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秦培景|策略隨筆05」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作者:中信策略秦培景

這個系列以小品文的形式, 分享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和理解, 供大家品讀, 週末娛樂。 問題不一定與股市有關,

也不涉及投資建議, 功能上和正式報告是不同的。 為了避免這個坑太大, 爭取每週一篇, 1000字左右。 大家喜歡的話多多點贊轉發支持。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1月30日的夜晚並不平靜, 朋友圈的小夥伴們玩了一晚上“掃雷”。 根據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快報, 2017年有巨虧過百億的, 有虧損超過淨資產的, 更有虧損超過總市值的, 甚至還有不知道虧了多少的……本文希望簡單聊聊A股股價和業績, 以及投資者預期之花的花開花謝。

最近基本面並非只有負能量, 實際上是冰火兩重天。 大部分白馬藍籌的跨年基本面還是略超預期的, 不少中游週期板塊盈利規模依然穩定。 一致預期顯示, 2018年金融、地產、石油石化等權重行業的盈利增速普遍高於2017年5~15個百分點。

而且, 多雷雨的財報季不是近期特有的, 7月中半年報“暴雷”時, A股也經歷了調整。 假的多了才顯出真的可貴, “守正”基本面, 聚焦權重藍籌股, 依然是上策。

冰火兩重天的分化背後, 卻有堅實的市場微觀基礎。

這也意味著, 盈利的確定性、內生性更重要。 過去幾年是A股定增規模的高峰, 這帶來了近幾年業績承諾的高峰。 但是, 剔除並表貢獻後, 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2017年的內生利潤增速都差不多, 在20%~25%之間。 展望2018年, 以景氣向上的權重藍籌為基礎, 主機板的趨勢不會弱于創業板。 在同樣的PEG尺規下, 確定性更高, 內生性更強的增長, 估值應該能更高一些。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也是投資者的選擇。 隨著機構和散戶在A股收益率出現明顯分化,

增量資金主要通過外資、公募、保險等機構管道進入市場。 相對長線的資金更看重業績的確定性, 對業績不達預期的懲罰也越來越強。 其結果是其持倉的“黑名單”越來越長, “白名單”越來越短, 持倉趨同。 在2017Q4, 公募基金前20大重倉股倉位占比升到了35.1%, 在2016Q1, 這個數字只有14.6%;而公募基金們的“漂亮50”, 也即前50重倉股的占比, 也第一次超過了50%。 這是一個業績決定股價的健康迴圈。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A股股價決定業績的時代結束了, 業績決定股價的時代已經拉開了序幕, 而這是一個更好的時代。

PS:注意,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僅為筆者個人隨筆交流使用。 大家喜歡的話歡迎點贊、轉發走一波;但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