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運營商在互金產業能淘金嗎?

作者:賽立信通信研究部 鄭旭升

2013年以來, 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飛速發展, 通信運營商在近幾年的轉型探索中也有意朝互聯網金融領域挺進。 但就發展現狀況看來, 其中走得最快的翼支付在移動支付市場僅處於第三梯隊, 市場份額不足1%。 運營商早早拿到支付牌照, 卻沒有及時投入市場爭奪, 莫非已經錯過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黃金時代嗎?

一、運營商投身互金領域:市場與挑戰並存

1.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潛力巨大

2013年6月, 阿裡巴巴攜手天弘基金推出餘額寶業務。 僅用5個月時間, 餘額寶便擁有近3000萬使用者, 規模超過1000億元, 成為中國首只達到千億規模的基金。 餘額寶的瘋狂增長使傳統金融業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聯網的衝擊力, 同年各大IT巨頭紛紛聯手傳統金融機構成立互聯網金融平臺。 此後的時間裡, 互聯網餘額理財產品蓬勃發展, 中國網路資產規模由2013年的4500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5萬億元。

雖然2017年增速降至25.6%, 但這並不意味著互聯網理財業務將進入緩和期。 從公開資料上看, 2017年中國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高達188萬億元, 其中金融產品不足35%(發達國家金融產品占比為60%-70%), 從發展趨勢上看, 中國居民可投資資產規模仍將繼續上升, 預計到2021年規模將達220萬億。 同時, 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普及使其越來越成為居民理財的選擇。 因此, 隨著國民理財觀念的提高, 互聯網金融在個人理財業務上仍存巨大的發展空間。

2.網路信貸業務:征信體系不完善影響行業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信貸業務是實現資金融通的一個重要業務, 但在實際發展中卻困難重重。 自P2P在中國登陸以來, 由於早期對P2P的監管不到位,

致使業內亂象橫生, 非法集資、圈錢跑路、涉黃等現象屢屢發生。

而網路信貸在過去十年也沒有取得突破性發展, 其主要原因是征信體系不完善和風險控制能力不足。 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傳統征信是由政府引導的, 其有效資料來源主要是銀行、公安部、社保中心和運營商等, 沒有向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使用者征信存服務。 另一方面, 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雖通過資料技術建立了自己的征信體系, 但由於資料來源一般是個人消費記錄、社交記錄等, 缺乏傳統金融機構的核心資料而限制了風險控制能力, 對新獲取的客戶開放信貸功能也需要較長的信用考核期。

直到2018年1月4日, 由央行牽頭組建的國家級網路金融個人信用基礎資料庫“百行征信” 通過了個人征信業務申請。

百行征信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和芝麻信用、騰訊征信、前海征信、鵬元征信、中誠信征信、考拉征信、中智誠征信、華道征信8家市場機構共同發起組建, 它有望補充央行征信系統中網路信貸資訊的缺失, 同時百行征信將為互聯網金融借貸業務打破資訊孤島。

3.協力廠商支付業務:

支付業務是互聯網金融客戶使用頻率最高的業務, 它的興起也是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到2017年末, 中國協力廠商綜合支付規模達到154.9萬億元。 據研究機構預測, 到2020年該規模將增長到388.6萬億元。 目前, 該市場由支付寶和財付通主導, 它們一起佔據了94.3%的市場份額。 雖然呈現“雙寡頭”的市場格局,

但未來仍存在競爭變數, 資金鏈薄弱、團隊不成熟、品牌知名度低的平臺很可能被逐一淘汰, 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的出現都可能對格局產生影響。

有能力影響這一格局的金融平臺也必須具備目前支付寶和財付通所擁有的優勢:一、擁有雄厚的資金可用於獲取新用戶和拓展線下支付場景;二、擁有成熟的技術團隊和行銷團隊來改進用戶體驗和增強用戶粘度;三、擁有深遠的品牌底蘊及其背後所代表的金融沉澱為客戶提供資金安全保障。

二、運營商發展互聯網金融也有優勢

1.使用者獲取優勢

首先在獲取使用者的方式上, 普通互聯網企業發展金融業務使用者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其中包括廣告費、搜尋引擎競價排名、發放新用戶補貼等, 與互聯網企業在市場上為獲取客戶瘋狂燒錢的行為相比,運營商只需投入較低的成本就能將本身的存量客戶進行引流轉化。一條行銷短信、一段客服彩鈴、一個手機應用banner就能讓足夠多的客戶瞭解到自身的產品——這些對運營商來說幾乎是零成本。

