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000年前地理變化,北方出現一個通道,宋明因此滅亡!

以前我們鄙視大宋、大明, 怪這兩朝無能, 先後被金、清所滅。 其實不是宋、明無能, 是天地對宋、明不仁, 對東北蠻族開放了遼西走廊(秦皇島-錦州一線), 導致中原王朝被滅。

從夏商周開始, 華夏民族開始建立國家, 中原民族的王朝都是以農耕立國。

經過500年春秋戰國混戰之後, 秦朝統一天下。 秦朝疆域東至東海, 西到隴西, 北至長城一帶, 南達南海。 秦朝的疆域, 涵蓋了中原民族核心區域。 這些區域土地肥沃, 適合農業, 能夠建立城市和行政區管理。

北宋疆域東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為界。

北宋和秦朝相比, 北方疆域少了不少, 尤其是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傳統上是農耕區域, 適合建立行政區, 更重要這裡是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個天然屏障。 失去了燕雲十六州, 北方的強大騎兵就可以在華北縱橫馳騁, 中原地區將無險可守。 後晉石敬瑭出賣了燕雲十六州, 北宋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同遼作戰謀求收復, 最終金國也是從這裡出兵滅亡了北宋。

燕雲十六州就這麼重要?為什麼宋朝以前這裡沒有過大的戰爭?一個意想不到的原因竟然是地理變遷, 北宋以後沿著渤海邊出現了一條遼西走廊!

遼西走廊亦稱榆(渝)關走廊。 位於今遼寧省錦州市與河北省山海關之間,

東臨遼東灣, 西依松嶺山, 西南-東北走向, 長約185公里, 寬8~15公里。 走廊背山面海, 丘陵起伏, 形勢險要, 是溝通山海關內外的重要通道。

遼金之前遼西走廊不通。 秦時遼西走廊未貫通, 馳道到這裡只能通到碣石(葫蘆島綏中)。 秦漢至隋唐各朝, 從中原到東北的主要路線是出榆關再順大淩河谷經建昌(現葫蘆島所轄)、朝陽轉而向東到東北重鎮遼陽。

唐朝時期還記錄遼河下游有“遼澤泥潦,車馬不通”, “遼東以西水潦壞道數百里”。

西元10世紀契丹興起, 在西遼河上游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利用俘掠來的漢人進行開墾, 草原變成農田, 使遼河含沙量漸增, 海岸伸展逐漸顯著。 另外地理變遷, 這一代地勢抬高, 逐漸成為陸地。 遼寧營口市在明末清初還是遼河口外一沙島, 到19世紀20~30年代才與大陸相連。

唐朝以前, 中原民族向北防禦, 主要依靠長城防線, 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等關口是北方草原通向中原的要道, 山道幾個地方一堵, 千軍萬馬也過不來。 而且燕山山脈中的山路險峻,

無路迂回, 到處可能被伏擊, 敵軍輕易也不敢來。 可是到了北宋時候, 秦皇島-錦州一線貫通了。

從錦州到秦皇島大約200公里全是平地, 敵方騎兵數日間就可以進入華北平原, 不過, 此時燕山的關口在遼國手中, 遼國沒必要繞道秦皇島南下, 所以該通道的軍事價值沒有顯現。 當北宋與女真一起滅了遼國之後, 女真佔領了秦皇島附近, 遼西走廊一下子就成為攸關北宋生死的軍事要道了。 北宋收回幽雲十六州, 鞏固北方防禦, 沒想到上天又給了蠻族遼西走廊, 比燕山小道好走百倍, 真是天滅中原啊。

1123年七月前遼國將領、金國平州(今秦皇島市盧龍縣, 在山海關以西)留守張覺以平州降宋, 完顏闍母、完顏宗望從錦州出發前往討伐, 打敗張覺。 1125年8月, 完顏宗望率軍自平州攻燕山府, 滅宋戰爭開始。 西元1126年1月, 于白河(今北京密雲縣白河峽谷)和古北口(今密雲縣古北口鎮)大敗宋軍;兩天后, 宋將郭藥師降, 宋燕山府防衛崩潰。 公北宋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四月, 金兵擄走徽、欽二帝及宗室、宮人四百餘人北返, 北宋至此滅亡。

到了明朝,這條通道更加便利好走,殘餘的蒙元勢力經常從這裡襲擊大明。明太祖下決心在永平府境內重修長城,增設關口駐防。今天的山海關即此時所建。但是防禦的方向多了,兵力也被迫分散,明末終於被滿洲人攻破。(滿洲人忽而從古北口、喜峰口進攻,忽而從遼西走廊進攻,導致大明分兵駐守),假如明朝末年這條通道沒了,滿洲人要想從燕山攻破北京的防禦體系,可謂癡心妄想。

明末在錦州,寧遠,山海關一線長期與滿清長期對峙,打了很多仗。遼西走廊屬於平原,適合騎兵作戰,明朝本身就被動;後期滿清與蒙古結盟,繞道長城防線突進明朝境內,明朝更加被動;明亡以後滿清入關還是經山海關,進入後直撲北京。

地球地理環境的一個小小變遷,導致了遼西走廊的出現,進而影響了中原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對戰形勢。華夏民族二次亡於北方異族,導致文明倒退,這是可悲啊!

北宋至此滅亡。

到了明朝,這條通道更加便利好走,殘餘的蒙元勢力經常從這裡襲擊大明。明太祖下決心在永平府境內重修長城,增設關口駐防。今天的山海關即此時所建。但是防禦的方向多了,兵力也被迫分散,明末終於被滿洲人攻破。(滿洲人忽而從古北口、喜峰口進攻,忽而從遼西走廊進攻,導致大明分兵駐守),假如明朝末年這條通道沒了,滿洲人要想從燕山攻破北京的防禦體系,可謂癡心妄想。

明末在錦州,寧遠,山海關一線長期與滿清長期對峙,打了很多仗。遼西走廊屬於平原,適合騎兵作戰,明朝本身就被動;後期滿清與蒙古結盟,繞道長城防線突進明朝境內,明朝更加被動;明亡以後滿清入關還是經山海關,進入後直撲北京。

地球地理環境的一個小小變遷,導致了遼西走廊的出現,進而影響了中原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對戰形勢。華夏民族二次亡於北方異族,導致文明倒退,這是可悲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