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融資線月報:開年監管形勢嚴峻,民間貼現危機重重

央行1月12日公佈的2017年12月份金融信貸資料顯示, 12月新增貸款腰斬, M2增速再創歷史新低。

■12月末, M2同比增長8.2%, 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個和3.1個百分點。

據初步測算, 2017年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全年同比少增, 下拉M2增速超過4個百分點。 M2增速迭創歷史新低, 主要反映了在去杠杆和金融監管逐步加強背景下, 金融部門內部資金迴圈和嵌套減少, 由此派生的存款減少。 此外, 2017年財政性存款較上年多增, 也暫時性地產生下拉M2。 隨著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進一步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 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

■12月新增信貸5844億元, 大幅低於11月新增1.12萬億水準。 年底銀行貸款額度不足和監管去杠杆因素造成了信貸規模較低。 不過, 2017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3.53萬億元, 則再創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全年企業短期、中長期貸款規模均出現回升。

據分析, 企業貸款增加較快可能因為在系列監管政策引導下金融加大了對實體的支援力度, 同時也與企業利潤改善也有一定關係。 在去杠杆過程中信用債發行明顯減少, 很多融資需求回歸貸款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2017年全年,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年多1.63萬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 基本符合預期, 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較大。 其中, 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大幅多增。 全年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加5364億元, 比上年多增2.49萬億元。 2017年社融資規模19.4萬億元增量中, 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由負轉正、共計6364億元, 占比2.8%, 而2016年占比僅為-11%, 對社融增量由拖累變為正貢獻。 究其原因, 或與銀行壓縮表內票據貼現以騰挪貸款額度有關。

此外, 票據風險事件頻發及監管越來越嚴, 也使得銀行持票意願下降。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 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 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因此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會加強預調和微調的操作節奏,

確保市場流動性穩定可控。 不過, 隨著通道業務監管進一步推進、趨嚴, 表外業務回歸表內, 將對銀行體系資本補充帶來壓力。 特別是存款增速在大幅下降, 不利於銀行信貸規模增長, 社會融資可得性因之降低。 因此, 從中長期來看, 貨幣政策或也要兼顧市場的實際需求, 適度注入更多流動性來對沖利率上升造成的影響。

跨年後, 儘管央行公開市場連續暫停操作, 且有巨量逆回購滾動到期, 疊加MLF到期及繳稅繳准等因素, 但資金面在財政投放效應及央行"定向降准+CRA"新工具的實施下, 總體呈現出持續寬鬆的態勢。 跨過年末時點, MPA及年終考核結束, 額度、指標限制解開, 配合資金寬鬆,

使得直貼市場上收票動力充足, 交易日趨活躍。 再加上2018年稅收新規的實施, 直貼價格在月初出現一波合理的走低。 不過, 隨著農曆新年的逐步臨近, 市場貼現需求也是水漲船高, 市場票量充足。 供大於求的情況下, 直貼利率和歷年春節前一樣, 維持了震盪上行的走勢。 直至月末時, 在大行帶動下, 各行積極收票, 以期持有跨年票來擴大利差收益。 最終, 市場轉直貼價格在月底以一波快速下行收尾。

融資線承兌匯票貼現報價服務平臺資料顯示, 2018年1月電票國股報價在4.74%-5.50%, 均價5.05%, 較去年12月份上漲18.78bp。

電票國股日線圖

電票國股月線圖

回顧2018年第一個月份,發生了哪些大事並將影響到未來票據市場的發展呢?

地方GDP紛紛"擠水分",全國總體經濟增長好于預期

新年伊始,在國家統計局還未公佈2017年宏觀經濟資料之前,內蒙、天津等全國多個省份正在主動給自己的GDP"擠水分",而早在去年遼寧就已經承認經濟資料造假,表示部分區縣"摻水"20%至30%,而近日內蒙古給出的數位是"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注水了40%"。

就在各界對全國總體的經濟增長資料產生疑慮時,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等重磅經濟資料顯示,我國經濟總量已從2012年的54萬億元穩步增長到了82.7萬億元。

主要資料包括: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

▲全年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年增長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

▲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63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629815億元,比上年增長4.8%。新開工專案計畫總投資 519093億元,增長6.2%。

