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戰結束後,德國為何能夠迅速的再一次崛起?

一戰後, 作為失敗國的德國, 成了任人宰割的可憐蟲。 國土被佔領了, 被逼著割讓出自己的礦區, 還得巨額賠款, 不准發展軍備, 武器被毀掉, 軍隊被解散, 英國法國時時刻刻虎視眈眈地監視著德國, 唯恐其東山再起。

然而, 短短二十年時間, 德國再次崛起,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說說當時德國的情況。 由於軍事和政治上的失敗, 德國經濟幾乎陷於停頓狀態, 直到1933年, 失業人數高達600萬, 如果加上400萬臨時工, 算上家屬, 德國6600萬人口中, 幾乎一半在饑餓和貧困線上掙扎。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 他仍是歐洲不可忽視的一個人口大國, 而且本身各領域技術雄厚, 其本身的經濟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1933年2月1日, 也就是希特勒上臺的第三天, 面對經濟凋零, 他發表《告德意志國民書》, 聲稱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農民, 維持給養和生存基礎!拯救德意志的工人, 向失業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全面進攻!”這不僅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似的政治口號,

展開了積極的經濟自救。

有趣的是, 還有一股外部力量, 就是美國。 作為歐洲戰略平衡的一個砝碼, 德國對美英今後利益, 以及世界的整體戰略格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戰時, 英法等國向美國申請了貸款,

戰後戰勝國又向德國索要賠款, 以償還美國的貸款!

而美國處於政治和經濟利益的考慮, 戰後向德國提供巨額貸款!德國向英法等戰勝國賠款後, 英法又拿這筆錢償還了美國的貸款!總而言之左兜進右兜, 美國都是贏家!本來是一筆錢, 轉了一圈就是三筆賬了!

另外, 美、英政府還鼓勵美、英等民間資本積極湧向德國, 這些資本在德國合理利用下, 使德國工業生產趨於現代化, 並很快利用自身的先進科學技術, 快速恢復了具有現代化的工業體系、軍工體系, 重工業尤其發展迅速。

美國向德國提供技術、裝備、和石油, 英國向德國提供金屬、合金、生鐵, 有了原物料, 有了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國防工業, 德國在戰後, 各方面的工作是突飛猛進, 一路高歌。 就經濟發展而言, 從1932年到1937年, 國民生產增長了102%, 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 納粹創造了德國經濟恢復的奇跡。

經濟的復蘇, 消滅了大量失業!1938年德國失業率僅1.3%, 而同時美國失業率為1.89%, 英國為8.1%, 比利時為8.7%, 荷蘭為9.9%。

“用員警、機關槍和橡皮棒,

不能持久地單獨維持統治”。 在著力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 德國高度重視社會福利政策, 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 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 擴大了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 “勞動陣線”在療養勝地魯根島等地, 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 建造“力量來自歡樂”旅遊船。 僅1937年1年內, 全德約有1000萬人參加力量來自歡樂的休假旅遊。

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1938年夏天,甚至聲稱,德國要實現“每個德意志職工擁有一輛小汽車”。民眾生活的改善,加上媒體的大肆宣傳和對其他聲音和資訊源的封鎖,使得人們產生社會地位提高的錯覺,渙散了民眾內部對當局的抵抗情緒和抵制力量,而且廣大下層民眾也對它在政治上持順從和支持態度,各領域進入快速發展期。

短短數年間,戰敗的德國經濟再次迅速崛起。與此同時,德國在內政、軍事上,更表現出臥薪嚐膽的一面,逐漸走上了一條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的霸權主義之路!

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1938年夏天,甚至聲稱,德國要實現“每個德意志職工擁有一輛小汽車”。民眾生活的改善,加上媒體的大肆宣傳和對其他聲音和資訊源的封鎖,使得人們產生社會地位提高的錯覺,渙散了民眾內部對當局的抵抗情緒和抵制力量,而且廣大下層民眾也對它在政治上持順從和支持態度,各領域進入快速發展期。

短短數年間,戰敗的德國經濟再次迅速崛起。與此同時,德國在內政、軍事上,更表現出臥薪嚐膽的一面,逐漸走上了一條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的霸權主義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