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行書講了1600年,當代行書大家用大半生的經驗總結了八點

書法帖學和碑學的提出, 應該是字康有為開始。 清代書法家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提出“帖學”和“碑學”兩個概念, 康有為對帖、碑兩種書學理論以及創作流派體系的高度概括。

“帖學”在清代中期以前一直佔有書壇的重要主導地位。 它主要是以傳承楷書、行書以及草書為主的書風, 書法史上帖派主要建立在對於王羲之父子的書法推崇上, 學習行書王羲之是不可能繞過的。 歷史上的所有行書大家都從王羲之哪裡汲取了養分, 形成自己的風格。

自王羲之之後, 行書講了1600年, 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先生用大半生的經驗, 學習王羲之行書總結了八點, 就是張旭光先生著的《行書八講》。

當代書法大家、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先生高度評價了《行書八講》這本書, “經驗管用、可信、值得推廣”。

歐陽中石

張旭光曾擔任中書協副秘書長, 是當代書壇公認的行草書大家, 也是行草書領軍人物, 尤其是得二王真味, 被稱為“破解王羲之密碼”的書法大家。 《行書八講》凝聚了張先生30多年的行草書創作和教學成果。 本書突破性地提出學書可從行書入手, 行書從二王入手, 二王行書由《集王羲之聖教序》入手的觀點, 對傳世行書經典《集王羲之聖教序》,

做了系統梳理和深入細緻的解析。

《行書八講》作為循序漸進的行書教材, 優勢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行書八講》這本書提出的“創作三段論”, 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怎樣從臨摹轉向創作的問題, 為臨摹日深者走向創作提供了參考, 架起了橋樑, 很有實用價值。

二、 該書對王羲之行書筆法之“方與圓”的分析、應用, 對結構之“形與勢”的分析應用比較透徹, 概括比較准, 分類比較細。 尤其在與楷書筆法、結構的對比中, 揭開了王羲之行書的密碼, 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與享受的氛圍。

張旭光 書法講座教材系列 親手毛筆簽名 行書八講 限量收藏版 ¥198 領5元券

三、《行書八講》對行書的臨摹給出了一個好的、能見成效的方法, 即“分析比較法”, 帶領學書者分析起筆, 分析“方與圓”, 分析“形與勢”, 然後下筆。 這樣能保證學書者下筆有由, 起筆自信, 並且有了自己校正自己的標準, 對於學書有成者亦有啟發作用。

張旭光行書以《聖教序》為例,講授行書學習方法

四、《行書八講》提出的“行書學習之路”,是作者學習、研究、實踐王羲之行書30多年的心血和經驗的總結,很實用。學習行書自王羲之入手,學王羲之自《聖教序》入手,符合循序漸進的認識論原則,適合初學,容易見成效。不少院校近年來在行書教學上參考了這一學習路線。

五、《行書八講》既通俗、實用,又有較強的學術價值,如對“為何在東晉時期出現了行草書高峰,以後再也未超越”的解釋,發前人所未發;如行書結構的“閉合性規律”,對於把握行書結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再如,行書的核心是“瀟灑”,人生的瀟灑;行書的神采主要來源於“變化”,姿勢、起筆、收筆、速度及墨色的變化等等,都很有見地,給人啟發。

張旭光進行行書教學

《行書八講》,是張旭光研究“二王”帖學幾十年的心血和經驗,張旭光先生不遺餘力推動中國書法教育的發展,把自己幾十年的經驗奉獻給行書學習者。有了《行書八講》這本書,學習行書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張旭光行書以《聖教序》為例,講授行書學習方法

四、《行書八講》提出的“行書學習之路”,是作者學習、研究、實踐王羲之行書30多年的心血和經驗的總結,很實用。學習行書自王羲之入手,學王羲之自《聖教序》入手,符合循序漸進的認識論原則,適合初學,容易見成效。不少院校近年來在行書教學上參考了這一學習路線。

五、《行書八講》既通俗、實用,又有較強的學術價值,如對“為何在東晉時期出現了行草書高峰,以後再也未超越”的解釋,發前人所未發;如行書結構的“閉合性規律”,對於把握行書結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再如,行書的核心是“瀟灑”,人生的瀟灑;行書的神采主要來源於“變化”,姿勢、起筆、收筆、速度及墨色的變化等等,都很有見地,給人啟發。

張旭光進行行書教學

《行書八講》,是張旭光研究“二王”帖學幾十年的心血和經驗,張旭光先生不遺餘力推動中國書法教育的發展,把自己幾十年的經驗奉獻給行書學習者。有了《行書八講》這本書,學習行書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