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貴州“千企改造”工程成效顯著

本報記者 唐來祥報導

2017年貴州實施“千企改造”工程效果明顯,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04.80億元, 比上年增長9.5%, 增速高於全國水準2.9個百分點。

貴州省經信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宛會東表示, 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 省經信把實施“千企改造”工程作為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抓手, 堅持整體推動和重點突出相結合, 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為方向, 以科技創新為主要驅動力, 強化政策引領和資金扶持, 強力打造工業企業“四梁八柱”, 著力推進傳統產業資訊化和綠色化改造, 全力培育新興產業,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為全省工業的轉型升級夯實了基礎。

在“千企改造”工程拉動下, 2017年全省共啟動實施“千企改造”企業1600家, 專案1650個, 完成投資1100億元左右, 帶動全省工業投資完成3450億元, 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變”上。

一是發展效益水準“變”好。 去年1-11月,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78.8億元, 同比增長18.9%, 高於全國7.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786.1億元, 同比增長41.3%, 高於全國19.4個百分點, 達到了近4年來最快增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0.33元, 同比減少0.26元, 低於全國平均4.93元。

二是新舊動能轉換“變”快。 全省重點行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較去年提高9.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較去年提高5.4%;全省共12家獲得工信部兩化融合貫標試點,

較去年新增5家。

三是工業產業“變”綠。 在政策倒逼下, 2016年我省已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間壓減220萬噸粗鋼產能任務, 並通過國家驗收。 通過有序化解過剩產能, 穩妥實施產能置換, 化解水泥產能50萬噸、電解鋁產能2.63萬噸。

四是創新水準“變”高。 全省共立項建設9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1家企業技術中心, 新建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 1家大學科技園, 8家省級眾創空間, 為企業科技水準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指導幫扶, 全年新增入統的高新技術產業企業較去年實現翻番。

在1月19日發佈的貴州2017年主要經濟資料中,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304.8億元, 同比增長9.5%, 增速高於全國水準2.9個百分點。 分經濟類型看, 大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

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11.9%,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29.1%。 分行業看, 19個重點監測的工業行業中, 16個行業保持增長, 8個行業增加值增速達到兩位數。 資料表明, 貴州省的產業經濟發展尤其是實體經濟的發展取得比較突出的成效。

據瞭解, 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事關全省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6年2月, 貴州省委、省政府研究出臺《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的意見》。 同年8月12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實施“千企改造”工程促進工業全面轉型升級方案》。 從長遠看, “千企改造”工程是推動貴州省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招”;從短期看, “千企改造”工程是拉動投資的“關鍵棋”。 全省上下也比照成立相應組織機構,

一場自上而下的“千企改造”工程在全省全面展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