在增量市場上,運營商在發展通信業務客戶的同時,只需要在政策上給予引導和鼓勵就能同時讓客戶開通和體驗金融業務。例如,中國電信推出的紅包套餐就是通過翼支付紅包返還優惠話費,並且紅包可用於線上線下消費。獲客成本低的優勢讓運營商可以將更多的預算投入到客戶服務和客戶體驗中去,由此換來穩定的活躍客戶。因此,運營商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上大規模發展客戶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2.風控資料優勢

風險控制方面,有長期壞賬控制經驗的運營商手裡掌握著存有海量使用者資訊和使用者行為的資料金庫。在資料至上的發展基調下,運營商用其構建一套適用于不同金融業務的風險模型來規避借貸風險也有較高的實際意義。同時,即將上線的“百行征信”平臺也將為運營商補充客戶在其他領域的征信記錄,運營商的個人借貸業務風險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這也將加快運營商在這一業務上的發展步伐。此外,海量的資料金庫還能協助運營商進行客戶運營,通過分析客戶偏好推薦相應的理財產品、通信產品和其他生活業務等。

3.社會資源優勢

在社會資源方面,運營商有著多年積累下的大批優質資源,其中包括自營門店、合作代理管道、各大終端廠商以及醫療、教育、政務等行業資源。運營商的門店和代理店基本遍佈城市的每個角落,這也補充了運營商發展金融客戶的的線下觸點,從而形成了線上線下全覆蓋的行銷網路。在這一點上,互聯網企業與運營商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關於金融業務在與手機終端的合作,雲南電信已有所行動:通過在雲南農信銀行辦理定期存款,且開通指定套餐即可免費獲得手機終端,可選終端覆蓋了熱門旗艦機型到老人機等多種牌品和型號,活動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成功辦理1.4萬戶,如果將這種合作方式改進後服務于互聯網金融或許能有更多受眾。

豐富的支付場景是提高客戶活躍度的有效途徑,運營商憑藉醫療、教育、政務等行業資源優勢,在支付場景的拓展過程中也比互聯網企業更具速度和深度。翼支付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將合作商戶規模提高275%,覆蓋全國近400個城市,接入商場百貨、超市便利店、餐飲、藥房、美妝、汽車服務、自動販售機等支付場景,而移動的和包支付也開創性的提供交黨費服務。隨著政府邁動發展智慧城市的步伐,未來運營商在支付場景方面的覆蓋情況值得期待。

三、運營商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意義

互聯網浪潮衝擊了運營商原有的許多業務,其中語音和短信業務更是一落千丈,隨著國家“提速降費”政策的落實和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運營商亟需通過數位化轉型找到新的增長點。反觀互聯網企業,我們可以發現金融業務恰是企業創新的重要推力,協力廠商支付成功在電商和消費者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樑,移動支付的普及更是O2O井噴式發展的主要原因。對運營商而言,發展金融業務的意義則更為重要。

1.國家層面:回應國家政策、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2015年11月,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充分肯定了互聯網金融對金融業發展的積極作用,鼓勵金融產品創新,促進金融服務與消費升級、產業升級融合創新。大力發展金融業務是運營商對政策的積極回應,同時也將為通信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血液。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的使命,其關鍵就是構建資訊化與政府管理以及社會服務相融合的生態,助力智慧城市建設。而運營商在推進智慧化城市管理、智慧醫療、水電煤繳費和精准扶貧過程中涉及的資金和支付問題,也可以通過自身的金融業務形成閉環。

2.企業層面:加速數位化轉型、構建產業生態圈

對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而言,用戶都是核心價值。隨著互聯網與線下產業關係日益緊密,互聯網巨頭更是以用戶為核心營造了“資訊+內容+服務+支付”的互聯網生態圈。而在運營商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也大力發展內容服務和家庭娛樂業務,其中包括中國移動“咪咕”系列和中國聯通沃視頻等應用,運營商與互聯網巨頭的競爭將愈加激烈,運營商有必要通過支付系統將自身資訊通信服務、家庭娛樂內容和城市生活資訊串聯到一起,以達到維繫客戶和客戶價值挖掘。在客戶習慣養成後,還能將創新業務通過金融入口直接輸送給客戶,形成直接行銷。因此,基於話費充值延伸的金融業務,是運營商加速數位化轉型的核心能力之一。

小結:互聯網金融正邁入 “黃金時代”

中國互聯網金融在歷經漫長的探索過程後,隨著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監管制度出臺和征信體系落地,市場發展越來越規範化,讓投機者難以立足。監管制度收緊也引導市場健康發展,緊接而來的巨大市場空間讓互聯網金融真正邁入 “黃金時代”。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就看運營商的發揮了。

與互聯網企業在市場上為獲取客戶瘋狂燒錢的行為相比,運營商只需投入較低的成本就能將本身的存量客戶進行引流轉化。一條行銷短信、一段客服彩鈴、一個手機應用banner就能讓足夠多的客戶瞭解到自身的產品——這些對運營商來說幾乎是零成本。

