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換了人間》今晚央視收官 打造革命歷史題材

天津日報報導 記者 張帆 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 天津電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換了人間》將於今晚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收官。 該劇自開播以來, 收視與口碑不斷走高, 並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與熱議。 而各界專家學者在討論這部電視劇的成功經驗時, 也特別提到了一部電視劇的成功背後離不開主創團隊的辛勤付出。

中國青年出版社《小說》原主編李碩儒表示, 創作難, 影視創作尤難。 “《換了人間》和王朝柱此前的一貫風格一樣,

在恢宏壯闊的歷史大勢中結構故事, 在風雲激蕩中塑造千姿百態的歷史人物, 在回望歷史中闡悟歷史、警示今天。 與以往不同、也是作者著意追求的是用中華傳統文明和革命情懷營造那一個時代獨有的文化氛圍, 並在這種氛圍中推進故事, 塑造人物的文化性格。 整部作品故事和人物一以貫之, 從始至終都在這由歷史、掌故、詩詞繪製的氛圍中行進, 讓人欲罷不能。 營造氛圍, 吟詩興歎, 賦掌故以新意, 這在一般影視作品中看似閒筆的花邊, 卻成了支撐這部史劇的基石之一, 也成了塑造這些歷史人物文化性格的魂魄之筆, 因為唯此才入木三分探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唯此才深刻雋永。 ”

在肯定《換了人間》播出取得的成績同時,

李碩儒也表達了對於時下影視劇創作的一些困惑:“我們這個電視劇生產大國何以高品質的劇碼越來越少, 水貨‘奇葩’越來越多?我以為, 一是因為被資本綁架得越來越追逐金錢與市場;二是離文學越來越遠。 長此以往, 這個文化藝術載體播灑的將不再是中華文明, 而是惡俗、市儈和淺陋。 創作者要早些邁向文學、邁向藝術創作的規律中去, 猶如《換了人間》的創作團隊一般。 令人激賞的是, 在圍繞著中國近現代史的史劇創作中, 他們不靠高片酬、小鮮肉、大IP、假收視率, 就自然形成了一個人人心嚮往之的從服化道到編導演的創作團隊, 如唐國強、馬曉偉、劉勁、王伍福、盧奇、郭連文、谷偉、姚居德等, 這些老演員老搭檔只要一入戲,
真是水乳交融、配合黙契, 無論交流、對壘都將一個個藝術形象塑造得出神入化、呼之欲出。 何以如此?因為他們是靠信念、使命而來, 靠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革命情懷和藝術追求而來。 ”

《解放軍報》文藝部原主任陳先義也對創作了《解放》《辛亥革命》《尋路》直至今日《換了人間》的幕後製作團隊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是以天津為平臺, 以作家編劇王朝柱為軸心, 以逄先知、金沖及、王兆海等為史料後盾;以李准、仲呈祥、李碩儒等理論評論家為顧問;以倪祖銘、張春林、黃金成等為專業製作團隊;以唐國強、劉勁、馬曉偉等一大批在國內為觀眾認可的優秀藝術家為演員班底的紅色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團隊。 ”他認為, 像這樣長年持之以恆打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

並不斷推出史詩精品的團隊, 中國當下獨此一家。 “可以說, 作為平臺依託的天津市,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團隊和一大批標示天津出品的在全國有影響的革命歷史題材史詩作品, 天津才有今天這個打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方面在全國公認的地位。 當別人都在謀劃市場推舉小鮮肉的時候, 天津毫不動搖地把一批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老戲骨團結在自己旗下;當淡忘歷史、消解崇高、詆毀英雄歪風盛行的時候, 天津高高舉起敬畏歷史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大旗。 從這個意義上說, 天津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