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互聯網理財使用者規模達1.29億,同比增長超三成

《報告》稱, 2017年, 互聯網理財市場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 在金融行業監管和螞蟻金服策略調整的雙重驅動下, 餘額寶將個人投資者單日買入上限縮減至2萬元, 總體持有額度限制至10萬元。 降額加速了線上理財使用者資金向銀行、基金等傳統金融機構及其他互聯網理財平臺的分流。 銀行和基金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各類短期、定期線上理財產品保持較快增長。 騰訊聯合工行推出微黃金理財, 京東聯合興業銀行推出興業銀行京東金融小金卡, 互聯網理財產品進一步豐富。

《報告》指出, P2P網貸理財市場利息繼續下降,

業務進一步合規發展。

2017年, P2P行業政策密集出臺, 先後有《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資訊披露指引》落地, 與2016年出臺的各項政策共同構建起行業制度框架, 同時行業長效監管機制建立。 在政策完善與強監管推動下, 平臺理財利息不斷下滑, 網貸之家資料顯示, 2017年網貸行業總體綜合收益率為9.45%, 相比2016年下降了100個基點;同時, 現金貸、金交所、網路小額貸等不合規業務得到有效整頓, 有效降低系統性風險。

根據新華社此前報導, P2P等互聯網理財收益率仍高於有些傳統理財。 目前, P2P的年化收益率在7%上下, 有的高達10%以上。 而一年期國債收益率是3.6%左右;銀行3年期存款利率是2.7%左右;半年期或更長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上下。

相對P2P, 餘額寶、零錢通等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並不算高。

P2P平臺風險仍不容忽視。 上述報導還提到, 網貸之家統計, 截至2017年11月底, 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只有1954家, 比2016年年底的2466家, 少了約五分之一。 這些年, 出現問題的平臺數量已經累計達到4008家。

此外, 《報告》還公佈了我國網上支付情況。 截至2017年12月, 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使用者規模達到5.31億, 較2016年增長5661萬人, 年增長率為11.9%。

其中, 手機支付使用者規模增長迅速, 達到5.27億, 較2016年底增加5783萬人, 年增長率為12.3%, 使用比例達70.0%。

本文轉載自澎湃新聞,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與發佈方立場無關。 發佈方不對其中包含或引用的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 對於任何因直接或間接採用、轉載本資訊造成的損失,

發佈方均不承擔責任。 如本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 請作者在兩周內速與發佈方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