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後,有的戰勝國未獲得戰爭賠償,有的侵略幫兇卻意外得到賠償

眾所周知, 出於內戰等原因, 中國作為戰勝國, 沒有獲得日本的賠款。

按照國際法, 遭受侵略的國家在戰後有權利索取侵略國的戰爭賠款, 當然, 前提就是你得屬於戰勝國陣營。

反法西斯戰爭結束後, 按照國際法準則, 日本理應向十三個遭遇其侵略破壞的國家進行賠款, 它們分別是中、美、蘇、英、荷、澳、印、印尼、菲律賓, 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

實際上, 中、美、蘇、英、荷、澳、印這七個戰勝國放棄了日本戰爭賠款, 然而日本在戰後一共向十五個國家履行了賠款或賠款性質的支付義務, 13-7應該是6, 另外9個國家是哪兒來的?

一、新加坡、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新加坡戰前都屬於英國殖民地, 英國放棄賠款後, 60年代, 新加坡華人以當年日本統治時強行搞“獻金運動”, 搜刮走5000萬元, 要求日本退還, 幾番交涉後, 與日本達成協議, 日本“賠償”5000萬元。 馬來西亞、新加坡各分得一半。

二、韓國

韓國向日本提出的賠款實際上並沒有國際法的法理支持, 韓國在戰時並不是獨立國家, 另一方面, 韓國人(和朝鮮人)在二戰中也充當了幫兇作用。 關鍵是, 韓國政府並不按理出牌, 堅持不懈的向日本交涉, 日本多次依據國際法拒絕後, 1965年, 終於被執著的韓國政府打動, 支付3億美元賠款。

三、蒙古

與韓國性質相似, 蒙古在戰時其實也不是獨立國家, 法理上來說仍然屬於中國, 按理來說, 應該是中國索賠後, 再向國內各地區分發, 這個過程蒙古倒完全可以參與進來。 但是, 蒙古也不按理, 最後獲賠50億日元。

四、泰國

泰國向日本爭取的戰爭賠款更加令人不可思議, 實際上, 戰爭中的絕大部分時期內, 泰國和日本是同盟關係, 也就是說, 狼狽為奸。 只是到了後期, 眼看日本即將戰敗, 泰國才靈活轉向, 戰後搖身一變, 宣佈當年的與英美宣戰書作廢。 與泰國情況類似的是歐洲的義大利, 但義大利最終沒有逃脫賠償責任。 泰國最終收穫150億日元戰爭賠款。

此外, 二戰中的某些中立國, 如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麥等, 也獲得了日本的賠償。 他們的依據是國家財產在中國和東南亞因日本發動戰爭受損。

與美、蘇、英、荷、澳、印其它六個放棄賠償的國家不一樣, 中國在歷史上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巨大恥辱和慘重代價。 馬關條約賠償2億3150萬兩, 全部支付;辛丑合約對日賠款3285萬兩,

在其它國家宣佈全部或部分現金或其他形式退還的形勢下, 日方堅決沒有退還一分錢。

戰後, 在盟軍主持下, 中國從日本獲取了一部分工業機器(按照全部機器54.1%的賠償比例)和軍事物資, 也就是說, 世界各國是認同中國對日戰爭中所付出的最大犧牲和損失的(54.1%的比例即是明證)。

中國放棄對日賠償後, 日本從七十年代開始, 向中國提供了部分無息或低息貸款、無償援助和技術合作等形式的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