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淨利潤跌跌不休,這些車企的年終獎懸了

臨近年關, 辛苦工作一年的上班族最期盼的無疑是年終獎的發放。 不過, 員工個人年終獎的多少, 無疑與所在企業一年的業績緊密掛鉤。

在中國汽車市場充滿競爭、環境多變的情況下, 車企能否實現盈利更是牽動著每一個員工的心。

一般而言, 在過去一年中企業經營狀況良好, 實現超預期盈利的企業, 都在2018年年初紛紛曬出了自己的年終獎, 而盈利水準走低、甚至虧損的企業, 則對年終獎金含糊其辭。

汽車頭條APP注意到, 在自主品牌中, 有媒體曝光稱廣汽傳祺將發放12個月年終獎的消息, 另外, 廣汽傳祺還將在2017年工資普遍上調10%後, 在2018年繼續上調10%的工資。

相比於廣汽傳祺的“豪氣”, 目前其他車企透露出來的年終獎消息大都在1-3個月左右。 而更令人關心的是, 那些在2017年淨利潤狂跌的車企, 還能給員工發得出年終獎嗎?

淨利潤腰斬的長城

一直有“最會賺錢的自主品牌”之稱的長城汽車在2017年卻迎來了銷量、營收的雙降。 據長城發佈的2017年業績預減公告, 預計公司2017年年度營業總收入為1011.69億元, 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5.54億元, 同比增加2.5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0.35億元, 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55.16億元, 同比減少 52.28%。

這樣的盈利水準創下了長城12年來最差的財報。

而長城給出的淨利潤腰斬的原因在於:公司通過購車搖紅包等活動讓利客戶, 對現有產品進行促銷, 影響了收入及毛利率水準。

同時, 公司通過網路類、電視類、戶外類等媒體全方面進行品牌和產品推廣,

致使廣告宣傳費增幅較大。

此外, 公司為了持續提升SUV產品的競爭力, 繼續加大研發投入, 致使研發費用增長。

總體來講, 2017年讓利客戶、行銷以及研發投入導致了長城淨利潤的猛跌。 但汽車頭條APP注意到, 即便是降價促銷以及加強推廣行銷, 長城在2017年的整體銷量依然處於微跌態勢。

長城2017年的整體銷量同比下降0.4%, 共銷售新車107萬輛, 與125萬輛的年終目標相差甚遠。

面對倚重SUV, 在轎車以及新能源車型缺失的產品結構, 想要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上站穩腳跟, 繼續領跑中國自主品牌, 長城還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

為了彌補在新能源領域的短板, 長城在2017年先是同禦捷簽訂合資框架協議, 後又與寶馬傳出“聯姻”的消息。 此外, 長城還在2017年與JEEP品牌鬧了“緋聞”。

一邊是淨利潤腰斬, 一邊是或將進行的巨額投資, 長城在2017年的年終獎金究竟是多少呢?據國內媒體報導, 長城汽車的的2017年年終獎將為4個月工資。 這一獎金的發放得益於WEY品牌取得的成績。

狂跌不止的江淮

在2017年的車市競爭中, 除了“長城淨利潤腰斬”成為話題性新聞之外,相比于其他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江淮汽車銷量的一路走低也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根據江淮汽車1月初發佈的產銷快報,江淮2017年整體銷量僅為51萬輛,下跌幅度超兩成。

其中,江淮乘用車合計銷售22.22萬輛,同比下滑39.5%,SUV車型僅銷售出12.13萬輛,同比猛降56%。

而比銷量下滑更為嚴重的是,江淮2017年的營收表現下跌的速度更為迅猛。據江淮2017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顯示,江淮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較上年同期減少6.77億元,同比下降約5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較上年同期減少8.55億元,同比下降101%。

除了銷量下跌造成淨利潤猛跌外,江淮給出的淨利潤下滑的原因還包括新能源補貼退坡。

▲江淮2017年銷量表

公告顯示,2017 年江淮汽車銷售新能源乘用車共計2.82 萬輛,同比增長 54%,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確認的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收入為 15.56億元,同比下降 6.6%,單台新能源乘用車補貼下降 40%左右。

更為不利的消息是,近日關於新能源補貼退坡政策即將進一步退坡的消息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證實。這意味著,若江淮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再得不到突破的話,其2018年的淨利潤將再次受到影響。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江淮汽車的年終獎金究竟會是多少呢?按照此前的慣例,江淮會給員工發放7000左右的年終獎金,至於今年的年終獎金會是多少,目前還沒有得到確切消息。不過從今年江淮的整體市場表現來看,應該不會有太高的員工福利。

“喪”字當頭的車企

那麼,一汽夏利、海馬、江鈴等在今年中國車市表現欠佳的車企,它們的年終獎金又會是多少呢?