▲全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9799億元,比上年增長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178654萬平方米,增長7.0%。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增長7.7%。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增長13.7%。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5508萬平方米,增長15.8%。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

▲全年進出口總額277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的態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018年《經濟藍皮書》預計,2018年我國GDP增長率為6.7%,不會發生"硬著陸"。因為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基礎和許多有利條件,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發展品質和效益望持續提升,中國經濟將在新常態下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銀監會"三三四十"大檢查收官,更多更嚴厲的處罰還在後頭

進入新一年,銀監會於2017年3月末啟動轟轟烈烈的"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公佈了收官結果,在防風險、強監管的背景下,共查出問題5.97萬個,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

在"三違反"的檢查中,票據業務涉及問題金額1.98萬億元。在"三套利"檢查的銀行資金空轉問題中,票據涉及金額6361.45億元,占問題涉及金額的67.6%。

強監管伴隨著強問責。銀監會資料顯示,2017年,銀監會系統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452件,其中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29.32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547名,其中罰款合計3759.4萬元,對270名相關責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銀行業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除此,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問責處理共計16.7萬人次。

新年第一個月,監管問責的力度並未見絲毫減弱,反而愈演愈烈。據統計,新年以來各級銀監部門公佈行政罰單(含2017年作出的處罰決定但在2018年公佈)共計491張,井噴至去年同期的2.5倍,平均每天16張。各地銀監局(不包括銀監分局)今年新開的罰單中,共計罰沒資金近6.5億元,超去年的五分之一。梳理發現,票據業務、房地產業務成為受罰的重災區。其中浦發銀行成都分行775億元空殼企業授信事件和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79億元票據資金套取事件格外引人注目。前者涉案及處罰金額巨大前所未有,後者處罰機構數眾多前所未有。

為切實規範銀行業經營行為,持續推動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向縱深發展,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1月13日晚間,銀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

《通知》將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以及影子銀行作為2018年整治重點,繼續推進金融體系內部去杠杆、去通道、去鏈條。在8個方面22條重點工作中《通知》提到了"違規開展票據業務",包括:

▲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業務;

▲滾動迴圈簽發銀行承兌匯票,以票吸存,虛增資產負債規模;

▲違規辦理不與交易對手面簽、不見票據、不出資金、不背書的票據轉貼現"清單交易"業務;

▲違規通過"即期賣斷+買入返售+遠期買斷"、假買斷或賣斷、附回購承諾、逆程式操作等方式,規避監管要求;

▲違規辦理商業票據業務;

▲違規將票據資產轉為資管計畫,以投資代替貼現,減少資本計提;

▲違規與票據仲介、資金掮客合作開展票據業務或票據交易等。

1月25日至26日,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召開,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會議強調防範化解十大金融風險:

一是著力降低企業負債率,推動企業結構調整和兼併重組,嚴格控制對高負債率企業融資,建立聯合授信和債權人委員會兩項機制,加快不良貸款處置速度。

二是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點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過快增長,打擊挪用消費貸款、違規透支信用卡等行為,嚴控個人貸款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

三是繼續壓縮同業投資,將特定目的載體投資作為監管檢查重點,對委外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

四是嚴格規範交叉金融產品,推動銀行及早開始理財業務轉型,逐步壓縮銀信類通道業務,嚴格執行新近發佈的委託貸款管理辦法。

五是大力整治違法違規業務,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

六是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做好非法集資案件處置協調,推動儘快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七是清理規範金融控股集團,推動加快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

八是有序處置高風險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制定並有效實施風險壓降規劃和應急預案,多管齊下有效化解個案風險。

九是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嚴肅查處各類違規房地產融資行為。

十是主動配合地方政府整頓隱性債務。

總體來看,這次會議的不少內容此前已有提及。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行政上有所要求之外,黨風廉政建設近期也融入到了"防風險、治亂象"監管工作中。1月26日-27日,銀監會召開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會議上,中央紀委駐銀監會紀檢組組長、銀監會黨委委員李欣然對2018年銀監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紀檢監察工作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要求全系統以嚴問責做實強監管,將防風險、治亂象等監管重點工作落到實處。

從銀監會和中紀委的新年工作部署來看,銀行業監管及防金融風險工作已經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監管層、決策層有非常強烈的訴求,就是讓金融回歸本源,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

