加坡首都戲院看的, 那是一部為籌賑會義演的片子。

他不但自己非常節儉, 而且也要求自己的子女勤儉節約

陳家有一套老式傢俱, 用了幾十年, 早已破敗不堪, 妻子找他要幾百塊錢想換套新的, 結果被他狠狠責備一頓。 他對待子女也是如此。 五子陳國慶15歲在道南學校讀書時, 母親曾給他買了一條領帶, 結果遭到了陳嘉庚的嚴厲批評, 直到他自己工作賺了錢, 才第一次系上了領帶。 陳嘉庚對此的解釋是:“父之愛子, 實出天性, 人誰不愛其子, 唯別有道德之愛, 非多遺金錢方謂之愛。 且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實乃害之, 非愛之也。 ”

就是這個對自己和家人非常“摳”的人一生獻給文化教育事業的錢, 超過一億美元。

陳嘉庚一生資助或創辦的學校有118所。 他1919年捐助興辦廈門大學時, 公開認捐金額是其當年資產總額的兩倍。 因為他堅信, “國家之富強, 全在乎國民。 國民之發展, 全在乎教育”。

遭遇經濟危機變賣三座別墅維持廈大

1930年經濟危機爆發, 陳嘉庚辦學的壓力陡然增大。 曾有一家英國銀行找到他, 讓他承諾不再捐助學校, 就幫其渡過難關。 但陳嘉庚果斷地拒絕了。他說:“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他辦企業,就是為了辦學校;如果不辦學校了,那辦企業還有什麼意義?為了支撐集美和廈大的開支,陳嘉庚賣掉了自己的三座別墅。即使在抗日戰爭時期,校舍和住宅曾因日本飛機轟炸而毀壞,陳嘉庚也令先修校舍。由此,陳嘉庚“毀家興學”的聲名,在海內外華人之中廣為流傳。直到1937年,在獨立支撐了16年後,陳嘉庚再也無力支持,無條件地將廈大獻給了政府。1961年臨終之時,他沒有把財產留給子孫後代,而是將300多萬遺產全部捐出,作為集美學校的校產。

但陳嘉庚果斷地拒絕了。他說:“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他辦企業,就是為了辦學校;如果不辦學校了,那辦企業還有什麼意義?為了支撐集美和廈大的開支,陳嘉庚賣掉了自己的三座別墅。即使在抗日戰爭時期,校舍和住宅曾因日本飛機轟炸而毀壞,陳嘉庚也令先修校舍。由此,陳嘉庚“毀家興學”的聲名,在海內外華人之中廣為流傳。直到1937年,在獨立支撐了16年後,陳嘉庚再也無力支持,無條件地將廈大獻給了政府。1961年臨終之時,他沒有把財產留給子孫後代,而是將300多萬遺產全部捐出,作為集美學校的校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