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當年這名交易員或許只是替罪羊,到底誰想搞垮法國興業銀行?

這起轟動的事件發生在十年前。

十年前, 2008年1月24日, 法國興業銀行對外披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巨額虧損消息, 由於旗下一名名叫傑洛米·科維爾的交易員私下越權投資金融衍生品, 使該行蒙受了49億歐元(約合71.6億美元)的巨額虧損。 這是有史以來涉及金額最大的交易員欺詐事件。

而當時, 美國次貸危機正在積極發酵, 全球股市急劇走軟的, 這一事件必然會引起全球金融市場的軒然大波。

法國興業銀行將何去何從?

巨虧49億歐元只是一個偶然事件, 還是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讓我們來試著猜測一下事情發生的真相:

如果傑洛米·科維爾僅僅是因為私人目的導致法國興業銀行巨虧49億歐元, 好像找不到太多令人信服的理由(其自身只是交易員, 哪怕他用自己的資金做對手盤, 因為自身資金有限, 不管法國興業銀行虧損多少, 都不可能有太多資金流到他自己的帳戶)。

或者說傑洛米·科維爾只是患上了不惜任何代價只想操作大量的資金的怪病, 能成為理由的話, 那麼說“槍殺美國總統的人只是因為患了精神病”一樣也能讓大家相信。

所以, 從常理來講這個事件背後應該有更大的陰謀者。

在這裡我們可以大膽推測, 這個陰謀者是另一個國際銀行集團, 我們不妨叫它A集團。

A集團想要整垮法國興業銀行是以巨大利益為目的的, 並且是有步驟的, 下面讓我們更加大膽地來推測A集團導演整個巨虧事件的過程, 並從中瞭解可能的事實真相:

步驟一:A集團買通並指使傑洛米·科維爾在2000年加入法國興業銀行“專門程式交易及衍生工具小組”。 (之前A集團已經對傑洛米·科維爾進行了嚴格的培訓)。

步驟二:通過傑洛米·科維爾自身的操盤技巧再加上A集團提供的內部資訊, 傑洛米·科維爾工作比較出色, 並被認可。 (通過5年時間兢兢業業的工作, 保證其不被輕易懷疑)。

步驟三: A集團用駭客技術或金錢賄賂的方式攻破法國興業銀行的安保系統, 為下一步自由操作其期貨帳戶打下基礎。

步驟四:用隱蔽手段控制法國興業銀行的期貨帳戶, 並由傑洛米·科維爾操作。

步驟五:傑洛米·科維爾用各種手段保持帳戶的隱蔽操作(包括買通法國興業銀行內部風控人員和期貨交易所相關人員), 並保持該帳戶長期不虧損, 以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

步驟六:A集團認為時機成熟(在次貸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巴黎股指預計大幅下跌時),

讓傑洛米·科維爾大舉做多巴黎股指(動用了550億歐元)。

請注意這個時候, A集團必然也動用大量資金沽空巴黎股指, 與傑洛米·科維爾進行對敲交易。

步驟七:A集團動用手中的各種資源(包括利用次級貸危機、拋售現貨股票籌碼、引導媒體言論等),

加劇巴黎股市下跌, 造成法國興業銀行巨虧, 而其虧損的大部分資金落入A集團口袋。

理想中的步驟八:法國興業銀行一直輸到資不抵債時才發現漏洞, A集團則拿著從法國興業銀行賺來的錢輕鬆收購它。

實際的步驟八:法國興業銀行19日發現漏洞, 及時砍倉, 損失49億歐元。 A集團可能賺到其中的大部分。

整個事件的結局評論:

一方面來說A集團系統性的攻擊手段確實使法國興業銀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並使自己獲益不少;

另一方面來說, 由於法國興業銀行本次損失的49億歐元還不到其總市值350億歐元的1/7, 雖然該銀行同時也被次級貸風波影響, 但損失也只有20.5億歐元, 其根基並沒有完全毀壞, 因此被低價惡意收購的可能性較小(即, 即使法國政府無力挽救,該銀行也能賣出不錯的價格,不會像當年的巴林銀行那樣被1英鎊收購)。

注1、法國興業銀行創建於1864年5月,全稱為“法國促進工商業發展總公司”。最初為私營銀行,1946年被國有化,1979年國家控制該行資本的93.5%,後轉為全額控制。1983年改現名。

該銀行本質上是一家法國國有的銀行,因此A集團很可能是一股想要侵吞法國優質國有資產的國際勢力。

注2、由於法國興業銀行在1月19日就已經發現了傑洛米·科維爾的秘密設立的倉位,並且採取果斷措施及時止損(用3天時間分批拋售多頭頭寸),否則損失可能達到資不抵債的程度。可見其管理制度和監控體系雖然出了較大的問題,但是核心領導層的判斷力和決策力還是相當強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法國興業銀行只損失了49億歐元,不至於重蹈巴林銀行的覆轍,A集團也沒有達成其預期的目標(讓法國興業銀行資不抵債,然後用自己從做空巴黎股指中賺的錢輕鬆收購法國興業銀行)。

