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H.O.T、水晶男孩等男團複出受熱捧,而中國偶像造星未老已油膩?

音樂行業的一種現象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綜藝節目不厭其煩地改編老歌, 人氣不再的歌手在各綜藝頻繁亮相。 但區別在於, 這些被歲月塵封已久的人和事物回歸得好, 叫做情懷, 搞砸了就是“炒冷飯”。

“活久見”再成真, 作為中國偶像市場“老師”的韓國偶像工業, 究竟是改變了造星思路, 還是20多年後已經“黔驢技窮”?

裹挾著最早一批人的追星記憶, 請回答1997

說到韓國, 大多中國年輕網友都會達成一個共識, 即:韓國有三寶, 泡菜、韓劇和偶像(或許更應該是韓劇、偶像和遊戲?), 但無論怎樣, 都不會有人否認韓劇對那一代中國人的影響, 特別是當年韓流文化進入中國市場的敲門磚就是韓劇。

2012年, 一部反映韓國粉絲文化的16集電視劇《請回答1997》開播, 該劇以1990年代末的韓國為背景, 講述了一個韓國初代追星少女和她朋友的成長故事。 該劇播出後, 連續9周蟬聯電視臺同時段收視冠軍。

《請回答1997》劇照

《請回答1997》之所以在中韓成為現象級“神劇”, 首先就要歸功於故事背景時代的設定。 90年代末的韓國, 偶像工業剛起步, 第一批偶像團體H.O.T、水晶男孩、S.E.S、神話組合等開始迅速躥紅。

電視劇截圖

而韓國偶像工業能有今天的成績, 少不了下面三個公司的不斷探索和試錯。

1995年, 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S.M. Entertainment)成立, 內地韓流音樂的開山鼻祖H.O.T正是其旗下組合, 同時, SM更是進一步借H.O.T等團的影響力, 在整個亞洲掀起“韓流衝擊波”;

1996年, YG娛樂有限公司(YG Entertainment)成立, 成為至今在韓國擁有最多HipHop歌手的公司, 甚至對於HipHop這種音樂類型在韓國市場上的發展,

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97年, JYP娛樂有限公司(JYP Entertainment)成立, 旗下男子團體G.O.D于2000年發行的專輯《謊言》總銷量200萬張, 成為韓國歷史上歌手組合銷量最高的專輯, 韓國專輯歷史銷量第2, 這個成績被他們保持了近20年, 直到BTS防彈少年團出現後打破了該項紀錄。

G.O.D組合

如今, 這三家公司已經成長為韓國偶像造星工業三巨頭, 以彼此之間定位的差異化和公司內部養成的模式化, 向全世界少女批量輸送著形態各異的偶像。 而當初作為前輩創辦于1991年、成功推出水晶男孩的DSP公司, 與這三家公司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情懷還是“炒冷飯”, 韓國偶像造星事業要變天?

不同於日本的傑尼斯事務所和秋元康帶領的女團梯隊對於偶像市場的近乎壟斷, 韓國偶像工業一邊是SM、YG、JYP三強分庭抗爭, 另一邊是成功打造BTS防彈少年團的BigHit等新興勢力對市場的強勢攪動。 市場有無限想像力而人人有機會, 正如目前正處於混亂競爭中的中國偶像市場。

韓國造星工業的話題, 在國內似乎一直都處在一個“行業頭腦發熱卻不願意深入研究, 粉絲滿眼只有愛豆、分分鐘撕你”的狀態,而偶像文化帶給大眾最深刻的印象也不外乎“瘋狂”、“不可理喻”等。因此不可否認,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偶像造星不論是具體運作還是群眾口碑,繼承的更多是粉絲文化中“糟粕”的部分。

傑尼斯事務所男子組合“嵐”

“女團元年”、“男團元年”之後,國內市場上彼此都在觀望誰會活得更長久,而本按照韓國“訓練生”、日本“養成系”依樣畫葫蘆的中國偶像造星體系,忽逢韓國刮起“復古風”,難不成是原來的造星體系不再能高效盈利,風向要變?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音樂先聲聽到的質疑聲大致為:韓國偶像團體已經進入青黃不接的發展階段;由韓國綜藝“復古風”帶起的情懷消費熱度高漲,卻不見得能進一步撼動更大市場;更為直接的,則是以EXO為標準,之後的團體沒有EXO火的都不算火,來看待在內地市場逐漸式微的韓流音樂,等等。

EXO

但這些都不是盲目唱衰韓國偶像工業的理由。

根據2016年演唱會眾包平臺MyMusicTaste的資料顯示,韓國流行音樂演出市場規模前三為日本、中國和美國,而隨著政策收緊,中國市場的份額進一步下滑,除了日本音樂市場,美國已經成為韓國流行音樂演出,特別是男團演出的重要輸入市場。

求新求變的同時,如何造星才能避免尷尬?

