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北地區澱粉最新調研報告

一、調研目的

1.調研玉米澱粉生產企業的原料來源及生產成本等因素對產品價格的影響;2.調研玉米澱粉企業的定價機制、供應方式、結算方式等經營管理模式;3.瞭解東北、華北、山東等地區當前玉米澱粉的產能、產量、庫存及未來擴產或減產計畫;4.瞭解玉米澱粉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等。

二、調研安排

1.考察調研時間: 3月5日-3月10日。

2.考察調研地點:諸城、壽光、鄒平、禹城、平原、邢臺。

3.考察調研單位:考察10家代表性企業, 包括諸城興貿玉米開發有限公司、諸城源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壽光巨能金玉米開發有限公司、濰坊盛泰藥業有限公司、山東天力藥業有限公司、西王糖業有限公司、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福田科技集團、山東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玉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等

三、調研總結

1、原料採購:華北玉米為主, 採購方式多樣化。 調研過程中瞭解到, 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多採購華北當地玉米, 只有在當地供需緊張或者東北-華北玉米價差較大時才會採購東北玉米, 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是東北部分糧源存在轉基因問題, 而華北地區玉米澱粉企業多往下游延伸, 部分產品對轉基因問題比較忌諱;其二是東北玉米多為烘乾糧, 而華北當地玉米多為自然乾燥, 部分澱粉企業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 如焦糊粒超標。

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多採用三種方式, 其中主體是掛牌收購, 主要發生在新糧上市之後到次年5月前後的華北地區農民售糧階段, 是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的主要採購方式, 作為補充, 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還會跟大型貿易商如中糧貿合作鎖定遠期糧源, 此外, 華北地區還會充分利用吉林玉米電子盤進行原料採購, 調研過程中瞭解到, 西王集團和中穀澱粉糖為吉林玉米電子盤的指定交割庫, 山東福洋科技離河北交割庫較近, 他們會在電子盤採購鎖定部分玉米原料。

2、生產環節:加工費用更低, 產業鏈條更長。 調研過程中瞭解到, 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玉米澱粉加工費用相對低於東北地區, 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是兩地氣溫差異, 中國澱粉工業協會秘書長反映玉米加工成澱粉需要溫度在40°左右, 東北溫度相對更低, 所以成本偏高, 氣溫導致的加工費用差異在50元/噸左右;其二是華北地區多自備電廠, 用電成本更低, 此次調研過程中瞭解到, 有自備電廠的企業中, 壽光金玉米加工費用行業最低, 通過其他管道瞭解大致在350元左右, 諸城興貿加工費用在380元左右, 西王集團在400元左右, 而沒有自備電廠的企業中, 保齡寶加工費用在420元左右。

從調研過程中瞭解到, 華北地區澱粉企業純出售商品澱粉的企業幾乎不存在, 商品澱粉占比最高為金玉米, 150萬噸澱粉產量, 其中100萬噸商品澱粉, 其主要競爭優勢通過成本控制獲得。 多會往下游延伸,

方向各有不同, 均能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 在各自細分領域做大做強, 其中天力藥業為亞洲最大的山梨醇、甘露醇生產企業, 維生素C產量全國第四;盛泰藥業藥用級葡萄糖產銷規模居國內同行業首位, 占全國60%市場份額;西王集團一水葡萄糖產量達90萬噸, 國內總產量的47%;福洋科技海藻糖產量為5000噸, 為國內單體最大的企業;玉峰實業維生素B12年產量3.5噸, 為全球最大的生產企業。

3、銷售環節:以產定銷, 庫存維持較低水準。 調研過程中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多反映, 由於國家在東北地區提供深加工補貼, 東北深加工企業依據成本優勢搶佔南方銷區市場, 在價格不佔優勢的情況下, 華北深加工企業更多憑藉產品品質優勢和長期合作關係維持現有客戶。

