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孔子入周問禮也問樂

孔子入周問"禮"也問"樂"

有人說:洛陽文化底蘊深厚, 文物頗多所以洛陽人不在乎, 呵呵, 實際情況是:毀的太多, 很多都看不到了。 恰恰就這點文物, 我們還是不在乎, 不稀罕去保護, 就像這塊"孔子入周問禮樂至此碑", 已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護"名單, 現狀是:青磚腐朽、現場雜亂, 當地人就像看見自家"照壁牆"那樣, 看都不稀的看一眼…

在洛陽如果問:孔子入周問禮碑在哪裡?在東關大街…這個沒問題, 當地人都會非常友善的告訴您。 每每看到媒體報導的文章也基本是轉載複製粘貼, 就這個類似考試抄人家的"作文"也能寫錯,

基本上都是:孔子入周問禮碑。 可上面的"樂"為啥都不說、不提呢?難道是我們洛陽人說話簡約, 又把"樂"簡約掉了嗎?

認真看碑刻:最上面的篆字應該是"重修文廟碑記", 下端的小字不清晰, 但基本可以看出是:雍正年夏月…碑刻文字表述:應該是清朝雍正年"重修文廟碑"豎立的這座碑, 也提醒大家:這裡原來是個文廟…、

查歷史:此碑立于清朝雍正五年(西元1728年), 是當時河南府尹張漢與洛陽縣令郭朝鼎重修文廟(孔廟)時所立。 到今年應該是290年的歷史。 碑高3.056米, 寬0.92米。 據說也是挪換過幾個地方…如果讓書法家看:字也不算特好, 字的排列也有瑕疵。 但它記錄的是那段非常有名的的:兩個歷史名人在洛陽相會…

再細看:碑上部有斷裂,

青磚也不是清代產品…一位元頗有研究的老哥哥說:此碑斷裂有"鬼子"有關, 可能在上世紀的四十年代左右, 這個還需考證, 不能擅自斷言…青磚儘管腐朽, 但尺寸與當今紅板磚一致, 不該是清朝燒制。 青磚在洛陽也叫"飲磚", 工藝品質優於紅磚。 再說:清朝的青磚或叫藍轉的厚度大於這個幾毫米…有人說是五十年代後期保護此碑壘砌…

《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孔子適周, 將問禮於老子, 老子日:'子所言者, 其人與骨皆已朽矣, 獨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時則駕, 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吾聞之, 良賈深藏若虛, 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 態色與淫志, 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之, 若是而已。 "

《史記》所載是可信的。 這裡的老子對孔子所說的"深藏若虛"、"容貌若愚"、"去驕氣與多欲,

態色與淫志"與《老子》書中的一一貫思想是一致的。

在先秦典籍中, 道家學派的《莊子》、儒家學派的《禮記》和綜合各家學派的《呂氏春秋》, 都記載了孔子問禮於老子這一史實。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年)名丘, 字仲尼, 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始祖。 孔子入周問禮樂, 發生在魯昭公二十四年(西元前518年), 當時他向魯昭公請求到洛陽訪問和考察。 魯昭公應允, 並給他一車二馬, 派了禦夫, 還讓魯國貴族南宮敬叔與他同行 。

孔子千里迢迢來到洛陽, (474公里, 948裡, 基本接近千里)不但向老子請教周朝的禮制, 向周大夫學習了貴族的音樂, 而且遊覽了王城的殿堂廟宇。

他瞻仰了周天子召見諸侯和實行國家大典的明堂, 參觀了周室祖先後稷的太廟和祭祀天地的社壇等。 通過訪問和考察, 他對制定西周禮樂制度的周公很敬佩。 當他準備返回魯國時, 老子專門為他送行, 並作臨別贈言….

不管是專業記者或網友愛好歷史, 我們在撰寫報導這段歷史時, 不要忽略:孔子入周問禮也問"樂", 因為禮樂是在西周春秋時代制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