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韓嶺家門口開個世外“陶”源?聽起來很不錯!

“九秋風露越窯開, 奪得千峰翠色來。 ”瓷質細膩、色澤純潔, 青瓷之美, 唐代詩人陸龜蒙的詩句已得其韻。

早在漢代, 東錢湖越窯的青瓷技術已經成熟,

兩宋時期, 貢瓷基地東錢湖的越窯生產達到鼎盛, 韓嶺村也有窯址。

如今, 東錢湖和韓嶺村都已不再見捏土淬火的繁忙之景, 窯址內僅剩當初被遺棄的殘次品碎片。

在古代, 陶瓷製作者都是辛苦勞作的工匠。 如今, 親手製作陶瓷, 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生活方式。

“做陶瓷, 是一種很愜意的生活狀態, 和韓嶺村的氣息相通。 ”

已經擁有一家陶藝吧的許賢華, 將在韓嶺村內開第二家“世外陶源陶藝吧”, “讓每一個來韓嶺的人, 都能坐下來, 觸摸到韓嶺村的愜意和悠閒。 ”

世外陶源陶藝吧/許賢華

拉坯、上釉、燒制, 才能得一個完整的器皿。 在其中, 僅僅是拉坯, 便有著複雜的步驟:取出石泥, 揉出氣泡, 放在轉盤上, 定位、開口、拉高。

一句話言盡的製作過程, 其實並不簡單。

由於拉坯轉盤在高速運轉, 雙手需要使上不小的力氣, 才能讓泥土保持形狀。 但同時, 雙手的力度又始終要保持均勻, 否則便會因為受力不均而變形垮塌。

在一般情境下,許賢華不喜言談,但教授拉坯時,卻是個“話癆“,非常耐心溫柔地教初學者拉坯、上色等。

他的雙手似乎有一種魔力,不管初學者手中的拉坯變形多嚴重,只要他一上手,很快便恢復成完美的形態。

“做陶藝就是以‘穩’字為先,心態平和,手法平穩,才能做出好器皿,所以做陶藝很能磨練人的品性。”人如制陶,許賢華始終保持一種恬淡的氣場,一舉一動都是不緊不慢。

“我以前在金融行業工作,閒暇時向擅長製作陶瓷的妻子學藝,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種狀態,便辭了職專心做起陶藝。”

許賢華生長于東錢湖畔,將陶藝吧開在了自己的老家門口,屋前是農田、湖泊和村屋,時常有白鷺翩躚,這種悠然愜意的生活,一直是他尋找的夢想狀態。

“我時常環湖騎行,對韓嶺也非常熟悉。未來在韓嶺將出現的陶藝吧,除了拉坯,還增加了泥塑、彩繪等更多體驗。”

許賢華認為做陶器是一種非常童真的樂趣,期待陶藝吧在新韓嶺的誕生,將這種童真樂趣分享出去。

在一般情境下,許賢華不喜言談,但教授拉坯時,卻是個“話癆“,非常耐心溫柔地教初學者拉坯、上色等。

他的雙手似乎有一種魔力,不管初學者手中的拉坯變形多嚴重,只要他一上手,很快便恢復成完美的形態。

“做陶藝就是以‘穩’字為先,心態平和,手法平穩,才能做出好器皿,所以做陶藝很能磨練人的品性。”人如制陶,許賢華始終保持一種恬淡的氣場,一舉一動都是不緊不慢。

“我以前在金融行業工作,閒暇時向擅長製作陶瓷的妻子學藝,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種狀態,便辭了職專心做起陶藝。”

許賢華生長于東錢湖畔,將陶藝吧開在了自己的老家門口,屋前是農田、湖泊和村屋,時常有白鷺翩躚,這種悠然愜意的生活,一直是他尋找的夢想狀態。

“我時常環湖騎行,對韓嶺也非常熟悉。未來在韓嶺將出現的陶藝吧,除了拉坯,還增加了泥塑、彩繪等更多體驗。”

許賢華認為做陶器是一種非常童真的樂趣,期待陶藝吧在新韓嶺的誕生,將這種童真樂趣分享出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