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些東西千萬別給寶寶吃,一口都不行,嚴重的可致死!

春節是幼童意外高發期, 尤須警惕禍從口入這些東西寶寶不能吃, 一口都不行!

春節, 走親訪友, 其樂融融。 可這段時間同樣是幼童意外的高發期,

其中尤須警惕的是禍從口入。

2014 年, 南京兩歲女童吃果凍窒息身亡。

2015 年, 江蘇無錫一兒童一氣吃下二三十粒白果, 結果急性中毒全身抽搐。 醫生給他倒泄, 將體內毒物排出才倖免於難。

2016 年2 月, 廣西兩歲多的小思沒經得起哄逗, 一兩多米酒下肚後便昏睡不醒, 最後被確診為酒精中毒導致腦損傷和癲癇。

……

類似悲劇不勝枚舉。 為此, 本期特別盤點這些危險食品名單, 供大家自行檢查。

中毒&細菌感染, 重則影響智力發育甚至死亡

1酒, 勇於向筷頭蘸酒說“不”

筷頭蘸酒逗小孩兒固然好玩, 但隱患頗多。 雖然兒童喝酒並不一定都會中毒, 但危害不容小覷, 尤其是不滿7 歲的孩子。 由於其肝臟尚未發育成熟, 對酒精的解毒能力弱, 且酒精會對肝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若寶寶不滿3 歲, 傷害更大, 甚至會造成腦損傷或死亡。

2白果, 幾顆就可能引發中毒

白果有輕微毒性, 小寶寶食用的話比成年人更容易中毒, 而且年齡越小, 危險越大。 生白果的毒性比熟白果的毒性更強, 幾顆就可能引發中毒。

3蜂蜜, 或致1歲以下寶寶肉毒桿菌中毒

蜂蜜中往往混有肉毒桿菌孢子, 由於嬰兒腸道菌群防禦力有限, 肉毒桿菌孢子可能會在腸道中發芽並釋放毒素, 導致肉毒桿菌中毒, 造成便秘、食欲不振、虛弱、哭聲改變和口、眼等不聽使喚。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1 歲以下寶寶不適合吃蜂蜜。

4話梅、蜜餞, 添加劑大集合

蜜餞類食品幾乎是各種添加劑的大集合, 如檸檬酸、甜菊糖苷、甜蜜素、乙基麥芽酚、山梨酸鉀等。 寶寶的解毒功能很弱, 若再加上飲料和其他食品中的類似添加劑, 難免添加劑的總量過高。

5醃制食品, 亞硝酸鹽含量高

醃製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其在適宜環境下會生成亞硝胺,而亞硝胺和黃麴黴素、苯並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所以,像鹹菜、醃肉、培根、牛肉幹、魷魚絲這類食品,儘量不要給寶寶吃。

6刺身、生魚片,病菌較多

很多刺身、生魚片的衛生都不過關,含有大量的病菌,在調料中蘸一下幾乎沒什麼殺菌作用,孩子的消化道嬌弱,很容易就造成腹瀉、胃腸感冒等症狀。一些魚生、沒有煮熟的魚(特別是淡水魚)、半熟的牛肉、生蝦蟹、蛙裡可能還有寄生蟲。兒童一旦感染寄生蟲,嚴重時可能會影響生長和智力發育。

當心異物卡喉變“殺手”,3周歲前禁食名單

1堅果

南京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群表示,3 周歲以下的幼兒牙齒尚未出全,不容易嚼碎堅果,且喉頭保護性反射功能不良,容易使食物嗆入氣管,因此儘量不要食用瓜子、花生、蠶豆、開心果等堅果。專家特別提醒家長,孩子吃東西時,大人千萬不要逗樂,也不要在孩子哭鬧時強行餵食。

2果凍

果凍上面一般都有提示,3歲以下孩子不適合吃。如果一定要吃,可以先弄碎後再餵食。另外,果凍裡添加劑較多,尤其是人工色素,還是儘量別給寶寶吃。

3元宵、年糕

年糕一般都是糯米做的,一方面糯米不好消化,可能會加重寶寶胃部的負擔。另外,糯米這種食物還可能加劇寶寶胃酸的反應,會造成寶寶胃部不舒服。而且糯米很黏,寶寶很容易吞咽不下去而發生危險。因此,不建議3 歲以下寶寶吃年糕或元宵。

