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媒體對「不打針爺爺」這樣的宣傳合適嗎?

今天, 作為醫生的你, 是否有被一篇《含淚送別!8 毛錢治好高燒的『不打針爺爺』, 這才是醫者仁心》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呢(如下圖)?

傳遍朋友圈的文章, 你看過嗎?

文章向我國著名兒科專家河北省兒童醫院名譽院長胡皓夫, 表達了深深的敬意, 對於他的逝去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惋惜。

無論是他的學術造詣還是他的醫德醫風, 都是我們全國醫務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在我國兒科醫生緊缺, 兒童流感流行季節, 他的逝去我國兒科學界的重大損失。

然而, 除了對老人家的敬佩之外, 作為醫生, 我們有幾句額外的話要講:

文章還有很多需要商榷的細節, 內容也經不住醫學專業人士的推敲。 這樣的宣傳, 可能未必能導致醫患關係的改善, 反倒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以偏概全的「8 毛治高燒」

文章中, 最讓我擔憂的是關於「8 毛錢治好高燒」的陳述。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 2011 年發生的一段荒誕的新聞:「8 毛治好巨結腸」。

除此以外, 「不打針爺爺」容易讓缺乏足夠醫學科普只是的百姓輕視高燒的嚴重性, 甚至導致嚴重的誤解:「發燒是幾毛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好醫生都不給小孩打針。 」

然而, 事實絕非如此。

以高燒為主要表現之一的疾病除了感冒和流感外,

還有感冒後誘發的心肌炎、腦炎、敗血症、猩紅熱等其他嚴重疾病;

在醫學院校的兒科教材薛辛東主編的第二版《兒科學》指出關於病毒性心肌炎章節中描述「新生兒期柯薩奇病毒 B 組感染可導致群體流行, 其死亡率可高達 50% 以上」;

對於化膿性腦膜炎章節的描述是「近年來, 該病的治療雖有很大進展, 但仍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改善預後的關鍵」;

對於敗血症的章節描述如下:「重者可出現中毒性腦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腸麻痹、感染性休克、DIC 等」。

這些疾病絕非不是 8 毛錢不打針解決的, 若出現以上情況, 應該爭分奪秒地就醫, 詢問醫生的意見, 而非自行診斷治療。

抗生素早已嚴格監管

原來的報導, 提倡「家長們要瞭解一些醫藥知識, 不要迷信抗生素, 醫院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相關部門也應考慮出臺有關規定」。

前半句無誤, 但對非學醫的百姓, 更嚴謹和規範的表述應該是提倡相信專業的兒科醫生, 抗生素的使用時機和用法謹遵醫囑, 而不是用自己瞭解的粗淺醫學知識替代專業醫生的診療行為。

而有關抗生素相關制度的後半句, 現實情況是, 從國家到醫院層面早就頒佈了相關制度, 對抗生素的管理和使用早就被列入嚴格監管的重要領域。

不僅如此, 在某些地區, 制度對使用抗生素的醫生也有嚴格的職稱等條件限制。

特批專家費, 是醫生的價值體現

文章中關於「當時的河北省衛生廳,

曾為胡皓夫特批了, 30 元的特需專家掛號費, 他得知後馬上表示反對, 後來也一直堅持著, 一般專家的 9 元掛號費」。

胡老的這種行為高尚, 是值得讚賞的。 但對廣大還處在養家糊口的普通醫師來說, 就沒那麼輕鬆了。

若按照「全國知名專家掛號費 9 元, 那普通醫師最多 4、5 元吧!」這樣的想法和做法, 是違背國家現行提倡「體現醫生勞動價值」的主張的。

醫生不應該被「神化」

醫學是一個特殊的領域, 和其他職業一樣, 也需要養家糊口, 吃喝拉撒, 唯一不同的是醫生掌握了醫學知識和技能, 任何時候都不存在能包治百病、藥到病除的神醫。

醫生不是神, 也有盡力救治後仍然失敗的沮喪和無奈, 也會在重病人搶救無效後, 躲起失聲痛哭。 任何時候都不存在能包治百病、藥到病除的神醫。

醫學存在局限性,還有很多疾病我們無法治癒,但醫學也不斷在努力在進步。

希望社會理解和支持醫務人員。社會的理解和支援,我們醫務人員才能更加大膽的,沒有後顧之憂的衝鋒在病魔戰鬥的前沿。作為醫務人員,面對性命相托,我們務必要全力以赴,不敢絲毫懈怠!

任何時候都不存在能包治百病、藥到病除的神醫。

醫學存在局限性,還有很多疾病我們無法治癒,但醫學也不斷在努力在進步。

希望社會理解和支持醫務人員。社會的理解和支援,我們醫務人員才能更加大膽的,沒有後顧之憂的衝鋒在病魔戰鬥的前沿。作為醫務人員,面對性命相托,我們務必要全力以赴,不敢絲毫懈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