調研過程中瞭解到, 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多以現貨銷售為主, 遠期合同較少, 因遠期定價較為庫存, 現貨定價多參考市場行情, 結合訂單量和庫存量, 定價權較為分散, 國內最大的澱粉生產企業諸城興貿亦表示, 其沒有澱粉定價權。 在這種情況下, 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多採用以產定銷方式, 把庫存維持在較低水準, 調研過程中瞭解到, 諸城興貿的銷售政策是庫存不能超過2天產量, 金玉米更是維持零成品庫存政策, 其他各企業亦表示會維持較低庫存, 在庫存上升時, 會降價促進銷售。

此外, 在我們調研過程中瞭解到, 多家企業如諸城興貿、金玉米、中國澱粉糖、福洋科技和玉峰實業均為大商所指定的玉米澱粉交割庫, 他們反映其參與期貨套保較少,一方面源於交割庫容所限,如玉峰實業反映僅1萬多噸交割庫存,而該企業澱粉年產量達到80萬噸,後期還會有擴大;另一方面,缺乏相關人才,現在已經參與的企業也僅限於賣出套保,即在盤面交割收益(盤面期價+交割升貼水+出庫費)大於現貨售價時,在盤面賣出,現貨上加大生產準備庫存做交割,鎖定生產利潤,基本不參與跨期套利和澱粉-玉米價差套利。

4、澱粉需求:需求確定改善,但改善幅度難以量化。調研過程中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均反映澱粉需求有明顯改善,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出口增加,主要源於絕對低價與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這塊2016年上半年之前較少,不足1000噸,2016年下半年由於國家推出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銷售增加至1萬噸左右(包括澱粉及澱粉糖);其二是玉米澱粉替代木薯澱粉,山東地區有幾家較大的造紙企業,如壽光的晨鳴紙業,由於當前木薯澱粉在2500-2600左右,而當地玉米澱粉在2000-2100左右,價差巨大,導致玉米澱粉大量擠出木薯澱粉;其三是玉米澱粉糖替代白糖,白糖-玉米澱粉糖價差巨大,引導飲料行業繼續改進工藝增加澱粉糖用量,但澱粉企業多反映繼續增加空間有限,西王集團另闢蹊徑,試圖推出固體的綿白糖替代白糖需求,綿白糖主要成分為結晶葡萄糖和結晶果糖,與果葡糖漿一致,但綿白糖為固態,較果葡糖漿更容易保存和運輸;其四是麵粉中添加玉米澱粉,多家企業反映由於玉米-小麥價差巨大,麵粉與玉米價差接近1000元/噸,有麵粉企業採購玉米澱粉用於麵粉,但多家企業表示這種添加不太合法,甚至拒絕透露添加企業名稱和添加數量;此外,還有企業反映澱粉低價催生一些新的需求,如米粉中添加玉米澱粉。

但澱粉需求改善幅度較難以量化,只有中穀澱粉糖預計澱粉需求總體(包括出口和國內需求增加部分)增加20%左右,其他企業均未進行測算和預估,針對節後高開機率而庫存下降的情況,他們亦有反映部分源於補庫需求,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下游廠家簽訂遠期訂單,如福洋科技反映,前期價格較低時,有大型需求企業跟該公司簽訂4月中的遠期合同;同時還反映東北有部分企業甚至簽5月的遠期合同;其二是海運運輸問題導致在途庫存較高,這與天下糧倉跟蹤的吉林某大型企業港口庫存大幅上升相互印證。

5、行業前景:有望迎來一波產能擴張。調研過程中瞭解到,行業內企業有產能擴張衝動,主要源於兩個方面,其一是政策放寬,過去受國家政策所限,產能擴張主要通過並購其他廠家或現有生產線技術改善實現,目前國家為消化臨儲玉米庫存,政策方面有所放寬,這在東北地區體現更為明顯;其二是玉米原料低價刺激需求增加,自16年以來,行業利潤整體大幅改善,有企業表示,在目前利潤水準下,5年可以收回澱粉廠建造成本,在需求和利潤的雙重刺激下,華北和東北地區均有企業表示有擴大產能的計畫。據我們調研所得,結合中國澱粉工業協會瞭解的情況來看,計畫在今年新作玉米上市前後投產的玉米加工產能,包括但不限於,秦皇島驪驊準備增加40萬噸,福洋科技計畫新增50萬噸,西王集團、天成玉米、玉峰實業、香雪、青岡龍鳳(與京糧集團合作)計畫新增100萬噸,象嶼股份擬新增150萬噸(合作方擬新增30萬噸),阜豐集團擬新增300萬噸,目前已知的新增玉米加工產能累計為1070萬噸,折合澱粉接近750萬噸,增幅在20%左右。