2018年資金價格上漲正從金融市場加速向實體企業傳導

新年剛開始,從多家銀行瞭解到,2018年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FTP)普遍上漲,最高的一年期貸款FTP高達5.1%,較同期央行基準利率上浮17%。

"這還只是我們的資金價格,實際上還要考慮增值稅、風險成本、管理成本和費用,我們放給客戶的一年期利率基本要6.5%以上。而且這個價格還不賺錢,沒什麼績效。"某股份行分行對公業務人士表示。該股份行人士以其所在的中部城市為例,現在能從銀行貸到款的中小企業,資金成本基本在9%-10%。

自2015年五次降息後,央行規定的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紋絲不動,但市場貸款利率中樞明顯上升。從央行2017年前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截至2017年9 月末, 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86% ,即基準上浮35%。

更為關鍵的是,銀行新增貸款額度也已告急。

某城商行人士表示,一些銀行的廣義信貸增速(MPA考核指標)超出考核標準,實際上今年年初根本不操心"開門紅"問題,維持存量即可,甚至還要縮表。該行人士表示,目前的業務思路是,所有新增貸款額度優先滿足零售,主要是個人經營性貸款。

不僅是中小銀行貸款缺額度,大行也面臨相似情況。某國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今年貸款額度緊張,截至目前投放的房貸規模才是去年一季度(計畫)的4%。

多名銀行人士表示,今年會控制地方政府融資,但對於企業的投放仍將比較謹慎。從期限來看,中長期貸款也屬被壓降範疇。

多名股份行中層人士表示,商業銀行本身是賺期限錯配的錢,但今年難以像往常一樣去做大的錯配,一方面由於《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等文件對流動性的加碼監管,另一方面在價格上,期限利差嚴重縮窄,甚至倒掛。

某電商財務負責人表示,目前在銀行貸款的企業,銀行普遍希望強化存款或結算合作。就其所在企業而言,因為跨境業務有外匯結匯需求,銀行也很歡迎,可以提高其中收益。

該負責人還表示,目前也有一些以科技金融為導向的銀行對風險敞口的容忍度相對高一些,比如一些有訂單、有市場的企業,雖然目前還不賺錢,但是預計未來現金流不錯的,銀行也傾向做基本戶和工資代發。

票交所下一階段要做些什麼工作?

作為票據市場金融基礎設施,上海票據交易所自2016年12月成立以來,走過了系統與制度建設的初期階段,接下來將在技術、監管、服務等多個方面負擔起發展的使命。

1月10日,票交所網站轉發了《中國金融》刊登的票交所董事長宋漢光署名文章,透露出下一階段上海票據交易所將要做的各項工作:

一是加快系統開發推廣。在前期實現再貼現業務系統投產上線和完成ECDS系統遷移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推進中國票據交易系統和ECDS系統的功能優化和完善,確保後續版本按時上線和平穩運行。做好紙電票業務融合相關測試和驗證工作,積極穩妥按期實現系統上線。

二是加強統計研究。推進資料倉庫建設,為票據市場參考利率、估值等資料產品研發奠定基礎。承接中國票據網,做好統計資料和資訊產品展示規劃。探索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票據收益率曲線。

三是完善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綜合、財務、人事及保密、內審等制度體系,以制度為基礎規範內部管理,加強績效考核。立足風險防控,加強紀檢工作與內審監督。

四是加強隊伍建設。優化完善"三定"方案,強化員工日常管理和綜合考核評價。加強新入職員工的培訓和管理。充分發揮工會、團委的作用。

五是做好市場宣傳和參與者培訓工作。廣泛宣傳上海票據交易所的目標定位、功能作用、中長期規劃及前瞻思考等,發揮導向作用,引領票據市場發展。拓展培訓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市場參與者儘快適應上海票據交易所成立後制度規則、盈利模式、市場格局等各種變化。

展望未來,票交所將以防範風險為核心,不斷完善制度,推動監管協調,推動構建票據市場自律管理機制,完善票據市場監測管理體系,全力提升精細化和專業化水準,增強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將上海票據交易所建設成為中國票據領域的登記託管中心、交易中心、創新發展中心、風險防控中心、資料資訊研究中心。

