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空殼”待機,廈華電子正面對一個怎樣的未來?

紅刊財經作者 王鏡榕

從外銷彩電王到ST, 再到年報連續4年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 廈華電子的故事始終充滿戲劇般的張力。

連年貼上“非標”標籤的廈華電子, 2013年以來更在資本市場上演了一系列“花樣式”並購重組大戲, 均為當下投資大熱門, 但均無疾而終。 近日, 上交所一紙問詢函, 直指廈華電子年報貿易業務盈利模式真實性以及年報描述與年審會計師意見、財務資料等情況不一致表示關切, 這意味著什麼?

“非標”專業戶

在被交易所盯上之前, 會計師事務所就發出了警報, 對廈華電子2016年報出具“非標”審計意見——“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強調廈華電子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資料顯示, 早在2002年、2008年, 因為連續虧損, 廈華電子曾兩次被實施ST處理。

2008年,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處理歷史遺留壞賬等原因, 廈華電子虧損10億;自此進入虧損與扭虧的拉鋸戰,

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度, 廈華電子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0.3億元、-0.53億元和-4.36億元。

而最新出具的非標準審計意見的依據和理由在於, 廈華電子2013年度及2014年度經營連續出現大額虧損, 2014年虧損1.13億元、2015年微弱盈利0.03億元, 2016年又虧損2.1億元。 年報顯示,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 公司的累計未彌補虧損為-28.66億元。 ”

2011年以來廈華電子5年處於虧損, 僅2015年微弱盈利

資料顯示, 2008年到2012年廈華電子都處於資不抵債狀態, 直至2012年增發募集9.6億資金才把資產負債率降至90%。 對此, 年報稱, “使公司扭轉了此前負資產運營的困境, 有效降低資產負債率, 提高償債能力, 增強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 ”

不過, 募集資金暫時改善了廈華電子的現金流,

但並未從根本上扭轉經營頹勢。 廈華電子決定對現有資產、負債和人員進行必要的清理, 終止彩電業務並謀求經營轉型, 以降低財務風險。 然而, 長期巨虧而止虧乏術, 謀求轉型又缺乏業務支撐的廈華電子, 也由此陷入資金鏈瀕臨斷裂的危局。

2013年的年報也因此被出具了“非標”審計意見。 其持續經營能力也始終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隨後的三年年報也均被貼上了“非標”標籤。

“創收養殼”財務資料涉嫌造假?

年報顯示, 2016年廈華電子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為4.66億元, 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為4.70億元,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 -0.04億元, 較去年同期減少淨流入0.44億元。

連年巨虧, 止虧乏術, 剝離主業後又缺乏新業務的接續拓展。

這種“潑掉髒水”的同時, 連“盆”裡的“孩子”也一起倒掉, 導致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空心化”的現象, 被市場人士比喻為“淨殼”。

年報顯示, 廈華電子主要業務為電子產品的採購與銷售。 主營模式是根據各地區代理商、零售批發商的訂單採購需求, 向國內一級授權代理商和授權經銷商進行採購而展開的銷售。 此外, 公司還拓展電子通訊產品的小額供應鏈貿易業務, 經營模式主要是根據客戶提出的採購委託, 以自身名義購入商品, 最終將商品銷售給客戶或客戶指定的購買商, 並通過賺取商品價差獲得利潤。

本次問詢函首先關注的就是廈華電子的持續經營能力。 市場人士告訴紅刊財經記者, 類似廈華電子這樣長期無實質經營業務,

通過“輕資產”的貿易業務勉強維持上市地位, 創收“養殼”的公司將面臨退市風險。

根據廈華電子年報, 能否從國內一級代理商處購得產品, 獲得較低的成本價格, 將直接影響二三級分銷商及其他零售商的產品利潤空間, 決定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公司產品價格因此具有較大的優勢。 但年報同時披露, 報告期內貿易業務毛利率2.83%, 較上年同比減少3.24個百分點。

利潤縮水, 但廈華電子的行銷能力卻表現超常。 年報顯示, 截至2016年12月31日, 公司銷售人員僅4人;存貨期初餘額為0, 期末餘額僅1752.14元;非流動負債為0, 自2014年以來, 公司均無銀行借款。 公司在僅有4名銷售人員、無外部融資、幾乎無存貨周轉的情況下, 依然實現3.97億元營業收入。

對此,問詢函要求廈華電子就年報正面描述的具體資訊、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解決持續經營能力問題相應措施的實施情況及其實際效果進行補充披露,並就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做出有針對性的特別風險提示。

創造4.66億營收“奇跡”的,除了4人行銷團隊,還有五大客戶受到關注。年報披露,前五名客戶銷售額15616.19萬元,占年度銷售總額39.37%;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額26609.23萬元,占年度採購總額69.03%。

問詢函要求上市公司補充披露前五名客戶的名稱、主要銷售產品、銷售日期和銷售金額,並提供相關業務合同;前五名供應商的名稱、主要採購產品、採購日期和採購金額,並提供相關業務合同;公司主要銷售客戶與供應商之間,及其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及其他應當說明的關係和利益安排。

在紅刊財經記者就廈華電子在傳統主業優勢殆盡,新主業拓展無果期間,如何破解轉型期企業造血功能與持續盈利瓶頸,回答消費者對其創收養殼的質疑,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花樣式”重組只求避免退市?