家長:盯緊,並學習海姆利克急救法

1盯緊孩子,並提醒親友莫餵食

過年期間難免帶娃參加各種飯局、聚會,難免會有親戚朋友把各種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娃嘴裡塞。這時候,一方面告訴孩子哪些東西不能吃;另一方面提前和親友打招呼,大聲告訴他們不要給孩子吃東西。

2學會急救,把握黃金4分鐘

寶寶如果只有嗆咳和哭鬧的情況,意識清醒,還可以叫爸爸媽媽,那我們需要拍背説明寶寶咳出異物。如果持續兩分鐘還是無法咳出異物,並且持續咳嗽和哭鬧,則應立刻撥打120。

如果寶寶吸入的異物較大,則會出現發不出聲、哭不出來,父母在詢問時寶寶無法回應,則應迅速撥打120,並運用海姆利克法對寶寶進行急救。

海姆利克急救法如右圖所示,一旦窒息發生,要把握黃金4分鐘。

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我們應立刻將寶寶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下頜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在孩子背上快速拍1~5 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若異物沒出來,可以採取另外一個姿勢:把孩子翻過來,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或將孩子面朝上放在搶救者的大腿上。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輕柔快速向上重擊壓迫5次。看到異物出現在口腔後可用手取出。

上圖則適合較大一點的孩子以及成年人。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然後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向內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複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李璐整理)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李璐

醃製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其在適宜環境下會生成亞硝胺,而亞硝胺和黃麴黴素、苯並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所以,像鹹菜、醃肉、培根、牛肉幹、魷魚絲這類食品,儘量不要給寶寶吃。

6刺身、生魚片,病菌較多

很多刺身、生魚片的衛生都不過關,含有大量的病菌,在調料中蘸一下幾乎沒什麼殺菌作用,孩子的消化道嬌弱,很容易就造成腹瀉、胃腸感冒等症狀。一些魚生、沒有煮熟的魚(特別是淡水魚)、半熟的牛肉、生蝦蟹、蛙裡可能還有寄生蟲。兒童一旦感染寄生蟲,嚴重時可能會影響生長和智力發育。

當心異物卡喉變“殺手”,3周歲前禁食名單

1堅果

南京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群表示,3 周歲以下的幼兒牙齒尚未出全,不容易嚼碎堅果,且喉頭保護性反射功能不良,容易使食物嗆入氣管,因此儘量不要食用瓜子、花生、蠶豆、開心果等堅果。專家特別提醒家長,孩子吃東西時,大人千萬不要逗樂,也不要在孩子哭鬧時強行餵食。

2果凍

果凍上面一般都有提示,3歲以下孩子不適合吃。如果一定要吃,可以先弄碎後再餵食。另外,果凍裡添加劑較多,尤其是人工色素,還是儘量別給寶寶吃。

3元宵、年糕

年糕一般都是糯米做的,一方面糯米不好消化,可能會加重寶寶胃部的負擔。另外,糯米這種食物還可能加劇寶寶胃酸的反應,會造成寶寶胃部不舒服。而且糯米很黏,寶寶很容易吞咽不下去而發生危險。因此,不建議3 歲以下寶寶吃年糕或元宵。

家長:盯緊,並學習海姆利克急救法

1盯緊孩子,並提醒親友莫餵食

過年期間難免帶娃參加各種飯局、聚會,難免會有親戚朋友把各種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娃嘴裡塞。這時候,一方面告訴孩子哪些東西不能吃;另一方面提前和親友打招呼,大聲告訴他們不要給孩子吃東西。

2學會急救,把握黃金4分鐘

寶寶如果只有嗆咳和哭鬧的情況,意識清醒,還可以叫爸爸媽媽,那我們需要拍背説明寶寶咳出異物。如果持續兩分鐘還是無法咳出異物,並且持續咳嗽和哭鬧,則應立刻撥打120。

如果寶寶吸入的異物較大,則會出現發不出聲、哭不出來,父母在詢問時寶寶無法回應,則應迅速撥打120,並運用海姆利克法對寶寶進行急救。

海姆利克急救法如右圖所示,一旦窒息發生,要把握黃金4分鐘。

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我們應立刻將寶寶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下頜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在孩子背上快速拍1~5 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若異物沒出來,可以採取另外一個姿勢:把孩子翻過來,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或將孩子面朝上放在搶救者的大腿上。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輕柔快速向上重擊壓迫5次。看到異物出現在口腔後可用手取出。

上圖則適合較大一點的孩子以及成年人。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然後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向內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複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李璐整理)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李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