ECDS系統和票據交易系統將並行運作,一大波系統、制度、流程改造進行中

1月17日,上海票據交易所發佈《關於印發《紙電票據交易融合第二階段業務方案》和《電子商業匯票系統與直連系統參與者系統互聯規範V2.0》的通知(票交所發【2018】5號)》。通知顯示,上海票據交易所定於10月8日投產上線紙電票融合第二階段,屆時,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簡稱"ECDS系統")與中國票據交易系統(簡稱"票據交易系統")將一同為票據市場參與者提供票據服務。金融機構要接入ECDS系統,必須向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提交接入申請,獲得初審批復後,經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工程驗收,票交所再向其發送正式接入通知,辦理後續接入流程。

這是票交所2018跨年後第一次集中發佈公告,涉及直連介面專案上線投產時間表、紙電融合二階段投產計畫,以及電票系統接入的操作規程,內容相當接地氣,是票交所未來發展的主要技術支撐,將引導2018年票據業務進入新模式、新形態。

根據分工,ECDS主要負責電票貼現和貼現前業務,票據交易系統則負責處理電票交易及其他貼現後業務。

1月29日,中國票據交易系統直連介面上線投產成功。首批直連接入中國票據交易系統的有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郵儲銀行、恒豐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廣州銀行、長沙銀行、中原銀行、中石化財務公司、美的財務公司、一汽財務公司、申能財務公司和中信證券等共20家會員單位、7510家系統參與者,涵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財務公司、證券公司等多種類型的市場參與者。

在現有系統基礎上進行全國性融合改造後,10月8日後紙票和電票在交易環節規則將保持同步,紙電融合的完成將開啟票據市場交易環節的合體。

不過,《紙電票據交易融合第二階段業務方案》的下發對商業銀行來說,意味著2018年又有一大波系統、制度、流程的改造工作,難免會有些因不適應而造成的干擾,對此,相關市場參與者應隨時注意票交所的動態通知,積極應對實際操作中可能會產生的技術與流程問題。

被判"非法經營罪"?!票據仲介被推上風口浪尖

1月上中旬,河南省安陽市文峰區人民法院一紙刑事判決書,將票據仲介這一群體推上了風口浪尖。案件中,票據仲介人齊某被法院認定違反金融管理制度,介紹、説明部分機構對銀行承兌匯票進行非法貼現,貼現票據金額共計9800萬元,並從中獲利13802元,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經營罪。最終,齊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0000元。

從判決書涉及的企業、銀行、仲介等多個對象來看,"非法經營票據"或是某系列案件中的一個部分,但考慮到這一判決結果或會成為日後類似案件的司法依據,票據貼現市場在保障缺失的情況下前途叵測。

由於民間票據貼現效率較高,滿足市場快速運轉的需求,並且民間票據市場相較于金融機構的貼現率較低,可以降低企業貼現的成本。因此,目前票據市場上沒有真實交易關係的融資性票據實際大量存在,從另一個層面反映了市場對於票據融資功能的客觀需求。

在當前及以後相當長時間內,金融去杠杆、防風險將成為常態,傳統的票據仲介服務模式在嚴監管環境下法理保障的基礎偏於薄弱,因此,民間票據貼現參與者要提高對自身經營行為性質和風險的認識,提高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此外,融資線也呼籲有關部門,儘快完善《票據法》,允許合理的融資性票據存在並使其合法化。同時,依託票交所系統建立票據失信懲戒機制,通過剝奪不當拒付債務人票據使用等權利,降低其企業信用,促使票據債務人自覺履行債務,維護票據市場秩序。

觸目驚心:1月背飛、假票事件層出不窮

過完2018年元旦,距離農曆春節還有一個半月,但市場上卻已經頻頻爆出票據詐騙事件,其中不少為電票背飛。據融資線平臺不完全統計,1月份票友圈內爆出了9起相對比較矚目的票據詐騙事件,涉事金額超3000萬元。

一直以來,"先打款還是先背書"這個問題都是企業間票據交易的難題,這種票款分割的交易方式,往往隱含了背書後無法收到款項的和打款後沒有收到背書票據的風險。而這種風險背後的原因包括:

(1)交易系統的問題:在ECDS系統中。對銀行體系來說,背書和付款是同時的,不存在先後問題,但企業間背書由於考慮到背書並非一定會發生資金往來,企業間的背書和打款需要獨立操作,因此就出現了"先打款還是先背書"的大難題。

