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家能源局:適時啟動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日前,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 “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 特別是向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 是中國能源革命的核心。 ”且能源轉型不僅可以改善環境品質、應對氣候變化, 也可以培育新的動能、新的增長點, 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 上述表態的背景為:2017年底,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5億千瓦, 同比增長14%。 但儘管如此, 市場仍然普遍認為“2017年光伏全年發電量占我國全年總發電量的比例難以突破2%”。

業界普遍認為, 導致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仍然應歸罪於“棄光棄風”以及補貼拖欠等。

而1月30日, 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4253號(工交郵電類398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復函》), 就針對全國工商聯提出的“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提案”作出答覆, 並提出了包括解決棄光限電、補貼拖欠及如何降低行業成本等光伏發展痛點問題的措施。

1“十三五”新增西電東送能力1.3億千瓦

工信部賽迪工業和資訊化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說, 從國際來看, 世界各國都在搶佔綠色經濟、綠色發展的制高點。 從技術創新來看, 能源互聯網、分散式能源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總體研判, 清潔能源、綠色能源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 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主任塗建軍也介紹, 過去幾年,

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容量不斷增長。 “未來幾年, 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中, 大部分都將來自光伏和風電兩個行業。 ”

塗建軍還強調, 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容量的增長過程中, “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為行業帶來的規模效應不容小覷。 ”

不過, 我國光伏和風電產業在國內市場面臨的阻力卻仍然不少。 在上述《答復函》中, 國家能源局指出, 電網外送能力不足是目前西北地方棄光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家能源局將適時推動陝北電力外送通道建設, 積極推進新疆、呼盟、蒙西、隴彬、青海等地電力外送通道論證, 力爭實現“十三五”期間新增西電東送輸電能力1.3億千瓦, 按期達到規劃目標;堅持分層分區、結構清晰、安全可控、經濟高效原則,

進一步調整完善區域電網主網架, 提升電壓等級電網的協調性, 加強區域內省間電網互濟能力, 提高電網運行效率, 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2 適時啟動綠色電力證書, 強制約束交易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認為, 推動綠色能源發展需要社會形成合力。 要以經濟手段為主、配合有效政策支持綠色能源發展, 在整個產業鏈、供應鏈、消費鏈上, 通過經濟手段推動千千萬萬的生產經營主體和社會成員節能降耗、減排治汙, 使大家形成促進綠色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合力。

協鑫集團副董事長朱鈺峰也認為, 當前, 國家明確著力推進能源結構戰略轉型, 應以此為契機制定清晰明確的中國綠色發展行動方案,

營造有利於綠色能源發展的政策與市場環境。

對於補貼拖欠等行業痛點, 《答復函》提出, 將推動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徵收力度, 明確地方的主體責任, 調動地方積極性。 特別是對新疆、甘肅等自備電廠較多的省份, 將會加大本地區電價附加徵收力度, 簡化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徵收和補貼申報、審批、撥付方式。 同時, 將擇機研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徵收的相關政策。

國家能源局還表示, 將適時啟動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 從目前綠證交易主要為光伏、風電來看, 綠證強制約束交易的啟動將會對光伏、風電的發展起到提振作用, 並能解決部分企業因補貼拖欠而造成的資金困難問題。

同時, 發電成本尤其是非技術成本高是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用電量中占比不高的關鍵原因。 基於此, 《答復函》提出, 將進一步優化企業投資環境、降低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 減少土地成本及不合理收費, 通過綠色金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制止和糾正亂收費等增加企業負擔行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