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白凱華:蒙古刺繡技藝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消失

​她曾經是一位新聞工作者, 2008年自興安廣播電臺退休後, 在烏蘭浩特市文化體育局的支持下, 她開始文化搶救、研究、傳承和創新工作。
烏蘭浩特市柏開花民族刺繡廠企業法人代表白凱華。
因幼時起隨母親學習刺繡、制鞋、服裝裁剪等, 在傳統服飾、刺繡方面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她開始把小時候的刺繡和傳統服飾變成退休後的創業路。
奧日雅瑪拉刺繡技藝源自母親講述的一則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 一位牧民放牧回到家後, 媳婦幫他整理衣靴時, 發現丈夫的靴子上紮著一根草。 她小心翼翼地將草拔出, 並很生氣的說“哼, 你嘲笑我做的靴子不夠結實, 那我就把你繡上去。 ”
借著兒時對奧日雅瑪拉刺繡的學習熱情和保護傳統文化的使命感, 頂著家有病患、孤身奮鬥的壓力, 白凱華開始為奧日雅瑪拉刺繡的傳承和推廣投入更多的精力。
2011年蒙古族奧日雅瑪拉刺繡技藝被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批准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
2014年柏開花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奧日雅瑪拉刺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這兩項殊榮的獲得, 敦促她於2012年註冊成立了民族刺繡廠。
企業初創, 各項工作都要親力親為。 不僅在原有的傳統單軌繡繡法上, 創新出書法繡、螺紋繡、多層繡、雙軌繡和梅花繡等技法, 同時製作了書法繡掛毯、民族服飾、艾葉養生枕、各種靠枕、工藝品等共計五大類三十餘件手工刺繡作品。
由於手工刺繡耗力耗時, 為保證按時完成訂單, 本人開始在曾經扶貧(服裝裁剪培訓)過的村屯裡尋找合作夥伴。 可即便如此, 還是因設備、人手不足, 與許多訂單擦肩而過。
如今的白凱華及其團隊為自己的創業設計了兩條路,
開發現代文創產品和打造傳統科爾沁服飾。
蒙古哈達嘎, 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產生, 1265年通過薩迦法王八思巴傳入西藏後, 於十六世紀中葉, 隨藏傳佛教的普及傳回到蒙古高原。 早期的蒙古哈達嘎兩端繡有花鳥、“吉祥如意”字樣。 但隨著歷史的變遷, “哈達嘎”這種寄託著祝福和吉祥的禮儀用品, 不僅失去了刺繡這種特點, 也漸漸成為了幾毛錢就可以買到的低質劣等產品, 與其所代表的含義遠遠不相匹配。
2017年, 企業開始恢復蒙古哈達嘎, 並對元代款式進行創新。 採用奧日雅瑪拉手工繡和電腦刺繡兩種方式, 在7種顏色的亮緞面料上點綴與時俱進的主題圖案, 縫製成高檔華麗的筒式哈達嘎,
並為其申請了“吉順”商標。
作為企業首批量產的代表性產品之一, 已經為葛根廟等單位訂制了專用的蒙古哈達嘎, 收入近萬元。 希望通過該產品的銷售和推廣提高企業在本地區、自治區範圍內, 乃至全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從而帶動其他產品的業績。
為使民族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 使科爾沁服飾與現代時尚款式更好結合, 相互促進, 柏開花於2016年創辦了科爾沁服飾製作傳承基地。 未來, 白凱華在恢復歷代科爾沁民族服飾的同時, 要積極探索現代生活服飾的研製, 並使之量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