(2)一些企業或仲介經常出現為了省事兒,微信+電話+網銀,就完成了整個交易過程的情況。

1月份頻發的票據背飛(假票)事件中,相關業務就是通過"微信+電話+網銀"的方式進行操作的。特別是快過年了,仲介不免有些急於求成,忽視了交易風險。其實歸根到底,有些仲介缺乏風險防範意識,業務風控能力也比較薄弱,給詐騙分子以可趁之機。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微信群內活躍的詐騙分子往往以團夥合作的方式實施詐騙,手段隱蔽,危害極大。

融資線提醒,不要輕易相信低息貼現,對貼現企業背書前先查驗對方帳號資金餘額,確保對方有償付能力,對貼票企業要注意審查其交易背景和資質。對於不熟悉的交易對象儘量進行當面操作,出現問題當場解決。另外,密切關注行業黑名單,避免與黑名單企業進行交易。

二月份恰逢農曆春節,節日前後資金面在央行保持穩健中性的態度下,料無大的波動。但須警惕節後的到期情況,以及臨時準備金安排的退出效應。

在經歷一月份銀監處罰升級加碼後,票據市場將面臨更為嚴苛的政策環境,總體規模或將繼續萎縮。而在民間貼現市場上,由於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範還不健全,再加上信用風險處於高危頻發狀態,不同機構的直貼業務將趨向冰火兩重天的格局。而直貼利率也將在貨幣利率中樞易上難下的趨勢下,繼續呈現高位運行。

在節日因素影響下,2月份預計開票和貼現規模都將走弱,總體市場供需較為平衡,票據價格在節日前或有一波向上的走勢,但幅度預期有限。

電票國股日線圖

電票國股月線圖

回顧2018年第一個月份,發生了哪些大事並將影響到未來票據市場的發展呢?

地方GDP紛紛"擠水分",全國總體經濟增長好于預期

新年伊始,在國家統計局還未公佈2017年宏觀經濟資料之前,內蒙、天津等全國多個省份正在主動給自己的GDP"擠水分",而早在去年遼寧就已經承認經濟資料造假,表示部分區縣"摻水"20%至30%,而近日內蒙古給出的數位是"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注水了40%"。

就在各界對全國總體的經濟增長資料產生疑慮時,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等重磅經濟資料顯示,我國經濟總量已從2012年的54萬億元穩步增長到了82.7萬億元。

主要資料包括: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個百分點。

▲全年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年增長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

▲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63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629815億元,比上年增長4.8%。新開工專案計畫總投資 519093億元,增長6.2%。

▲全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9799億元,比上年增長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178654萬平方米,增長7.0%。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增長7.7%。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33701億元,增長13.7%。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5508萬平方米,增長15.8%。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

▲全年進出口總額277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的態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2018年《經濟藍皮書》預計,2018年我國GDP增長率為6.7%,不會發生"硬著陸"。因為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基礎和許多有利條件,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發展品質和效益望持續提升,中國經濟將在新常態下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銀監會"三三四十"大檢查收官,更多更嚴厲的處罰還在後頭

進入新一年,銀監會於2017年3月末啟動轟轟烈烈的"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公佈了收官結果,在防風險、強監管的背景下,共查出問題5.97萬個,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

在"三違反"的檢查中,票據業務涉及問題金額1.98萬億元。在"三套利"檢查的銀行資金空轉問題中,票據涉及金額6361.45億元,占問題涉及金額的67.6%。

強監管伴隨著強問責。銀監會資料顯示,2017年,銀監會系統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452件,其中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29.32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547名,其中罰款合計3759.4萬元,對270名相關責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銀行業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除此,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問責處理共計16.7萬人次。

新年第一個月,監管問責的力度並未見絲毫減弱,反而愈演愈烈。據統計,新年以來各級銀監部門公佈行政罰單(含2017年作出的處罰決定但在2018年公佈)共計491張,井噴至去年同期的2.5倍,平均每天16張。各地銀監局(不包括銀監分局)今年新開的罰單中,共計罰沒資金近6.5億元,超去年的五分之一。梳理發現,票據業務、房地產業務成為受罰的重災區。其中浦發銀行成都分行775億元空殼企業授信事件和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79億元票據資金套取事件格外引人注目。前者涉案及處罰金額巨大前所未有,後者處罰機構數眾多前所未有。