從目前各家車企發佈的業績公告中,汽車頭條APP發現,一汽夏利2017年歸屬上市股東淨利潤虧損16.05億元-16.85億元;海馬汽車2017年虧損9.4億元-10.4億元,同比下降508.7%-552.2%;江鈴汽車2017年預計淨利潤為6.9億元,同比下降47.65%;中通客車2017年預計淨利潤為1.7億元-2.3億元,同比下降70.98%;福田汽車2017年淨利潤預計為0.57億元-1.71億元,同比下降70%-90%。

在這一系列暴跌的資料中,可以窺見的是上述企業2017年經營狀況欠佳的窘境。以海馬為例,海馬汽車在2017年高達552.2%的虧損,海馬給出的原因是銷量下滑。

▲海馬汽車2017年預計業績情況

2017年,海馬整體銷售14萬輛,同比下降超過35%。其中,基本型乘用車銷售4.8萬輛,同比下降48%;MPV銷售8184輛,下滑34%;SUV車型年銷量也僅有8.4萬輛,同比下降近24%。

一汽夏利2017年全年累計銷售新車2.7萬輛,同比下降26.39%,也造成了淨利潤的下滑。

另外,與江淮汽車一樣,由於過度依賴新能源補貼,導致在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的2017年,福田汽車、中通客車均表示受此影響,營收下降。

▲江鈴汽車2017年度業績快報

按照上述企業一貫的做法,福田汽車會發放1個月工資作為年終獎;江鈴汽車的年終獎是2個月。

如此的年終獎水準不僅不能與廣汽傳祺相比,相對于長城汽車而言,都顯得比較“寒磣”。

同樣身處中國車市,拿著12個月年終獎和拿著7000塊年終獎的員工之間,不能不說差距太大。企業的經營水準、戰略方針,不僅關係到消費者的體驗,也與每一個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甚至關係到企業的整體凝聚力。

在這樣的迴圈圈中,車企唯有兼顧自身、消費者、員工、供應商以及經銷商等各方的利益,推行切合市場消費的戰略方針,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斬獲城池。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

除了“長城淨利潤腰斬”成為話題性新聞之外,相比于其他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江淮汽車銷量的一路走低也成為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根據江淮汽車1月初發佈的產銷快報,江淮2017年整體銷量僅為51萬輛,下跌幅度超兩成。

其中,江淮乘用車合計銷售22.22萬輛,同比下滑39.5%,SUV車型僅銷售出12.13萬輛,同比猛降56%。

而比銷量下滑更為嚴重的是,江淮2017年的營收表現下跌的速度更為迅猛。據江淮2017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顯示,江淮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較上年同期減少6.77億元,同比下降約5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較上年同期減少8.55億元,同比下降101%。

除了銷量下跌造成淨利潤猛跌外,江淮給出的淨利潤下滑的原因還包括新能源補貼退坡。

▲江淮2017年銷量表

公告顯示,2017 年江淮汽車銷售新能源乘用車共計2.82 萬輛,同比增長 54%,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確認的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收入為 15.56億元,同比下降 6.6%,單台新能源乘用車補貼下降 40%左右。

更為不利的消息是,近日關於新能源補貼退坡政策即將進一步退坡的消息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證實。這意味著,若江淮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再得不到突破的話,其2018年的淨利潤將再次受到影響。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江淮汽車的年終獎金究竟會是多少呢?按照此前的慣例,江淮會給員工發放7000左右的年終獎金,至於今年的年終獎金會是多少,目前還沒有得到確切消息。不過從今年江淮的整體市場表現來看,應該不會有太高的員工福利。

“喪”字當頭的車企

那麼,一汽夏利、海馬、江鈴等在今年中國車市表現欠佳的車企,它們的年終獎金又會是多少呢?

從目前各家車企發佈的業績公告中,汽車頭條APP發現,一汽夏利2017年歸屬上市股東淨利潤虧損16.05億元-16.85億元;海馬汽車2017年虧損9.4億元-10.4億元,同比下降508.7%-552.2%;江鈴汽車2017年預計淨利潤為6.9億元,同比下降47.65%;中通客車2017年預計淨利潤為1.7億元-2.3億元,同比下降70.98%;福田汽車2017年淨利潤預計為0.57億元-1.71億元,同比下降70%-90%。

在這一系列暴跌的資料中,可以窺見的是上述企業2017年經營狀況欠佳的窘境。以海馬為例,海馬汽車在2017年高達552.2%的虧損,海馬給出的原因是銷量下滑。

▲海馬汽車2017年預計業績情況

2017年,海馬整體銷售14萬輛,同比下降超過35%。其中,基本型乘用車銷售4.8萬輛,同比下降48%;MPV銷售8184輛,下滑34%;SUV車型年銷量也僅有8.4萬輛,同比下降近24%。

一汽夏利2017年全年累計銷售新車2.7萬輛,同比下降26.39%,也造成了淨利潤的下滑。

另外,與江淮汽車一樣,由於過度依賴新能源補貼,導致在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的2017年,福田汽車、中通客車均表示受此影響,營收下降。

▲江鈴汽車2017年度業績快報

按照上述企業一貫的做法,福田汽車會發放1個月工資作為年終獎;江鈴汽車的年終獎是2個月。

如此的年終獎水準不僅不能與廣汽傳祺相比,相對于長城汽車而言,都顯得比較“寒磣”。

同樣身處中國車市,拿著12個月年終獎和拿著7000塊年終獎的員工之間,不能不說差距太大。企業的經營水準、戰略方針,不僅關係到消費者的體驗,也與每一個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甚至關係到企業的整體凝聚力。

在這樣的迴圈圈中,車企唯有兼顧自身、消費者、員工、供應商以及經銷商等各方的利益,推行切合市場消費的戰略方針,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斬獲城池。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