涉嫌創收“養殼”對廈華電子而言或許實屬無奈。

從創業早期成為“最大彩電出口企業之一”、“高新技術平板航母”,到備受質疑的“殼”,廈華電子的滑落早在2005年與中華映管的戰略合作即露端倪。2005年12月,中華映管受讓其32.64%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後,雙方並沒有在技術上繼續尋求突破,以及聚集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優勢,相反,卻把戰略中心轉向靠低利潤批量銷售的海外市場。

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喪失核心技術競爭優勢的廈華電子帶來致命打擊。當時有消息稱廈華夏新或重組,但最終落空;此後,中華映管退出,廈華電子剝離彩電主業。2014年4月,廈華電子曾將所持76.607%股權全部轉給廈門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者法人代表為萬利達董事長吳凱庭,同時萬利達以1200萬元價格從廈華電子手中拿下所有的“廈華”系列注冊商標,這被市場解讀為廈華電子試圖重返彩電主業的端倪,可惜時光穿梭,在彩電老牌巨頭與新興互聯網電視品牌群雄逐鹿的商業版圖,始終未顯廈華彩電重振雄風的身姿。

剝離彩電主業後的廈華電子或已積重難返,但轉型之路依然崎嶇。

2015年1月17日,廈華電子計畫收購上海火瀑雲電腦終端科技有限公司的100%股權。火瀑雲是大型的網路遊戲公司,但終因火瀑雲未在約定期限內完成“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備案,廈華電子放棄了收購;在此期間,廈華電子與杭州愛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重組意向也因雙方在估值作價等因素存在根本分歧,而宣告重組失敗。

隨後,2015年9月,廈華電子擬收購北京蘋果資訊諮詢有限公司26.5%股權,也於次年3月告吹,並火速開啟新的並購計畫。

2016年3月,廈華電子停牌籌畫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告顯示,廈華電子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數聯銘品100%的股權,希望借此從事大資料解決方案業務,實現主營業務的轉型。結果,2017年1月13日廈華電子宣佈因受到市場環境變化和標的公司商業模式轉型等因素影響終止此次重組。

無論昔日屢次重組試圖重振彩電主業,還是近年來轉型重組以求扭轉危局,一系列“花樣式”重組之後,廈華電子始終未能破解持續盈利瓶頸,也沒能給投資者一個定心丸。

在賺取貿易“差價”的主營業務模式真實性遭受監管質疑,留給市場一籮筐的似是而非的財務資料之後,廈華電子又將推出怎樣新的重組計畫,將通過怎樣的市場行動回復投資者的質疑?我們對此將持續給予關注。

對此,問詢函要求廈華電子就年報正面描述的具體資訊、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解決持續經營能力問題相應措施的實施情況及其實際效果進行補充披露,並就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做出有針對性的特別風險提示。

創造4.66億營收“奇跡”的,除了4人行銷團隊,還有五大客戶受到關注。年報披露,前五名客戶銷售額15616.19萬元,占年度銷售總額39.37%;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額26609.23萬元,占年度採購總額69.03%。

問詢函要求上市公司補充披露前五名客戶的名稱、主要銷售產品、銷售日期和銷售金額,並提供相關業務合同;前五名供應商的名稱、主要採購產品、採購日期和採購金額,並提供相關業務合同;公司主要銷售客戶與供應商之間,及其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及其他應當說明的關係和利益安排。

在紅刊財經記者就廈華電子在傳統主業優勢殆盡,新主業拓展無果期間,如何破解轉型期企業造血功能與持續盈利瓶頸,回答消費者對其創收養殼的質疑,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花樣式”重組只求避免退市?

涉嫌創收“養殼”對廈華電子而言或許實屬無奈。

從創業早期成為“最大彩電出口企業之一”、“高新技術平板航母”,到備受質疑的“殼”,廈華電子的滑落早在2005年與中華映管的戰略合作即露端倪。2005年12月,中華映管受讓其32.64%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後,雙方並沒有在技術上繼續尋求突破,以及聚集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優勢,相反,卻把戰略中心轉向靠低利潤批量銷售的海外市場。

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喪失核心技術競爭優勢的廈華電子帶來致命打擊。當時有消息稱廈華夏新或重組,但最終落空;此後,中華映管退出,廈華電子剝離彩電主業。2014年4月,廈華電子曾將所持76.607%股權全部轉給廈門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者法人代表為萬利達董事長吳凱庭,同時萬利達以1200萬元價格從廈華電子手中拿下所有的“廈華”系列注冊商標,這被市場解讀為廈華電子試圖重返彩電主業的端倪,可惜時光穿梭,在彩電老牌巨頭與新興互聯網電視品牌群雄逐鹿的商業版圖,始終未顯廈華彩電重振雄風的身姿。

剝離彩電主業後的廈華電子或已積重難返,但轉型之路依然崎嶇。

2015年1月17日,廈華電子計畫收購上海火瀑雲電腦終端科技有限公司的100%股權。火瀑雲是大型的網路遊戲公司,但終因火瀑雲未在約定期限內完成“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備案,廈華電子放棄了收購;在此期間,廈華電子與杭州愛財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重組意向也因雙方在估值作價等因素存在根本分歧,而宣告重組失敗。

隨後,2015年9月,廈華電子擬收購北京蘋果資訊諮詢有限公司26.5%股權,也於次年3月告吹,並火速開啟新的並購計畫。

2016年3月,廈華電子停牌籌畫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告顯示,廈華電子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數聯銘品100%的股權,希望借此從事大資料解決方案業務,實現主營業務的轉型。結果,2017年1月13日廈華電子宣佈因受到市場環境變化和標的公司商業模式轉型等因素影響終止此次重組。

無論昔日屢次重組試圖重振彩電主業,還是近年來轉型重組以求扭轉危局,一系列“花樣式”重組之後,廈華電子始終未能破解持續盈利瓶頸,也沒能給投資者一個定心丸。

在賺取貿易“差價”的主營業務模式真實性遭受監管質疑,留給市場一籮筐的似是而非的財務資料之後,廈華電子又將推出怎樣新的重組計畫,將通過怎樣的市場行動回復投資者的質疑?我們對此將持續給予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