為切實規範銀行業經營行為,持續推動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向縱深發展,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1月13日晚間,銀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

《通知》將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以及影子銀行作為2018年整治重點,繼續推進金融體系內部去杠杆、去通道、去鏈條。在8個方面22條重點工作中《通知》提到了"違規開展票據業務",包括:

▲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銀行承兌匯票業務;

▲滾動迴圈簽發銀行承兌匯票,以票吸存,虛增資產負債規模;

▲違規辦理不與交易對手面簽、不見票據、不出資金、不背書的票據轉貼現"清單交易"業務;

▲違規通過"即期賣斷+買入返售+遠期買斷"、假買斷或賣斷、附回購承諾、逆程式操作等方式,規避監管要求;

▲違規辦理商業票據業務;

▲違規將票據資產轉為資管計畫,以投資代替貼現,減少資本計提;

▲違規與票據仲介、資金掮客合作開展票據業務或票據交易等。

1月25日至26日,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召開,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會議強調防範化解十大金融風險:

一是著力降低企業負債率,推動企業結構調整和兼併重組,嚴格控制對高負債率企業融資,建立聯合授信和債權人委員會兩項機制,加快不良貸款處置速度。

二是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點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過快增長,打擊挪用消費貸款、違規透支信用卡等行為,嚴控個人貸款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

三是繼續壓縮同業投資,將特定目的載體投資作為監管檢查重點,對委外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

四是嚴格規範交叉金融產品,推動銀行及早開始理財業務轉型,逐步壓縮銀信類通道業務,嚴格執行新近發佈的委託貸款管理辦法。

五是大力整治違法違規業務,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

六是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做好非法集資案件處置協調,推動儘快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七是清理規範金融控股集團,推動加快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

八是有序處置高風險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制定並有效實施風險壓降規劃和應急預案,多管齊下有效化解個案風險。

九是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嚴肅查處各類違規房地產融資行為。

十是主動配合地方政府整頓隱性債務。

總體來看,這次會議的不少內容此前已有提及。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行政上有所要求之外,黨風廉政建設近期也融入到了"防風險、治亂象"監管工作中。1月26日-27日,銀監會召開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會議上,中央紀委駐銀監會紀檢組組長、銀監會黨委委員李欣然對2018年銀監會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紀檢監察工作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要求全系統以嚴問責做實強監管,將防風險、治亂象等監管重點工作落到實處。

從銀監會和中紀委的新年工作部署來看,銀行業監管及防金融風險工作已經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監管層、決策層有非常強烈的訴求,就是讓金融回歸本源,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

2018年資金價格上漲正從金融市場加速向實體企業傳導

新年剛開始,從多家銀行瞭解到,2018年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FTP)普遍上漲,最高的一年期貸款FTP高達5.1%,較同期央行基準利率上浮17%。

"這還只是我們的資金價格,實際上還要考慮增值稅、風險成本、管理成本和費用,我們放給客戶的一年期利率基本要6.5%以上。而且這個價格還不賺錢,沒什麼績效。"某股份行分行對公業務人士表示。該股份行人士以其所在的中部城市為例,現在能從銀行貸到款的中小企業,資金成本基本在9%-10%。

自2015年五次降息後,央行規定的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紋絲不動,但市場貸款利率中樞明顯上升。從央行2017年前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截至2017年9 月末, 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5.86% ,即基準上浮35%。

更為關鍵的是,銀行新增貸款額度也已告急。

某城商行人士表示,一些銀行的廣義信貸增速(MPA考核指標)超出考核標準,實際上今年年初根本不操心"開門紅"問題,維持存量即可,甚至還要縮表。該行人士表示,目前的業務思路是,所有新增貸款額度優先滿足零售,主要是個人經營性貸款。

不僅是中小銀行貸款缺額度,大行也面臨相似情況。某國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今年貸款額度緊張,截至目前投放的房貸規模才是去年一季度(計畫)的4%。

多名銀行人士表示,今年會控制地方政府融資,但對於企業的投放仍將比較謹慎。從期限來看,中長期貸款也屬被壓降範疇。

多名股份行中層人士表示,商業銀行本身是賺期限錯配的錢,但今年難以像往常一樣去做大的錯配,一方面由於《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等文件對流動性的加碼監管,另一方面在價格上,期限利差嚴重縮窄,甚至倒掛。

某電商財務負責人表示,目前在銀行貸款的企業,銀行普遍希望強化存款或結算合作。就其所在企業而言,因為跨境業務有外匯結匯需求,銀行也很歡迎,可以提高其中收益。

該負責人還表示,目前也有一些以科技金融為導向的銀行對風險敞口的容忍度相對高一些,比如一些有訂單、有市場的企業,雖然目前還不賺錢,但是預計未來現金流不錯的,銀行也傾向做基本戶和工資代發。

票交所下一階段要做些什麼工作?

