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點清末十大武術宗師:黃飛鴻,霍元甲誰是NO1

中國是武術之鄉, 從古至今, 武林高手層出不窮, 比如宋太祖趙匡胤, 創出“太祖長拳”, 後來的戚繼光和俞大猷等都是武林高手。 在很多武俠小說裡, 高手神出鬼沒, 武功驚天動地, 雖然有所誇張, 但也說明武林文化深入國人骨髓。

今天, 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清末十大武林高手, 看看那個烽火硝煙的動盪年代, 中華大地上產生哪些挑戰人類極限的武術高人。

第一個, 董海川

董海川(1797年—1882年)生於清代嘉慶年間, 原名董明魁, 清朝河北省文安縣人, 著名武術家, 曾在九華山雲盤老祖門下學藝。

他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擅長技擊, 鐵砂掌、太極拳都不是他的對手。 主要成就是:威名震河朔, 創立和傳播八卦掌。

第二個, 王正誼

王正誼(1844年—1900年), 字子斌, 祖籍河北滄州, 京師武林名俠。 因他拜李鳳崗為師, 排行第五, 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 德義高尚, 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

和譚嗣同是好友。

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 曾支持維新, 靖赴國難, 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 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 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第三個, 黃飛鴻

黃飛鴻(1856年-1925年), 原名黃錫祥, 字達雲, 號飛鴻,

幼名飛熊, 生於佛山市南海縣, 是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師, 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 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著名中醫。

他平生絕技有雙飛砣、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羅漢金錢鏢等。 因其尤精虎形諸勢, 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 其中“佛山無影腳”因為影視劇,

而廣為流傳。

第四個, 霍元甲

霍元甲(1868-1910), 天津人, 愛國武術家, “迷蹤拳”第七代傳人。 1909年揚名上海, 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 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 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1910年, 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余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 敗在霍的手下,

日本人奉以酒筵, 席間見霍嗆咳, 推薦日本醫生為其治療, 最終中毒身亡, 疑是被日本人下毒害死。

第五個, 王子平

王子平(1881年-1973年), 河北滄州人, 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 受家風影響, 王子平自幼習武, 擅長查拳與太極, 龍泉劍, 有“神力千斤王”之稱。

他曾先後挫敗過“世界第一大力士”俄國康泰兒、西方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等。 1923年(民國12年)創辦中國武術社,還自創“青龍劍”。

第六個,杜心武

杜心五(1869一1953),名慎媿,出生於湖南省慈利縣,人稱南北大俠,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是自然門開山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也是自然門第二代掌門人。

曾擔任宋教仁、孫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鏢。因為其身材瘦削,被稱為俠骨。在日本留學時,曾經飛腿打敗相撲,又被稱為神腿。1953年7月8日,八十四歲的杜心五在打坐時安然去世。

第七個,韓慕俠

韓慕俠(1877-1947),天津津南區大韓莊人,形意拳、八卦掌大師,曾先後隨張占魁、應文天等九位師傅習武,編采百家而獨具一幟。

韓慕俠將形意拳、八卦掌融會貫通,自成一派。民國元年創建天津中華武士會,他是電影《武林志》裡東方旭的原形。

第八個,李存義

李存義(1847-1921),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河北深縣人。少年時就長習長短拳技,中年師形意拳名家劉奇蘭學藝,後至京與程廷華等為友,並兼從董海川習八卦掌。

1900年,以53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志授徒。宣統三年(1911),與葉雲表在津創辦中華武士會。後任教上海精武體育會、南洋公學院(交通大學前身)等地。生前于北方武術界威望甚高。

第九個,孫祿堂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河北順平縣北關人,孫式太極拳暨孫門武學創始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武神,萬能手,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技擊高手的聯合挑戰。

第十個,尚雲祥

尚雲祥(1864年-1937年),武術家,形意拳大師,尚氏形意拳創始人。尚雲祥先拜李存義為師,後得郭雲深真傳。

他體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卻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氣打”及實戰武功名震武林。曾被清朝大內總管李蓮英聘請護院,曾在李存義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

1923年(民國12年)創辦中國武術社,還自創“青龍劍”。

第六個,杜心武

杜心五(1869一1953),名慎媿,出生於湖南省慈利縣,人稱南北大俠,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是自然門開山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也是自然門第二代掌門人。

曾擔任宋教仁、孫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鏢。因為其身材瘦削,被稱為俠骨。在日本留學時,曾經飛腿打敗相撲,又被稱為神腿。1953年7月8日,八十四歲的杜心五在打坐時安然去世。

第七個,韓慕俠

韓慕俠(1877-1947),天津津南區大韓莊人,形意拳、八卦掌大師,曾先後隨張占魁、應文天等九位師傅習武,編采百家而獨具一幟。

韓慕俠將形意拳、八卦掌融會貫通,自成一派。民國元年創建天津中華武士會,他是電影《武林志》裡東方旭的原形。

第八個,李存義

李存義(1847-1921),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河北深縣人。少年時就長習長短拳技,中年師形意拳名家劉奇蘭學藝,後至京與程廷華等為友,並兼從董海川習八卦掌。

1900年,以53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志授徒。宣統三年(1911),與葉雲表在津創辦中華武士會。後任教上海精武體育會、南洋公學院(交通大學前身)等地。生前于北方武術界威望甚高。

第九個,孫祿堂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河北順平縣北關人,孫式太極拳暨孫門武學創始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武神,萬能手,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技擊高手的聯合挑戰。

第十個,尚雲祥

尚雲祥(1864年-1937年),武術家,形意拳大師,尚氏形意拳創始人。尚雲祥先拜李存義為師,後得郭雲深真傳。

他體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卻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氣打”及實戰武功名震武林。曾被清朝大內總管李蓮英聘請護院,曾在李存義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