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孔子明確表達過:鬼神是用來唬“小孩”的

全文約1100字, 閱讀用時4分鐘。

孔子是“敬鬼神而遠之”的, 是一個從不願意擺明立場的無神論者。 所以在百家爭鳴的時代, 墨家批評儒家虛偽, 罵他們明明不信鬼神偏偏還要敬拜鬼神。 墨家這是不明白儒家的一番良苦用心啊。

事實上, 孔子對“怪力亂神”是有過評論的。

儒家有一個概念叫做“神道設教”, 也就是說, 敬拜鬼神是為了更方便地治理老百姓。 這個概念的原始出處其實就在《易經》“十翼”之一的《彖(tuàn)傳》裡, 原話是“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這話原本很可能並沒有愚民政策的意思, 只是說英明的統治者效法天地自然之理來治理百姓。

舉一個很樸素的例子:比如異性相吸, 這就是一種天地自然之理, 而像太平天國那樣分設男營、女營, 使夫妻不能團聚, 這種政策違反天地自然之理, 註定不會長久。 但是, “神道設教”這個概念很快就變成明明白白的愚民術了, 只不過這種愚民術完全出於善意, 還確實事半功倍、行之有效。

這就要說到儒家一句常被誤解的話:“刑不上大夫, 禮不下庶人”, 在這就不細講了, 現在只講一個大概:這是說對統治階層只適宜用禮來約束, 但這套東西在老百姓身上行不通。

換句話說, 你不能要求一個販夫走卒有騎士精神, 有士大夫的榮譽感, 也不能要求他們明事理。 他們沒受過教育, 知識精英的大道理跟他們是講不通的。

所以知識精英統治平民百姓, 一定要揣著明白裝糊塗, 用神神鬼鬼那套騙他們安心做良民。 以他們的認知能力, 也只有這個辦法最管用。

就像大人管教小孩子, 用聖誕老人的故事讓他們知道人間有愛, 用小紅帽的故事讓他們警惕外面的危險。 難道這是愚弄小孩子嗎?沒有人會這麼想。

《繫辭》有一段“子曰”, 古代經學家一般都認為這是孔子的話, 這段話的內容是:“小人不恥不仁, 不畏不義, 不見利不勸, 不威不懲。 ”這是給當時所謂“小人”——也就是平民百姓——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做出的一個總結, 翻譯過來就是:老百姓做不仁的事不會覺得羞恥, 也不怕去做不義的事, 無利不早起, 只有刑罰才能使他們有所戒懼。

知識精英對底層百姓很容易產生這種高高在上的心態, 比如軸心時代裡其他大牌哲學家, 柏拉圖要建設一個理想國, 立國之本竟然是一個彌天大謊, 騙大家相信一種金、銀、銅、鐵世代相傳的遺傳決定論。

赫拉克利特毫不掩飾地把人比作畜生, 說“每種畜生都是被鞭子趕到牧場去的”, 還說“驢子寧要草料而不要黃金”。 反正這些“畜生”渾渾噩噩、鼠目寸光, 所以必須由知識精英替他們去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

所以後來儒家對地方官有個概念叫“父母官”, 其中除了“愛民如子”的涵義之外還有一個意思, 那就是地方官治理百姓就要像爸爸媽媽調教小孩子一樣, 很多時候是不能講道理的, 而是或哄或騙, 或打或罵, 這才是真正為孩子好。

如果跟孩子講道理, 擺出平等的姿態, 不但會事倍功半, 往往還會壞事。

在這樣的背景下, 我們就可以把孔子是否信鬼神的表態翻譯出來:神道設教而已, 那是騙老百姓的, 如果你是明白人怎麼能信以為真了呢!

撰稿:說破一句驚煞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