作為票據市場金融基礎設施,上海票據交易所自2016年12月成立以來,走過了系統與制度建設的初期階段,接下來將在技術、監管、服務等多個方面負擔起發展的使命。

1月10日,票交所網站轉發了《中國金融》刊登的票交所董事長宋漢光署名文章,透露出下一階段上海票據交易所將要做的各項工作:

一是加快系統開發推廣。在前期實現再貼現業務系統投產上線和完成ECDS系統遷移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推進中國票據交易系統和ECDS系統的功能優化和完善,確保後續版本按時上線和平穩運行。做好紙電票業務融合相關測試和驗證工作,積極穩妥按期實現系統上線。

二是加強統計研究。推進資料倉庫建設,為票據市場參考利率、估值等資料產品研發奠定基礎。承接中國票據網,做好統計資料和資訊產品展示規劃。探索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票據收益率曲線。

三是完善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綜合、財務、人事及保密、內審等制度體系,以制度為基礎規範內部管理,加強績效考核。立足風險防控,加強紀檢工作與內審監督。

四是加強隊伍建設。優化完善"三定"方案,強化員工日常管理和綜合考核評價。加強新入職員工的培訓和管理。充分發揮工會、團委的作用。

五是做好市場宣傳和參與者培訓工作。廣泛宣傳上海票據交易所的目標定位、功能作用、中長期規劃及前瞻思考等,發揮導向作用,引領票據市場發展。拓展培訓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市場參與者儘快適應上海票據交易所成立後制度規則、盈利模式、市場格局等各種變化。

展望未來,票交所將以防範風險為核心,不斷完善制度,推動監管協調,推動構建票據市場自律管理機制,完善票據市場監測管理體系,全力提升精細化和專業化水準,增強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將上海票據交易所建設成為中國票據領域的登記託管中心、交易中心、創新發展中心、風險防控中心、資料資訊研究中心。

ECDS系統和票據交易系統將並行運作,一大波系統、制度、流程改造進行中

1月17日,上海票據交易所發佈《關於印發《紙電票據交易融合第二階段業務方案》和《電子商業匯票系統與直連系統參與者系統互聯規範V2.0》的通知(票交所發【2018】5號)》。通知顯示,上海票據交易所定於10月8日投產上線紙電票融合第二階段,屆時,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簡稱"ECDS系統")與中國票據交易系統(簡稱"票據交易系統")將一同為票據市場參與者提供票據服務。金融機構要接入ECDS系統,必須向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提交接入申請,獲得初審批復後,經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工程驗收,票交所再向其發送正式接入通知,辦理後續接入流程。

這是票交所2018跨年後第一次集中發佈公告,涉及直連介面專案上線投產時間表、紙電融合二階段投產計畫,以及電票系統接入的操作規程,內容相當接地氣,是票交所未來發展的主要技術支撐,將引導2018年票據業務進入新模式、新形態。

根據分工,ECDS主要負責電票貼現和貼現前業務,票據交易系統則負責處理電票交易及其他貼現後業務。

1月29日,中國票據交易系統直連介面上線投產成功。首批直連接入中國票據交易系統的有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郵儲銀行、恒豐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廣州銀行、長沙銀行、中原銀行、中石化財務公司、美的財務公司、一汽財務公司、申能財務公司和中信證券等共20家會員單位、7510家系統參與者,涵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財務公司、證券公司等多種類型的市場參與者。

在現有系統基礎上進行全國性融合改造後,10月8日後紙票和電票在交易環節規則將保持同步,紙電融合的完成將開啟票據市場交易環節的合體。

不過,《紙電票據交易融合第二階段業務方案》的下發對商業銀行來說,意味著2018年又有一大波系統、制度、流程的改造工作,難免會有些因不適應而造成的干擾,對此,相關市場參與者應隨時注意票交所的動態通知,積極應對實際操作中可能會產生的技術與流程問題。

