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越早知道這6個道理,越容易在理財市場上賺到人生第一個百萬!

初進入理財市場, 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目標, 那就是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讓自己往後過上更好的生活。

可是目標有了, 大家往往缺少方法論的指導。 所以今天小P準備為大家介紹6個經典使用的理財思維, 讓大家對自己、對市場、對經濟進行更為深入的瞭解, 從而在將來的理財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償, 早日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1.資產積累十分之一原則

喬治·克拉森的《巴比倫富翁》, 這本書講述6000年前的巴比倫人的理財原則, 他們似乎都懂得如何正確使用金錢, 使自己變得富有。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不管什麼情況下,

我們每獲得一筆收入時, 首先就應該至少拿出十分之一來用於資產積累, 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 收入的十分之一拿出來, 並不會對我們的生活品質造成太大的影響, 這樣我們既能確保良好的生活品質, 同時又能不斷累積資產, 改善我們的財務狀態。 根據實際財務狀況, 十分之一這個比例應該盡可能提高, 即使負債巨大的情況下, 我們也應該確保這個比例, 這樣才有可能改善負債狀態。

2.財務安全感

財務安全感, 在我看來是手裡有一定的資金, 不為生活發愁。 想要自由, 最起碼手裡要有3-6個月的基本生活費, 比如每個月的基本生活費是3000元, 那就要先從每個月的收入裡攢錢, 累計攢出20000元存款, 當然能攢出更多更好, 這筆錢就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可以應對一些突發情況, 或者為了自身調整作為一個緩衝期。 也可以當做一開始的一筆強制資金, 要知道複利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把這20000元以年利率10%存起來, 那麼10年後不僅本金沒變還得到了更多的利息。

身邊的朋友總跟我說:真是幹夠了, 不想幹了!但為什麼都只是說說而已?都是因為沒有財務安全的保障, 一旦辭職了, 也就沒有了財富安全感。 但如果平時, 就把一部分資金存起來, 當有一天實在忍不了現在的工作, 還有底氣離開。

3.機會成本原則

用時間換金錢, 還是用金錢換時間呢, 很多人面臨這個選擇。

機會成本, 是指你在做一個選擇後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因此也稱為“選擇成本”。 簡單來講, 是你未了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能獲得的利益, 也就是選擇了一種, 一定要放棄其他的選擇並承擔相應的後果。

當我們揮霍寶貴的時間或者是用大把的時間換一點沒多大價值的積分、贈品的時候, 應該停下來仔細想一想:這樣的行為到底有多大的收益。 如果你仔細觀察, 就會發現大多數的物質欲望都會使我們將時間浪費在不重要的行為上, 包括購物以及準備購物。

理財規劃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的因素,

不僅要學會用時間換金錢, 更要學會用金錢換時間。

4.保本原則

我們賺來的錢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日常生活開銷, 不可做風險投資。 第二類是備用金, 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 第三類是可以用來投資的閒置資金, 也就是可以增值的錢。

在投資的過程中,無論是激進型投資方式,還是保守型,都要始終如一的抱有一個理念:先保值再增值。一味追求高風險的投資,很有可能最後血本無歸。

殺雞取卵的結果只能是一場空,沒有下蛋的金鵝,哪會有金蛋呢?

財富不在於你掙了多少錢,而要看你留下了多少錢以及留住了多久。

因此理財的時候,我們需要分散投資來分散風險,避免手中的資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根本原則是考慮多種投資方式之間的收益和風險不要相關或不完全相關,利用合理的資產配置,實現保值、進而增值。

5.複利原理

複利是一種計息方式,區別于單利。比如往銀行存入100元錢,年利率按10%計算,一年後無論用單利還是複利計算利息,本息合計都是110元。但到了第二年,差別就出現了,如果用單利計算利息,第二年本息合計是120元;而複利到了第二年的本息合計就成了121元,已比單利計算多了1元錢,如果本金或利率再大一點,年限再長一些,差距就明顯了!

