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可以用來打造高考作文的亮點的名家哲思名段,寒假抓緊背吧!

​對生命意義的追問, 是每一個有思想的生命體對自身靈魂的必然拷問, 縱然它達不到人類終極關懷的高度, 卻依然閃爍著樸素無華的平民思想火花。

《活出意義來》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博士, 是著名的奧地利精神醫學家、維也納精神治療法第三學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一名俘虜。 《活出意義來》一書正是作者對集中營經歷和浩劫的描述, 同時也是俘虜編號為119104的他, 在牢獄生涯裡發明“意義治療法”經過情形的重要記錄。

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得每個人都與眾不同, 也使得每個人的存在有其意義, 這種特質與創造性的工作和人類之愛息息相關。 “一個人不能去尋找抽象的生命意義, 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職或使命, 而此使命是需要具體地去實現的。 他的生命無法重複, 也不可取代。 所以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也只有他具有特殊的機遇去完成其獨特的天賦使命。 ”“一個人一旦瞭解他的地位無可取代, 自然容易盡最大心力為自己的存在負起最大的責任。 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責任為某件尚待完成的工作或某個殷盼他早歸的人而善自珍重, 必定無法拋棄生命。 ”在弗蘭克看來, 只要有“求意義的意志”存在, 不僅生命和愛, 就連“苦難”和“痛苦”都深具意義。  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上有許多人, 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麼東西, 例如是一種職業, 一種身份, 一個角色, 唯獨不是他自己。 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 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 沒有自己的內心生活, 那麼, 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兒也沒有冤枉他。
因為確確實實, 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 你在其中已經找不到絲毫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了, 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和事務的一架機器罷了。

——周國平《我更願意做我自己》 

每個人都睜著眼睛, 但不等於每個人都在看世界, 許多人幾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 他們只聽別人說, 他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別人說的樣子。

——周國平《人生哲思錄》

​無用之用是透明的, 看不見的, 它們的價值只有在“假設不存在的情況下”方能體現。 正如莊子對子所說的, 大地對人類有用的部分只是腳能踩踏的一小塊, 由此推之, 大地是無用之用的, 可若只留下腳踩踏的一小塊其餘全部挖掉, 直挖到黃泉, 那麼人類豈不成了孤島, 我們又該如何詩意地行走, 自由地生活。 人類生活的金字塔上, 基座是無用之用, 越往上有用之用愈加顯著, 人類在社會不斷進步發展中一步一步向上走, 也漸漸淡忘了那基座上的無用之用, 並對之嗤之以鼻, 卻沒有想過若基座不存在了, 人豈不摔得粉身碎骨。

正因為一個人躺著最安全, 所以也就沒有人生的陰影, 沒有摔倒和失敗的擔憂。 躺著的人生, 雖然最安全, 但也是最毫無作為的人生啊!一個人站著, 就會有陰影, 就會有遭遇摔倒和失敗的風險, 但站著的人生, 進取的人生, 迎來的更多的是光明, 是追求幸福和成功的快樂。 而且, 還要懂得, 當你把光明放到了自己至高無上的位置, 當你把光明當做內心最神聖的東西去推崇、去敬仰時, 光明自然會照亮你生命的每一個角落。 人有意氣, 才能有豁達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 蘇子有意氣, 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 但他仍意氣風發, “侶魚蝦而友麋鹿”, 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最好的人生是這樣的:既有敏感的靈魂又有粗糙的神經,既有滾燙的血液又有澄淨的眼神,既有深沉的想法既有又有世俗的趣味,既有仰望星空的詩意又有腳踏實地的堅定,經歷了長夜,守到了黎明,穿行過黑暗,帶著強大的內心上路,臉上有卑微的笑容,一路上看山看水,走走停停。

——《最好的人生》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所以你這一生為什麼要努力呢?” “因為看見了一個更好的自己被困在舊軀殼裡,我要把她救出來。” “會不會很難很累?” “也許會,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最好的人生是這樣的:既有敏感的靈魂又有粗糙的神經,既有滾燙的血液又有澄淨的眼神,既有深沉的想法既有又有世俗的趣味,既有仰望星空的詩意又有腳踏實地的堅定,經歷了長夜,守到了黎明,穿行過黑暗,帶著強大的內心上路,臉上有卑微的笑容,一路上看山看水,走走停停。

——《最好的人生》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的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所以你這一生為什麼要努力呢?” “因為看見了一個更好的自己被困在舊軀殼裡,我要把她救出來。” “會不會很難很累?” “也許會,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