注3、巴黎股指期貨23日見底反彈,充分證明了法國興業銀行的多頭頭寸砍倉結束之時,也是A集團的空頭頭寸也基本獲利了結,這時市場已缺乏進一步下跌的動能。

注4、其實,要想找出A集團也是有可能的,只要在期貨交易所的成交記錄中查出與傑洛米·科維爾對敲的主要帳戶,並順藤摸瓜找出實際控制這個帳戶或這些帳戶的集團。

我們再從法興銀行的角度推測交易員所為的動機及可能性:

1、交易員個人沒有從交易中獲得利益。他的作案動機僅僅是為公司賺錢嗎?還是心理有一些障礙。這些都是人們的猜測,還沒有得到證實。

2、他的電腦水準可以輕鬆突破五級銀行體系嗎?那他絕對有能力直接從銀行體系中提款入私人帳戶,而不需要去做複雜的並且似乎與自己利益毫無關係的期貨交易。

3、按照法興銀行的交易體系,分為前臺交易、風控和結算。他可以輕鬆擺平所有相關內部人員幫他隱瞞交易情況嗎?而且時間長達一年,直到1月19日才暴露出來?

4、作為交易員,在去年一整年的牛市中他是看空的,在今年暴跌之前卻一反常態大舉做多,這是巧合嗎?

5、作為期貨交易,交易是通過交易席位(法興銀行)發送交易指令,最終在交易所內成交的。交易員即使能在破解銀行內部的電腦體系(因為他本身就在銀行),有可能破解交易所體系嗎?如果能破解交易所體系,那他就可以修改行情了。

6、交易員的家人卻認為,他是興業銀行(48.96,2.68,5.79%,吧)巨額虧損的“替罪羊”。一名家庭成員說,“他被人用來承擔責任,但自己沒有罪。”

作為多年從事期貨實盤交易的交易員,我對這樣的解釋存在很大懷疑。

我們來解釋一下交易環節:

1、期貨交易是在交易所完成的,交易員的交易指令通過交易席位傳達到交易所主機中進行撮合成交

2、做期貨的朋友都知道,每天交易所會公佈當日每個品種的成交前20名席位的成交和持倉排名。持倉和交易過大的席位會受到交易所的公告。多空持倉的數量也一定是相等的。

3、交易所還對各個席位有限倉的規定。

4、交易員在下了巨額的單子後,必定有與其成交的對手,即所謂“一買一賣才可以成交”。比如交易員做了一手多單,就一定在市場上有人做了一手空單與其成交。

5、巨額的單子產生後,先是在交易所的法興銀行席位上會出現保證金過大(已經超過其市值),而且還是成交量、持倉量的巨大。這是一定會顯示出來的,如果交易所對其監管的人在一年時間內從來都視而不見,那這個人(我們叫他A)就極有可能是交易員的同夥。

6、巨額的單子產生後,其次是銀行的風控系統和期貨交易結算單上都會出現可能產生預警的問題,而這兩個資料是公司內部資料,是有修改的可能的。所以負責風控和結算的兩個人(B和C)也極可能是交易員的同夥。

7、交易所的資料庫,交易員的進不去也是不可能修改的,但是交易所的結算單和交易席位的結算單又必須是一致的。所以要把帳帳目做平,必須在另一個席位上還有一家公司與法興銀行進行對沖交易。這樣才不至於最終在交易所的報表上的顯示多空持倉不對等。

8、而與法興銀行能建立對等頭寸的對手,也必須擁有550億以上的資金(當然可以分成兩個或幾十個帳戶)。同樣也要把報表做平,修改交易參數。這個對手(D)顯然也是交易員的同夥。

9、在最終法興銀行的多頭頭寸虧損達到71億美圓的時候,對手的空頭頭寸的盈利也應接近71億美圓。所以法興銀行的資金並不是瞬間蒸發,而是落入一個神秘龐大的機構手中。這個組織巧妙的安排了交易員和其他環節的人A、B、C、D等。才可以實現這樣的一個結果

最終,法國當局似乎無意深入調查本案的深層背景,以傑洛米·科維爾被處刑三年而草草了結。

期贏家

Q仔整理供稿

即使法國政府無力挽救,該銀行也能賣出不錯的價格,不會像當年的巴林銀行那樣被1英鎊收購)。

注1、法國興業銀行創建於1864年5月,全稱為“法國促進工商業發展總公司”。最初為私營銀行,1946年被國有化,1979年國家控制該行資本的93.5%,後轉為全額控制。1983年改現名。

