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托孤全為了劉禪,諸葛亮此事並不聰明,連李嚴也不過是棋子

提起蜀漢“劉備”, 在三國中絕對稱得上“勵志模範”, 從一個編草鞋的最終能做到鼎立三國, 別說三國, 就是古人劉邦, 後人朱元璋也不過如此。 劉備最終能成大事, 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得到了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只是一方面, 更多的還是劉備本人要有才能。 諸葛亮之才毋庸置疑, 但正是因為諸葛亮之才無人匹敵, 這才引起了劉備的不信任。

樊城之戰後關羽敗亡, 張飛睡夢中被人斬取首級, 劉備失了這兩位異性兄弟, 對東吳孫氏家族可謂“恨之入骨”;但不幸的是, 劉備率蜀漢傾國之兵討伐東吳, 最終結果卻是被“火燒連營六百里”, 這也意味著積攢多年的本錢被劉備這一戰給打光了。 其實白帝城臨終的劉備很清楚, 自己敗光了家業, 那麼自己的兒子想要穩坐江山幾乎成了空談;在這種蜀漢滅國的危急關頭, 除非是諸葛亮可繼續維持蜀漢的存在。

但此時劉備對諸葛亮是不放心的, 不然不會說“君可自領之”這樣的話。 這句話一則是無奈之言, 實事求是的說, 如果諸葛亮篡權做蜀漢皇帝, 成功的可能性是很高的;那麼此時劉備奢望的就是能保“劉禪”一條性命。 當然, 劉備此言也有故意激將的意思,

此時諸葛亮表示效忠, 劉禪不僅得以繼續做皇帝, 蜀漢政權也可多維持幾年。

儘管諸葛亮磕頭出血, 涕淚橫流的表示效忠, 但劉備仍舊不放心;在劉備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後, 表面上“托孤”諸葛亮, 實際上托孤重臣卻不只諸葛亮一個;還有一個可以說是諸葛亮在蜀漢政壇中的死敵——李嚴。

從托孤諸葛亮之後又托孤李嚴這一點來看, 劉備對諸葛亮並不是十分放心;也從側面變現出李嚴之才不亞於諸葛亮。

李嚴最突出的就是“治國”之才, 《三國志》記載李嚴“鑿通天社山, 修築沿江大道, 大興土木, 把郡城整修一新,

以致吏民悅之, ‘觀樓壯麗, 為一州勝宇’。 ”當然, 這只是李嚴治國的一個代表事件;也正是李嚴治國理政的本事不輸諸葛亮, 劉備這才快速提拔他與諸葛亮平起平坐為“丞相”。 其實李嚴不僅治國頗為了得, 帶兵打仗也非泛泛之輩;《三國志》記載“備漢中與操激戰, 馬秦、高勝與郪縣聚眾數萬人攻佔資中。 嚴用郡中士五千人, 斬秦、勝等首。 ”之後, ”高定率“越巂”圍困新道, 嚴用一千士迅擊敗之。 ”由此兩件軍事案例來看, 李嚴文武兼備, 其才可與諸葛亮匹敵;也正因如此, 劉備托孤這才先托諸葛亮, 後托李嚴。

劉備深知自古朝綱派系林立,蜀漢政權也不例外。成都朝綱之上很明顯的分為“荊州”、“益州”兩大派系;以諸葛亮為代表,任人度時幾乎都是“荊州”派系的人,也可以說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故意培植嫡系,不說獨攬朝綱也差不多。但作為最高領導人的“劉備”來說,諸葛亮獨攬大權肯定是不允許的。因此在劉備親自操控下,以李嚴為代表的“益州”派系崛起。其實托孤李嚴,直白點說,劉備就是為了制衡諸葛亮一頭獨大。

其實從培養李嚴為代表的“益州”派系就很明顯的說明了劉備對諸葛亮不放心,直到臨終托孤,劉備面對痛哭流涕的“諸葛亮”仍舊不放心。此時的劉備想的已經不再是“蜀漢政權”的安危,因為有諸葛亮和李嚴的存在,蜀漢政權還能堅持一段時間;劉備最擔心的其實是兒子“劉禪”的安危。無論是當年的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好,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好,最倒楣的其實還是所謂的“天子”。劉禪作為蜀漢“天子”,無論是諸葛亮一朝專權還是李嚴日後謀反,“劉阿斗”才是最終受害人。劉備早已想到了這一點,與其讓“荊州”或者“益州”一頭獨大,不如讓他們兩派互相爭鬥,相互牽制;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兒子劉禪的“帝位”坐得穩,做的久。

最終劉備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至少諸葛亮和李嚴在世時,“荊州”和“益州”兩派系一直都處於明爭暗鬥之中;而劉禪則一直穩坐“龍庭”。至於以後李嚴還是被諸葛亮貶為庶人,以及沒多久之後諸葛亮逝世,這些已經不是劉備臨終之時所能想到得了。

劉備深知自古朝綱派系林立,蜀漢政權也不例外。成都朝綱之上很明顯的分為“荊州”、“益州”兩大派系;以諸葛亮為代表,任人度時幾乎都是“荊州”派系的人,也可以說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故意培植嫡系,不說獨攬朝綱也差不多。但作為最高領導人的“劉備”來說,諸葛亮獨攬大權肯定是不允許的。因此在劉備親自操控下,以李嚴為代表的“益州”派系崛起。其實托孤李嚴,直白點說,劉備就是為了制衡諸葛亮一頭獨大。

其實從培養李嚴為代表的“益州”派系就很明顯的說明了劉備對諸葛亮不放心,直到臨終托孤,劉備面對痛哭流涕的“諸葛亮”仍舊不放心。此時的劉備想的已經不再是“蜀漢政權”的安危,因為有諸葛亮和李嚴的存在,蜀漢政權還能堅持一段時間;劉備最擔心的其實是兒子“劉禪”的安危。無論是當年的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好,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好,最倒楣的其實還是所謂的“天子”。劉禪作為蜀漢“天子”,無論是諸葛亮一朝專權還是李嚴日後謀反,“劉阿斗”才是最終受害人。劉備早已想到了這一點,與其讓“荊州”或者“益州”一頭獨大,不如讓他們兩派互相爭鬥,相互牽制;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兒子劉禪的“帝位”坐得穩,做的久。

最終劉備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至少諸葛亮和李嚴在世時,“荊州”和“益州”兩派系一直都處於明爭暗鬥之中;而劉禪則一直穩坐“龍庭”。至於以後李嚴還是被諸葛亮貶為庶人,以及沒多久之後諸葛亮逝世,這些已經不是劉備臨終之時所能想到得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