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學書法必學楷書,楷書必從唐楷開始,這裡已說的很清楚

清朝梁巘《學書論》說:學書須臨唐碑, 到極勁健時, 然後歸到晉人, 則神韻中自具骨氣。 否則一派圓軟, 便寫成軟弱字矣。

千年來, 書法的學習從楷書入手, 幾乎無一例外。 作為楷書的鼎盛, 唐朝時期達到巔峰, 唐人楷書門類眾多, 短長肥瘦, 各臻妙境。

唐楷即唐代楷書, 也泛指唐楷風格的楷書。 楷書經過魏晉南北朝長期的發展積澱, 及至唐代, 點畫漸趨定型, 結構日益規範, 書家輩出, 名品眾多, 成為繼鍾王、魏碑之外的又一楷書高峰。 唐楷非凡成就的獲得, 除了字體本身的發展, 還得益于唐帝王重視書法教育, 實行以書取士的科舉制度和官吏考核制度。 此外, 雕版印刷尚未盛行, 眾多經籍全賴手工抄寫, 記錄和傳播文化的需要也大大促進了唐代楷書的發展。

有唐一代楷書, 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初唐、盛中唐和晚唐。

初唐, 唐太宗極力推崇王羲之, 魏晉風骨得到全面繼承, 書風瘦勁清秀, 歐(歐陽詢)、虞(虞世南)、褚(褚遂良)、薛(薛稷)為代表。

歐陽詢楷書, 用筆內斂, 最重法度。 其書法繼承了二王的清秀, 兼取北碑的險勁, 上承六朝北碑之遺韻, 下開唐代楷書之先河。 其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銘》最為著名, 另還有方嚴的《化度寺碑》, 險峭的《皇甫誕碑》, 秀潤的《虞恭公碑》等楷書名品存世。

與歐陽詢同時期的虞世南, 師從智永, 承襲二王法脈。 內含剛柔, 從其代表作《孔子廟堂碑》, 圓勁秀潤, 平正中和, 純然東晉小王風流。

作為歐、虞之後的褚遂良又一變。 褚遂良的書法汲取兩家之長, 既有歐的瘦勁, 又有虞的飄逸。 褚在字形上改變了歐、虞的瘦長形態而趨於方扁, 更加寬舒。 其代表作《雁塔聖教序》用筆虛靈, 以行入楷, 又兼之隸書筆意, 是開創唐代新風的不朽作品, 影響極為深遠。

及至盛中唐, 玄宗推崇隸書, 追求寬博肥美;下至百家大多也渴望衝破二王的束縛, 邁晉宋而追兩漢, 變法求新。

整個唐代楷書, 由初唐的瘦勁清秀, 到盛中唐的寬博大氣, 再到晚唐的融合, 發展經歷了正、反、合三個階段, 完成了唐楷的發展歷程。

楷書作為近兩千年來的漢字正體,文字地位無可取代,書史地位無可取代,對於書法學習的基礎地位同樣無可取代。在楷書發展成熟階段,唐楷更是兼具實用和審美二者之長的寶貴結晶。我們在研習唐楷一系書法時,只有瞭解了它的發展規律,熟悉了它的典型特徵,才能更好的抓住本質,在浩瀚的楷書範本中博觀約取,推陳出新。

這裡推薦的《楷書名品》(上、下)幾乎涵蓋了唐楷全部經典,是學習楷書必備法帖,是一套可以相伴終生的法帖叢書,從此不再網上東逛西逛,耽誤時間,吧時間用在臨摹經典上。

楷書作為近兩千年來的漢字正體,文字地位無可取代,書史地位無可取代,對於書法學習的基礎地位同樣無可取代。在楷書發展成熟階段,唐楷更是兼具實用和審美二者之長的寶貴結晶。我們在研習唐楷一系書法時,只有瞭解了它的發展規律,熟悉了它的典型特徵,才能更好的抓住本質,在浩瀚的楷書範本中博觀約取,推陳出新。

這裡推薦的《楷書名品》(上、下)幾乎涵蓋了唐楷全部經典,是學習楷書必備法帖,是一套可以相伴終生的法帖叢書,從此不再網上東逛西逛,耽誤時間,吧時間用在臨摹經典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