單利的計算公式:本利F=本金P*(1+利率r*期數n)

複利的計算公式:本利F=本金P*(1+利率r)^(期數n),^n代表n次方。

比如小A現在擁有資金10000元,投資年化收益率6%,20年後會變多少錢?計算可得10000(1+6% )^20=57435。

由此引申出來“72法則”,用作估計將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也是複利的結果。

比如小B現有10000元,採用年利率10%的理財工具,需要多久這筆錢可以翻倍?

利用“72法則”,即72/10=7.2年,小B的1萬元需要7.2年可以翻倍。

如果說儲蓄讓金錢按照“加法”累積,那投資則是讓金錢按照“乘法”累積,這叫錢滾錢,利滾利,是滾雪球壯大的一種方式。

從複利積累財富的原理可以知道,影響未來財富最大的因素是資產報酬率的高低與投資時間的長短。

6.堅持原則

經常有朋友跟我說,“每個月掙的錢應付日常開銷就不容易了,哪兒有多餘的錢理財投資呢?”或者是“房貸車貸娃娃債,賺的錢光還債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因為,哪怕你每個月只攢下500塊,1000塊,只要你堅持,時間也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結果。

一個年輕人,從20歲起每年存下2000元,投資一只好的股票或基金,獲得15%的投資回報,40年後,他能積累356萬元。

一年2000元,一個月才多少呢?167元。這只是你少去外面吃一頓飯、少買一件衣服的錢。不要看不起小錢,小錢積累起來,堅持不懈地投入看好的投資品種,未來會有意想不到的大收穫。

投資是一場漫長的跑步比賽,急不得,也急不來,在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中,冠軍永遠是能堅持到最後的人。

在投資的過程中,無論是激進型投資方式,還是保守型,都要始終如一的抱有一個理念:先保值再增值。一味追求高風險的投資,很有可能最後血本無歸。

殺雞取卵的結果只能是一場空,沒有下蛋的金鵝,哪會有金蛋呢?

財富不在於你掙了多少錢,而要看你留下了多少錢以及留住了多久。

因此理財的時候,我們需要分散投資來分散風險,避免手中的資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根本原則是考慮多種投資方式之間的收益和風險不要相關或不完全相關,利用合理的資產配置,實現保值、進而增值。

5.複利原理

複利是一種計息方式,區別于單利。比如往銀行存入100元錢,年利率按10%計算,一年後無論用單利還是複利計算利息,本息合計都是110元。但到了第二年,差別就出現了,如果用單利計算利息,第二年本息合計是120元;而複利到了第二年的本息合計就成了121元,已比單利計算多了1元錢,如果本金或利率再大一點,年限再長一些,差距就明顯了!

單利的計算公式:本利F=本金P*(1+利率r*期數n)

複利的計算公式:本利F=本金P*(1+利率r)^(期數n),^n代表n次方。

比如小A現在擁有資金10000元,投資年化收益率6%,20年後會變多少錢?計算可得10000(1+6% )^20=57435。

由此引申出來“72法則”,用作估計將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也是複利的結果。

比如小B現有10000元,採用年利率10%的理財工具,需要多久這筆錢可以翻倍?

利用“72法則”,即72/10=7.2年,小B的1萬元需要7.2年可以翻倍。

如果說儲蓄讓金錢按照“加法”累積,那投資則是讓金錢按照“乘法”累積,這叫錢滾錢,利滾利,是滾雪球壯大的一種方式。

從複利積累財富的原理可以知道,影響未來財富最大的因素是資產報酬率的高低與投資時間的長短。

6.堅持原則

經常有朋友跟我說,“每個月掙的錢應付日常開銷就不容易了,哪兒有多餘的錢理財投資呢?”或者是“房貸車貸娃娃債,賺的錢光還債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因為,哪怕你每個月只攢下500塊,1000塊,只要你堅持,時間也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結果。

一個年輕人,從20歲起每年存下2000元,投資一只好的股票或基金,獲得15%的投資回報,40年後,他能積累356萬元。

一年2000元,一個月才多少呢?167元。這只是你少去外面吃一頓飯、少買一件衣服的錢。不要看不起小錢,小錢積累起來,堅持不懈地投入看好的投資品種,未來會有意想不到的大收穫。

投資是一場漫長的跑步比賽,急不得,也急不來,在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中,冠軍永遠是能堅持到最後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