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富達大神告訴你,股票本身的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Your beliefs become your thoughts, your thoughts become your words, your words become your actions, your actions become your habits, your habits become your values, your values become your destiny.

—MAHATMA GANDHI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Joel Tillinghast。

富達從理念上正好和先鋒集團的約翰柏格相反, 他們堅信優秀的主動管理基金是能夠戰勝指數的。 在富達的歷史上有兩位最偉大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和Joel Tillinghast, 而且有趣的是他們還互為師徒。 本書的序就是林奇寫的, 他們認識超過了30年, 而且Joel Tillinghast能夠進入富達也是因為林奇的面試。 當初Joel不斷給林奇的助理Paula打行銷電話(cold call)。

Paula被這個具有韌性的年輕人打動, 跟林奇說要不你就和這個來自中西部農場的孩子聊5分鐘吧。 最終的結果是林奇和他聊了一個小時。 掛掉電話, 林奇馬上給富達投資部負責人說,

我們必須要雇傭這個年輕人。 於是1986年的9月, 富達聘用了Joel Tillinghast。 Joel管理了富達Low-Priced Stock基金, 管理年限是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的2倍, 保持了長達28年的選股紀錄。 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 Joel持有的牛股包括Ross Stores, AutoZone, 怪獸飲料等。 這些公司都是依靠盈利持續增長來推動股價的。 比如在24年的時間裡, Ross Stores的盈利增長了71倍, 股價也上漲了96倍。 再比如怪獸盈利的盈利在15年間增長了119倍, 股價也增長了495倍。 Joel管理的基金年化回報率為15%左右, 超額收益率為年化4%, 規模增長達到了恐怖的441億美元!

這本書的開篇Joel就拋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大部分投資者關注兩個問題,

1)要發生什麼(What Happens Next?);

2)值多少錢(What's it Worth?)。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關於第一個問題, 要發生什麼。 比如股票價格跌了,

大家會關注到底為什麼下跌, 是否會持續下跌。 股價上漲了, 大家也會關注是否會繼續上漲。 在一連串的事件之後, 大家又會去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然後逐漸的, 投資變成了一種類似於下棋的博弈, 有些人希望比別人多看一步, 然後有人會喜歡多看兩步, 多看三布。 。 。 有時候當一個公司要推出一個產品時, 我們會問新產品會不會賣得好?如果賣得好, 會不會引入競爭對手?創新者會不會最終拍死在沙灘上, 被模仿者消滅等等一系列問題。

Joel認為, 值多少錢才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許多人忽視了公司本身的價值, 認為市場的價格就是完全有效的。 也就是說, 今天股票的收盤價就完全反應了他目前的價值。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價值和價格並非完全劃上等號。 價值很多時候需要時間的證明。 一個公司長期的盈利增長, 現金流需要時間的沉澱。 所以Joel認為兌現一個公司的價值, 需要時間和低換手率。 從下圖我們看到, 換手率越高, 跑輸市場的概率也越高。

其實過去幾天A股出現了調整, 許多股票都下跌了20-40%, 大家關於股票的討論也更多停留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實上大部分人在A股投資上的錯誤就是, 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發生了什麼, 將要發生什麼, 而不是公司本身的價值。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 許多人去上市公司調研, 和管理層溝通, 主要聚焦在公司接下來要做什麼。 大家更多的關注在於變化, 這個變化就是Joel書中寫到的What Happens Next?然而,

很少有人真正關心What's it worth, 關心公司目前的價值, 現金流和盈利。

這也和人類的思維方式有關。 人類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有兩個系統, 第一個系統反應迅速, 第二個系統更會深入思考和決策。 在之前Dalio的“原則”中, 他也提到過第一個決策系統, 這是一個潛意識的反應, 所以Dalio建議我們多做決策方面的訓練, 來提高這種決策體系。 大部分人依賴快速反應來做決策, 但真正好的決策往往需要慢思考。 在投資的決策體系中, 慢才是快, 不要被情緒所影響。

Joel認為投資者通常會犯五個錯誤:

1)讓情緒而非理性做決策;

2)高估了自己的認知;

3)投資在錯誤的管理層;

4)投資到過度競爭的行業;

5)以過高的價格買入資產。

最後做一個簡單的小結, 這本書我雖然還沒看完,

但裡面的核心思想對我觸動很大。 Joel認為許多人並沒有研究價值, 而是在研究變數。 What happens next, 就是變數。 這些短期因素干擾了我們的投資。 在A股, 雖然這幾年開始了機構化之路, 但市場情緒帶來的反身性波動還是很強。 就在上周, 大家還是看全面牛市, 這一周跌了幾天, 突然又覺得是股災4.0。 每一次上漲還是下跌, 大家都喜歡去找原因, 然後再問:接下來怎麼辦?很少有人去看一個公司的價值, 這個價值不會因為短期市場的波動而變化。 甚至在研究公司的時候, 大家關注的是催化劑, 而非公司本身的價值。 內在價值, 才是最重要的!

點拾最近熱門文章:

全視角看滙豐晉信: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國際模式”

基金教父約翰柏格:美國共同基金60年的巨變

重說比爾·米勒,成長股大神的投資框架

作者交流,請加微信:dianshi830,請告知職業和公司。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點拾投資

重說比爾·米勒,成長股大神的投資框架

作者交流,請加微信:dianshi830,請告知職業和公司。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點拾投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