6、價格判斷:分歧較大。綜合調研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對華北玉米價格的分歧主要體現在華北地區玉米會否出現缺口的判斷上,在這一點上,地區差異較為明顯,考察前兩天所處的東南地區企業相對看多,金玉米高層較為樂觀,他們反映飼料需求回暖,貿易商開始收糧,行業開足馬力生產,據此認為玉米價格已經見底;諸城興貿高層相對謹慎,他們認為後期需要關注行業開機率情況,如果當前利潤水準得以維持,後期開機率有望維持高位,華北玉米可能會出現缺口,需要東北玉米流入補充供應,價格就會繼續上漲。調研後面兩天所處的西北地方企業高層則相對偏空,他們更多認為玉米收購價上漲是短期現象,主要是兩會限制玉米收購、農戶惜售及深加工企業庫存較低,但由於周邊餘糧接近5成,後期仍有售糧壓力,因為多預計玉米收購價會出現前高後低的走勢。

對玉米澱粉需求的分歧主要體現在需求層面,即需求改善會否改變行業產能過剩格局,對此,金玉米高層同樣較為樂觀,其認為玉米澱粉定價依據從供應側轉向需求側,潛臺詞是行業供需格局已經發生改變;西王集團高層同樣看好中長期澱粉價格,主要依據亦是需求改善有望維持,其反映下游需求企業前期補庫比較理性,後面仍有補庫過程。其他企業相對謹慎甚至悲觀,中穀澱粉糖高層認為短期反彈,後期上漲空間有限,而福洋科技銷售高層則相對悲觀,認為補庫需求或提前透支需求,目前已經出現產量與訂單不匹配跡象(日產量1000噸左右,訂單幾百噸左右),後期隱性庫存有望增加。

四、行情展望

首先,需要瞭解的是,盤面玉米期價反映的是東北產區-北方港口-南方銷區這一貿易線路的玉米供需情況,華北玉米現貨價格更多反映玉米澱粉的生產成本。目前玉米澱粉期價已知的高點,與華北地區價格大致持平(扣除升貼水與出庫費後),較東北地區升水,表明其反映的玉米澱粉供需緊張的預期 ,那麼我們此次調研的主要目的是瞭解對華北地區玉米和全國澱粉供需,據此判斷玉米澱粉期價的變動方向和區間,具體來說,即其一是確定玉米澱粉需求改善會否改變行業供需格局,導致玉米澱粉定價從供應側轉向需求側;其二是玉米澱粉定價會否從華北地區轉向東北地區;其三是根據玉米價格預期測算玉米澱粉變動區間。從前面我們調研獲得的情況來看,其實市場分歧較大,所以,我們更多算是在一片迷茫之中,找到一絲微光而已。

其次,對於玉米澱粉需求而言,必須認同的一點是澱粉需求確有改善,但從調研和其他管道瞭解的情況來看,目前需求改善中包括補庫需求,即調研中瞭解到遠期訂單,且有下游企業反映澱粉庫存較多,再加上海運緊張,在途庫存增加,天下糧倉資料亦顯示吉林某大型澱粉北方港口庫存增加,據此,我們認為,國內玉米澱粉需求改善大概率不會改變行業產能過剩格局,後期行業庫存有望累積,澱粉定價或轉向華北地區成本,甚至東北地區,當然,這取決於庫存累積進度。對應澱粉5月合約高點或已現。對於華北地區玉米現貨價格,預計更可能是區間震盪態勢,波動區間1500-1700之間,對應澱粉5月期價低點或在1700-1800左右。