在增量市場上,運營商在發展通信業務客戶的同時,只需要在政策上給予引導和鼓勵就能同時讓客戶開通和體驗金融業務。例如,中國電信推出的紅包套餐就是通過翼支付紅包返還優惠話費,並且紅包可用於線上線下消費。獲客成本低的優勢讓運營商可以將更多的預算投入到客戶服務和客戶體驗中去,由此換來穩定的活躍客戶。因此,運營商在互聯網金融業務上大規模發展客戶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2.風控資料優勢

風險控制方面,有長期壞賬控制經驗的運營商手裡掌握著存有海量使用者資訊和使用者行為的資料金庫。在資料至上的發展基調下,運營商用其構建一套適用于不同金融業務的風險模型來規避借貸風險也有較高的實際意義。同時,即將上線的“百行征信”平臺也將為運營商補充客戶在其他領域的征信記錄,運營商的個人借貸業務風險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這也將加快運營商在這一業務上的發展步伐。此外,海量的資料金庫還能協助運營商進行客戶運營,通過分析客戶偏好推薦相應的理財產品、通信產品和其他生活業務等。

3.社會資源優勢

在社會資源方面,運營商有著多年積累下的大批優質資源,其中包括自營門店、合作代理管道、各大終端廠商以及醫療、教育、政務等行業資源。運營商的門店和代理店基本遍佈城市的每個角落,這也補充了運營商發展金融客戶的的線下觸點,從而形成了線上線下全覆蓋的行銷網路。在這一點上,互聯網企業與運營商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關於金融業務在與手機終端的合作,雲南電信已有所行動:通過在雲南農信銀行辦理定期存款,且開通指定套餐即可免費獲得手機終端,可選終端覆蓋了熱門旗艦機型到老人機等多種牌品和型號,活動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成功辦理1.4萬戶,如果將這種合作方式改進後服務于互聯網金融或許能有更多受眾。

豐富的支付場景是提高客戶活躍度的有效途徑,運營商憑藉醫療、教育、政務等行業資源優勢,在支付場景的拓展過程中也比互聯網企業更具速度和深度。翼支付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將合作商戶規模提高275%,覆蓋全國近400個城市,接入商場百貨、超市便利店、餐飲、藥房、美妝、汽車服務、自動販售機等支付場景,而移動的和包支付也開創性的提供交黨費服務。隨著政府邁動發展智慧城市的步伐,未來運營商在支付場景方面的覆蓋情況值得期待。

三、運營商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意義

互聯網浪潮衝擊了運營商原有的許多業務,其中語音和短信業務更是一落千丈,隨著國家“提速降費”政策的落實和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運營商亟需通過數位化轉型找到新的增長點。反觀互聯網企業,我們可以發現金融業務恰是企業創新的重要推力,協力廠商支付成功在電商和消費者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樑,移動支付的普及更是O2O井噴式發展的主要原因。對運營商而言,發展金融業務的意義則更為重要。

1.國家層面:回應國家政策、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2015年11月,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充分肯定了互聯網金融對金融業發展的積極作用,鼓勵金融產品創新,促進金融服務與消費升級、產業升級融合創新。大力發展金融業務是運營商對政策的積極回應,同時也將為通信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血液。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的使命,其關鍵就是構建資訊化與政府管理以及社會服務相融合的生態,助力智慧城市建設。而運營商在推進智慧化城市管理、智慧醫療、水電煤繳費和精准扶貧過程中涉及的資金和支付問題,也可以通過自身的金融業務形成閉環。

2.企業層面:加速數位化轉型、構建產業生態圈

對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而言,用戶都是核心價值。隨著互聯網與線下產業關係日益緊密,互聯網巨頭更是以用戶為核心營造了“資訊+內容+服務+支付”的互聯網生態圈。而在運營商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也大力發展內容服務和家庭娛樂業務,其中包括中國移動“咪咕”系列和中國聯通沃視頻等應用,運營商與互聯網巨頭的競爭將愈加激烈,運營商有必要通過支付系統將自身資訊通信服務、家庭娛樂內容和城市生活資訊串聯到一起,以達到維繫客戶和客戶價值挖掘。在客戶習慣養成後,還能將創新業務通過金融入口直接輸送給客戶,形成直接行銷。因此,基於話費充值延伸的金融業務,是運營商加速數位化轉型的核心能力之一。

小結:互聯網金融正邁入 “黃金時代”

中國互聯網金融在歷經漫長的探索過程後,隨著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監管制度出臺和征信體系落地,市場發展越來越規範化,讓投機者難以立足。監管制度收緊也引導市場健康發展,緊接而來的巨大市場空間讓互聯網金融真正邁入 “黃金時代”。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就看運營商的發揮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