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市初心生變 次新公司頻頻涉足資產重組

上游財經—重慶商報記者 李揚帆

在A股市場愈演愈烈的重組大潮衝擊下, 次新股市場亦未能”免俗“, 統計資料顯示, 在2017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中已有多隻個股介入資產重組事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相關涉足重組領域的次新股大多存在業績“變臉”的瑕疵。

18只次新股涉資產重組

2017年7月20日方才登陸A股市場的嘉澤新能在2月1日發佈公告稱, 公司於2018年1月30日與泰通工業、中盛創新、中盛光電及王興華簽署了重大資產重組框架協議書, 公司就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與泰通工業、中盛創新、中盛光電、王興華先生達成初步意向。

同一天, 2017年7月28日上市的岱美股份也發佈公告, 因公司正在籌畫重大事項, 該事項可能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鑒於該事項存在不確定性, 公司股票自2018年2月1日起停牌。

實際上, 2017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中並非只有嘉澤新能、岱美股份在運作資產重組事項, 據上游財經—重慶商報統計, 截止2月1日, 在2017年以來上市的453只次新股中, 已有聖達生物、民德電子、秦安股份、克來機電等18家次新公司先後宣佈介入資產重組事項, 其中聖達生物從2017年8月23日登陸上證主機板到2017年12月18日宣佈緊急停牌籌畫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期間只間隔了78個交易日, 重組積極性可見一斑。

就相關次新公司的重組進程而言, 集友股份、隆盛科技等6家公司已經發佈了具體的資產重組方案,

泛微網路、克來機電等5家公司的資產重組方案已經獲得公司股東大會的通過, 而民德電子、秦安股份等7家公司則尚在籌畫具體的重組方案。

次新股重組多含三特質

梳理上述這些上市即重組的次新股, 可以發現上述個股大多存在業績不佳、民營背景、中小市值屬性等特徵。

據本報資料中心統計, 在涉足資產重組的18只次新股中, 民德電子、秦安股份等9只次新股預計將在2017年遭遇上市頭一年業績即出現下滑的尷尬。 同時在18只參與資產重組的次新股中, 中小板、創業板個股就多達10只。 另外從相關上市公司的屬性看, 集友股份、隆盛科技等12家公司的控股股東屬於民營資本或創投資本。

平安證券投資顧問柴喆指出, 對於次新股而言, 上市第一年遭遇業績“變臉”十分尷尬, 這不僅對於公司形象是巨大打擊, 同時還可能引發監管層對相關公司的IPO過程進行追溯, 進而對上市公司、保薦商進行處罰, 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 借組資產重組扭轉公司基本面無疑是最易見效的手段。 中小板、創業板公司體量普遍較小, 重組所需資金相對較少, 同時民營、創投背景大股東對公司股權的持股穩定性遠不及國有股東, 比較適宜作為資產重組的標的。 加之剛上市企業的資金較為充裕, 使其具備較強的資產並購能力。 多種因素的共振使得次新股頻頻涉足資產重組領域。

次新股重組憂大於喜

雖然進行資產重組屬於資本市場中的正常現象,

但是次新公司大面積涉足資產重組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憂慮情緒。

南京證券投資顧問姜文礴認為, 招股說明書中對公司未來主營業務的規劃及由此產生的業績承諾是投資者甄別新股投資價值的重要標準, 也是說服監管層放行IPO申請的最大依據。 然而相關公司前腳上市, 後腳就通過資產重組對主營業務進行重大修改, 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新股發行時的承諾, 也可能加大上市公司未來業績走向的不確定性, 由此產生的相關個股估值大幅波動可能會增添投資者交易次新股的風險。

柴喆則表示, 近期運作資產重組的次新股大多存在業績“變臉”的問題, 這難免令投資者猜測,

如果新上市公司本身存在包裝粉飾或業績造假等方面的問題或者相關“故事”已無法延續的情形, 很可能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進行“糾偏”或“洗白”自己。 若果真如此, 一家“問題”公司就可能變成一家“正常”公司, 除了少數人從中獲取巨額利益外,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則是有害無益的。 另外, 在並購重組大潮下, 不排除一些次新股企業會通過重組製造相關題材概念, 進而提升股價, 為相關利益方出貨進行鋪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