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視點」保供穩價,糖價下行中的突圍路徑

目前, 蔗糖價格雖跌破6000元/噸, 但不會影響企業正常收蔗和生產, 蔗農仍按全省食糖平均銷售價格執行。

1月29日, 面對今年制糖期開榨,

新糖上市, 國內食糖價格一路下行情況, 中國糖業協會的貧困邊遠地區, 涉及全國4000萬蔗農的發展與脫貧致富。

國家先後制定了《糖料蔗主產區生產發展規(2015-2020年)》《關於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年)》,

並於2017年5月22日實施了食糖保障措施, 為糖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但自2017/2018年榨季開榨以來, 國內食糖價格一路下行, 市場形勢嚴重背離供求關係與食糖價值。

為此, 會議要求全行業要保持大局意識和要以《糖業轉型升級行動計畫(2018-2022年)》為綱領等9個方面傳達了行業即將採取的措施和行動。

英茂糖業副總裁于厚稱, 價格下行不會影響公司按去年與基地蔗農簽訂價格掛鉤聯動協議的執行與落實, 公司會扎扎實實做好生產經營工作, 全力推進行業轉型升級, 降本增效, 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涉及雲南糖業產業及蔗農發展, 鄧毅認為根據目前形勢, 滇糖乃至國糖都應在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內外雙修方面找到出路。

其表示, 《國家糖料蔗主產區生產發展規劃(2015-2020)》中提出, 要以廣西、雲南兩大糖料蔗主產省區“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及“生產條件逐步改善”兩項規劃為目標, 積極引導土地流轉, 促進土地集中連片, 因地制宜降低坡度, 提高土地平整度, 增強田間道路通行能力和培肥地力。

同時, 通過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相結合, 著力解決關鍵技術研發問題, 全面提升國產甘蔗收割機技術水準。

“加快制糖產業轉型升級, 不僅在於要積極提升食糖生產績效, 還在於要積極建立各項規章制度, 在加強品質管制的基礎上, 加強技術創新和市場改造, 實現內外‘雙修’。 ”

按其理解, 首先, 制糖企業應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市場形勢,

主動應對市場變化, 調整企業發展方向。

其次, 針對當前主產區基礎設施落後等情況, 相關部門應制定具體改善措施並認真落實, 為制糖產業降本增效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對於雲南600萬蔗農本榨季收益和蔗企發展, 其表示目前蔗糖價格雖跌破6000元/噸,

但不會影響企業正常收蔗和生產, 蔗農仍按全省食糖平均銷售價格(已超過蔗價掛鉤聯動的食糖掛鉤價5800元/噸)執行, 每噸均價超過此價, 在420元/噸兌現蔗農基礎上, 還將二次計算, 每噸再按超過價的多少計算給蔗農。

目前, 雲南已有38家糖廠開榨, 各基地蔗農、糖廠正加足馬力砍蔗、運蔗和生產。

雲南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 珂

往期精彩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