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女孩”改叫“美女”了,稱謂悄悄在改變

近些年稱謂在悄悄的變化著, 新稱謂應運而生。 你看, 年輕小夥稱“小哥"、“帥哥“, 編輯、記者、作者稱“小編", 姑娘、小姐變“美女“, 先生、女士、同志不分男女稱謂“老師"了。

朋友說這是社會風尚。

你看“小姐"變“美女”, 不管長的美不美。 朋友叮囑我 : 你可別稱女孩子“小姐“了, 人家會罵你的。

真的嗎?我認為“小姐“是對未婚成年女士的敬稱呀, 不是嗎?我“網路"搜索下, 果真是這樣解釋的 : “當今這個詞還有指利用青春及肉體從事色情行業的女性,

不分年齡、婚否的意思。 "

這讓我聯想到了“同志"的稱謂。

“同志”原指志同道合的人或是擁有共同志向的人。 黨內稱“同志"大概來源於原蘇聯共產黨, 共同革命志向的意思。

​在我國, 大家都崇拜中國共產黨, 熱愛黨, 所以都用黨內稱呼,

都稱呼“同志” ; 對外活動, 男性稱先生, 女性稱女士或小姐(未婚成年女士)。 己成自然。


(60年代帶有“革命同志留影”字樣的照片)

北京人說話稱“師傅”者 居多, 也代表著對工人群體的尊重。 記得改革開放初期, 曾看到一位解放軍同志對北京人稱他“師傅”很是反感,

撰文提出對稱呼解放軍“師傅"的異議, 希望稱“解放軍同志”或“同志“。

現在如果有人稱我“同志”, 我仍感覺非常親切, 也代表著對方的一種身份。 記得一首歌 : “同志哥, 請喝一懷茶……”那是描寫紅軍時期的。 孫中山先生也說過:“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有“同志"出現。

我想“網路”搜索上介紹的“同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結果是我沒有找到要找的內容, 卻是這樣介紹的 : 同志本指志同道合的人, 由於語言的發展和人類認知逐漸開放, 演變出了新意——同性戀者。 目前, 同志一詞已經不僅限於同性戀者, 現已擴大到國際上通稱的LGBT四大群體, 即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ity)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

“網路“還說 : 同志指代LGBT群體的起源為1989年隨香港人林奕華的同性戀電影節——《香港同志電影節》的出現,

漸漸演變為社會對LGBT群體的代稱和該社群之間的正式稱呼。

這些讓我很是失望和惆悵。 擔憂“同志"這個崇高的稱謂被污染了, 擔心外來糟粕文化的侵蝕, “同志”稱謂像“小姐“稱謂一樣慢慢消失。

[典藏之屋 ] 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