被判"非法經營罪"?!票據仲介被推上風口浪尖

1月上中旬,河南省安陽市文峰區人民法院一紙刑事判決書,將票據仲介這一群體推上了風口浪尖。案件中,票據仲介人齊某被法院認定違反金融管理制度,介紹、説明部分機構對銀行承兌匯票進行非法貼現,貼現票據金額共計9800萬元,並從中獲利13802元,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經營罪。最終,齊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0000元。

從判決書涉及的企業、銀行、仲介等多個對象來看,"非法經營票據"或是某系列案件中的一個部分,但考慮到這一判決結果或會成為日後類似案件的司法依據,票據貼現市場在保障缺失的情況下前途叵測。

由於民間票據貼現效率較高,滿足市場快速運轉的需求,並且民間票據市場相較于金融機構的貼現率較低,可以降低企業貼現的成本。因此,目前票據市場上沒有真實交易關係的融資性票據實際大量存在,從另一個層面反映了市場對於票據融資功能的客觀需求。

在當前及以後相當長時間內,金融去杠杆、防風險將成為常態,傳統的票據仲介服務模式在嚴監管環境下法理保障的基礎偏於薄弱,因此,民間票據貼現參與者要提高對自身經營行為性質和風險的認識,提高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此外,融資線也呼籲有關部門,儘快完善《票據法》,允許合理的融資性票據存在並使其合法化。同時,依託票交所系統建立票據失信懲戒機制,通過剝奪不當拒付債務人票據使用等權利,降低其企業信用,促使票據債務人自覺履行債務,維護票據市場秩序。

觸目驚心:1月背飛、假票事件層出不窮

過完2018年元旦,距離農曆春節還有一個半月,但市場上卻已經頻頻爆出票據詐騙事件,其中不少為電票背飛。據融資線平臺不完全統計,1月份票友圈內爆出了9起相對比較矚目的票據詐騙事件,涉事金額超3000萬元。

一直以來,"先打款還是先背書"這個問題都是企業間票據交易的難題,這種票款分割的交易方式,往往隱含了背書後無法收到款項的和打款後沒有收到背書票據的風險。而這種風險背後的原因包括:

(1)交易系統的問題:在ECDS系統中。對銀行體系來說,背書和付款是同時的,不存在先後問題,但企業間背書由於考慮到背書並非一定會發生資金往來,企業間的背書和打款需要獨立操作,因此就出現了"先打款還是先背書"的大難題。

(2)一些企業或仲介經常出現為了省事兒,微信+電話+網銀,就完成了整個交易過程的情況。

1月份頻發的票據背飛(假票)事件中,相關業務就是通過"微信+電話+網銀"的方式進行操作的。特別是快過年了,仲介不免有些急於求成,忽視了交易風險。其實歸根到底,有些仲介缺乏風險防範意識,業務風控能力也比較薄弱,給詐騙分子以可趁之機。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微信群內活躍的詐騙分子往往以團夥合作的方式實施詐騙,手段隱蔽,危害極大。

融資線提醒,不要輕易相信低息貼現,對貼現企業背書前先查驗對方帳號資金餘額,確保對方有償付能力,對貼票企業要注意審查其交易背景和資質。對於不熟悉的交易對象儘量進行當面操作,出現問題當場解決。另外,密切關注行業黑名單,避免與黑名單企業進行交易。

二月份恰逢農曆春節,節日前後資金面在央行保持穩健中性的態度下,料無大的波動。但須警惕節後的到期情況,以及臨時準備金安排的退出效應。

在經歷一月份銀監處罰升級加碼後,票據市場將面臨更為嚴苛的政策環境,總體規模或將繼續萎縮。而在民間貼現市場上,由於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範還不健全,再加上信用風險處於高危頻發狀態,不同機構的直貼業務將趨向冰火兩重天的格局。而直貼利率也將在貨幣利率中樞易上難下的趨勢下,繼續呈現高位運行。

在節日因素影響下,2月份預計開票和貼現規模都將走弱,總體市場供需較為平衡,票據價格在節日前或有一波向上的走勢,但幅度預期有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