最後,綜上所述,我們建議謹慎投資者觀望,激進投資者可以考慮輕倉入場做空,止損設置在1950-1960一線,建議重點關注行業庫存和現貨價格走勢。(華泰期貨)

他們反映其參與期貨套保較少,一方面源於交割庫容所限,如玉峰實業反映僅1萬多噸交割庫存,而該企業澱粉年產量達到80萬噸,後期還會有擴大;另一方面,缺乏相關人才,現在已經參與的企業也僅限於賣出套保,即在盤面交割收益(盤面期價+交割升貼水+出庫費)大於現貨售價時,在盤面賣出,現貨上加大生產準備庫存做交割,鎖定生產利潤,基本不參與跨期套利和澱粉-玉米價差套利。

4、澱粉需求:需求確定改善,但改善幅度難以量化。調研過程中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均反映澱粉需求有明顯改善,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出口增加,主要源於絕對低價與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這塊2016年上半年之前較少,不足1000噸,2016年下半年由於國家推出出口退稅政策,出口銷售增加至1萬噸左右(包括澱粉及澱粉糖);其二是玉米澱粉替代木薯澱粉,山東地區有幾家較大的造紙企業,如壽光的晨鳴紙業,由於當前木薯澱粉在2500-2600左右,而當地玉米澱粉在2000-2100左右,價差巨大,導致玉米澱粉大量擠出木薯澱粉;其三是玉米澱粉糖替代白糖,白糖-玉米澱粉糖價差巨大,引導飲料行業繼續改進工藝增加澱粉糖用量,但澱粉企業多反映繼續增加空間有限,西王集團另闢蹊徑,試圖推出固體的綿白糖替代白糖需求,綿白糖主要成分為結晶葡萄糖和結晶果糖,與果葡糖漿一致,但綿白糖為固態,較果葡糖漿更容易保存和運輸;其四是麵粉中添加玉米澱粉,多家企業反映由於玉米-小麥價差巨大,麵粉與玉米價差接近1000元/噸,有麵粉企業採購玉米澱粉用於麵粉,但多家企業表示這種添加不太合法,甚至拒絕透露添加企業名稱和添加數量;此外,還有企業反映澱粉低價催生一些新的需求,如米粉中添加玉米澱粉。

但澱粉需求改善幅度較難以量化,只有中穀澱粉糖預計澱粉需求總體(包括出口和國內需求增加部分)增加20%左右,其他企業均未進行測算和預估,針對節後高開機率而庫存下降的情況,他們亦有反映部分源於補庫需求,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下游廠家簽訂遠期訂單,如福洋科技反映,前期價格較低時,有大型需求企業跟該公司簽訂4月中的遠期合同;同時還反映東北有部分企業甚至簽5月的遠期合同;其二是海運運輸問題導致在途庫存較高,這與天下糧倉跟蹤的吉林某大型企業港口庫存大幅上升相互印證。

5、行業前景:有望迎來一波產能擴張。調研過程中瞭解到,行業內企業有產能擴張衝動,主要源於兩個方面,其一是政策放寬,過去受國家政策所限,產能擴張主要通過並購其他廠家或現有生產線技術改善實現,目前國家為消化臨儲玉米庫存,政策方面有所放寬,這在東北地區體現更為明顯;其二是玉米原料低價刺激需求增加,自16年以來,行業利潤整體大幅改善,有企業表示,在目前利潤水準下,5年可以收回澱粉廠建造成本,在需求和利潤的雙重刺激下,華北和東北地區均有企業表示有擴大產能的計畫。據我們調研所得,結合中國澱粉工業協會瞭解的情況來看,計畫在今年新作玉米上市前後投產的玉米加工產能,包括但不限於,秦皇島驪驊準備增加40萬噸,福洋科技計畫新增50萬噸,西王集團、天成玉米、玉峰實業、香雪、青岡龍鳳(與京糧集團合作)計畫新增100萬噸,象嶼股份擬新增150萬噸(合作方擬新增30萬噸),阜豐集團擬新增300萬噸,目前已知的新增玉米加工產能累計為1070萬噸,折合澱粉接近750萬噸,增幅在20%左右。