該銀行本質上是一家法國國有的銀行,因此A集團很可能是一股想要侵吞法國優質國有資產的國際勢力。

注2、由於法國興業銀行在1月19日就已經發現了傑洛米·科維爾的秘密設立的倉位,並且採取果斷措施及時止損(用3天時間分批拋售多頭頭寸),否則損失可能達到資不抵債的程度。可見其管理制度和監控體系雖然出了較大的問題,但是核心領導層的判斷力和決策力還是相當強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法國興業銀行只損失了49億歐元,不至於重蹈巴林銀行的覆轍,A集團也沒有達成其預期的目標(讓法國興業銀行資不抵債,然後用自己從做空巴黎股指中賺的錢輕鬆收購法國興業銀行)。

注3、巴黎股指期貨23日見底反彈,充分證明了法國興業銀行的多頭頭寸砍倉結束之時,也是A集團的空頭頭寸也基本獲利了結,這時市場已缺乏進一步下跌的動能。

注4、其實,要想找出A集團也是有可能的,只要在期貨交易所的成交記錄中查出與傑洛米·科維爾對敲的主要帳戶,並順藤摸瓜找出實際控制這個帳戶或這些帳戶的集團。

我們再從法興銀行的角度推測交易員所為的動機及可能性:

1、交易員個人沒有從交易中獲得利益。他的作案動機僅僅是為公司賺錢嗎?還是心理有一些障礙。這些都是人們的猜測,還沒有得到證實。

2、他的電腦水準可以輕鬆突破五級銀行體系嗎?那他絕對有能力直接從銀行體系中提款入私人帳戶,而不需要去做複雜的並且似乎與自己利益毫無關係的期貨交易。

3、按照法興銀行的交易體系,分為前臺交易、風控和結算。他可以輕鬆擺平所有相關內部人員幫他隱瞞交易情況嗎?而且時間長達一年,直到1月19日才暴露出來?

4、作為交易員,在去年一整年的牛市中他是看空的,在今年暴跌之前卻一反常態大舉做多,這是巧合嗎?

5、作為期貨交易,交易是通過交易席位(法興銀行)發送交易指令,最終在交易所內成交的。交易員即使能在破解銀行內部的電腦體系(因為他本身就在銀行),有可能破解交易所體系嗎?如果能破解交易所體系,那他就可以修改行情了。

6、交易員的家人卻認為,他是興業銀行(48.96,2.68,5.79%,吧)巨額虧損的“替罪羊”。一名家庭成員說,“他被人用來承擔責任,但自己沒有罪。”

作為多年從事期貨實盤交易的交易員,我對這樣的解釋存在很大懷疑。

我們來解釋一下交易環節:

1、期貨交易是在交易所完成的,交易員的交易指令通過交易席位傳達到交易所主機中進行撮合成交

2、做期貨的朋友都知道,每天交易所會公佈當日每個品種的成交前20名席位的成交和持倉排名。持倉和交易過大的席位會受到交易所的公告。多空持倉的數量也一定是相等的。

3、交易所還對各個席位有限倉的規定。

4、交易員在下了巨額的單子後,必定有與其成交的對手,即所謂“一買一賣才可以成交”。比如交易員做了一手多單,就一定在市場上有人做了一手空單與其成交。

5、巨額的單子產生後,先是在交易所的法興銀行席位上會出現保證金過大(已經超過其市值),而且還是成交量、持倉量的巨大。這是一定會顯示出來的,如果交易所對其監管的人在一年時間內從來都視而不見,那這個人(我們叫他A)就極有可能是交易員的同夥。

6、巨額的單子產生後,其次是銀行的風控系統和期貨交易結算單上都會出現可能產生預警的問題,而這兩個資料是公司內部資料,是有修改的可能的。所以負責風控和結算的兩個人(B和C)也極可能是交易員的同夥。

7、交易所的資料庫,交易員的進不去也是不可能修改的,但是交易所的結算單和交易席位的結算單又必須是一致的。所以要把帳帳目做平,必須在另一個席位上還有一家公司與法興銀行進行對沖交易。這樣才不至於最終在交易所的報表上的顯示多空持倉不對等。

8、而與法興銀行能建立對等頭寸的對手,也必須擁有550億以上的資金(當然可以分成兩個或幾十個帳戶)。同樣也要把報表做平,修改交易參數。這個對手(D)顯然也是交易員的同夥。

9、在最終法興銀行的多頭頭寸虧損達到71億美圓的時候,對手的空頭頭寸的盈利也應接近71億美圓。所以法興銀行的資金並不是瞬間蒸發,而是落入一個神秘龐大的機構手中。這個組織巧妙的安排了交易員和其他環節的人A、B、C、D等。才可以實現這樣的一個結果

最終,法國當局似乎無意深入調查本案的深層背景,以傑洛米·科維爾被處刑三年而草草了結。

期贏家

Q仔整理供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