6、價格判斷:分歧較大。綜合調研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對華北玉米價格的分歧主要體現在華北地區玉米會否出現缺口的判斷上,在這一點上,地區差異較為明顯,考察前兩天所處的東南地區企業相對看多,金玉米高層較為樂觀,他們反映飼料需求回暖,貿易商開始收糧,行業開足馬力生產,據此認為玉米價格已經見底;諸城興貿高層相對謹慎,他們認為後期需要關注行業開機率情況,如果當前利潤水準得以維持,後期開機率有望維持高位,華北玉米可能會出現缺口,需要東北玉米流入補充供應,價格就會繼續上漲。調研後面兩天所處的西北地方企業高層則相對偏空,他們更多認為玉米收購價上漲是短期現象,主要是兩會限制玉米收購、農戶惜售及深加工企業庫存較低,但由於周邊餘糧接近5成,後期仍有售糧壓力,因為多預計玉米收購價會出現前高後低的走勢。

對玉米澱粉需求的分歧主要體現在需求層面,即需求改善會否改變行業產能過剩格局,對此,金玉米高層同樣較為樂觀,其認為玉米澱粉定價依據從供應側轉向需求側,潛臺詞是行業供需格局已經發生改變;西王集團高層同樣看好中長期澱粉價格,主要依據亦是需求改善有望維持,其反映下游需求企業前期補庫比較理性,後面仍有補庫過程。其他企業相對謹慎甚至悲觀,中穀澱粉糖高層認為短期反彈,後期上漲空間有限,而福洋科技銷售高層則相對悲觀,認為補庫需求或提前透支需求,目前已經出現產量與訂單不匹配跡象(日產量1000噸左右,訂單幾百噸左右),後期隱性庫存有望增加。

四、行情展望

首先,需要瞭解的是,盤面玉米期價反映的是東北產區-北方港口-南方銷區這一貿易線路的玉米供需情況,華北玉米現貨價格更多反映玉米澱粉的生產成本。目前玉米澱粉期價已知的高點,與華北地區價格大致持平(扣除升貼水與出庫費後),較東北地區升水,表明其反映的玉米澱粉供需緊張的預期 ,那麼我們此次調研的主要目的是瞭解對華北地區玉米和全國澱粉供需,據此判斷玉米澱粉期價的變動方向和區間,具體來說,即其一是確定玉米澱粉需求改善會否改變行業供需格局,導致玉米澱粉定價從供應側轉向需求側;其二是玉米澱粉定價會否從華北地區轉向東北地區;其三是根據玉米價格預期測算玉米澱粉變動區間。從前面我們調研獲得的情況來看,其實市場分歧較大,所以,我們更多算是在一片迷茫之中,找到一絲微光而已。

其次,對於玉米澱粉需求而言,必須認同的一點是澱粉需求確有改善,但從調研和其他管道瞭解的情況來看,目前需求改善中包括補庫需求,即調研中瞭解到遠期訂單,且有下游企業反映澱粉庫存較多,再加上海運緊張,在途庫存增加,天下糧倉資料亦顯示吉林某大型澱粉北方港口庫存增加,據此,我們認為,國內玉米澱粉需求改善大概率不會改變行業產能過剩格局,後期行業庫存有望累積,澱粉定價或轉向華北地區成本,甚至東北地區,當然,這取決於庫存累積進度。對應澱粉5月合約高點或已現。對於華北地區玉米現貨價格,預計更可能是區間震盪態勢,波動區間1500-1700之間,對應澱粉5月期價低點或在1700-1800左右。

最後,綜上所述,我們建議謹慎投資者觀望,激進投資者可以考慮輕倉入場做空,止損設置在1950-1960一線,建議重點關注行業庫存和現貨價格走勢。(華泰期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