韓國造星三大廠已然成為韓國文娛產業的標籤,但去年在美國市場殺出的韓流“黑馬”BTS防彈少年團和其背後的公司BigHit,不知讓習慣了代表韓國流行樂製作水準的三大廠做何感想,但韓國偶像造星工業確實呈現出了更加多面的佈局。

這就需要回到各團複出的事情上。2016年,解散了11年的韓國第一代男團偶像水晶男孩宣佈重組,其中5人簽約YG娛樂。組合重組後推出的第一首單曲《Three Words》,在上線首日即橫掃韓國八大音源榜單,並成功登頂G榜;而在兩日前,H.O.T宣佈合體,後續發展和將會引發的巨大反響可想而知。隨後,網友開始紛紛呼喚當年的一眾元老級團體如東方神起、S.E.S等能夠早日重組、再見天日。

複出之後的水晶男孩

在網上,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條網友心聲: “我從一個團粉,到現在成為了一代團粉”,足以證明這波懷舊粉絲們相當買單,並且隨著一個時代永久成為回憶,反而催生出更多而廣泛的潛在消費群體。

而知乎上的一則留言,也同樣引發我們思考:“我覺得有腦的公司都知道老人團是用來養的,刷不出太多經濟。如果不是關係,哪個公司會做這樣的團?”難道YG接手DSP重推水晶男孩,只是因為“團魂”感天動地而要做賠本生意?在音樂先聲看來,未必如此。

酷似早期“殺馬特”造型的H.O.T

90年代末期的韓國偶像工業,比如今中國偶像市場發展的困境更甚,都只是摸著石頭過河,於是導致當時很多具有代表性、承載韓流文化精髓的團體在事業的黃金期就大量流失。音樂內容的類型隨著流行的更迭不斷改變,但韓國偶像工業20多年發展下來,在韓國受眾中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固定的審美體系,這也是“老人”更加容易複出的原因之一。

而在“量販式造星”和“老人成功複出”的背後,潛藏著的是對於內容更加苛刻的市場邏輯。真正好的東西不會過時,卻有可能被時間埋沒,因此把過去的經典再次介紹給市場和新的受眾,未嘗不是一個音樂自身不斷求索的過程。

同時,我們在水晶男孩成功複出的案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水晶男孩的粉絲構成,並不完全是過去的第一代韓流粉絲,而是有更多的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粉絲加入進來,這也要歸功於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韓國綜藝節目對這些“老人”粉絲好感度的提升。而這種通過綜藝“回春”的方法,在近兩年也已經被中國市場很好地借鑒並驗證了。

回過頭來再看最近在網路上被激烈討論的偶像男團真人秀網綜《偶像練習生》,其在節目模式和嘉賓陣容上其實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成功網綜的基本要素,但為什麼我還是對此持保留態度呢?

朋友紛紛表示“真得很油膩”的《偶像練習生》的練習生們

賽制和評委不過是用來增加節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不論是選拔練習生出道還是秀的部分,花樣百出、奇形怪狀的選手都已經在“符合中國觀眾審美趣味”這條路上走遠了。

不論是懷舊還是造新都有其利弊,但究竟是尷尬的“嘩眾取寵”、“炒冷飯”,還是真的對行業有裨益,兩者間卻有著千差萬別。

文 | 王亞男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鈦媒體、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粉絲滿眼只有愛豆、分分鐘撕你”的狀態,而偶像文化帶給大眾最深刻的印象也不外乎“瘋狂”、“不可理喻”等。因此不可否認,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偶像造星不論是具體運作還是群眾口碑,繼承的更多是粉絲文化中“糟粕”的部分。

傑尼斯事務所男子組合“嵐”

“女團元年”、“男團元年”之後,國內市場上彼此都在觀望誰會活得更長久,而本按照韓國“訓練生”、日本“養成系”依樣畫葫蘆的中國偶像造星體系,忽逢韓國刮起“復古風”,難不成是原來的造星體系不再能高效盈利,風向要變?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音樂先聲聽到的質疑聲大致為:韓國偶像團體已經進入青黃不接的發展階段;由韓國綜藝“復古風”帶起的情懷消費熱度高漲,卻不見得能進一步撼動更大市場;更為直接的,則是以EXO為標準,之後的團體沒有EXO火的都不算火,來看待在內地市場逐漸式微的韓流音樂,等等。

EXO

但這些都不是盲目唱衰韓國偶像工業的理由。

根據2016年演唱會眾包平臺MyMusicTaste的資料顯示,韓國流行音樂演出市場規模前三為日本、中國和美國,而隨著政策收緊,中國市場的份額進一步下滑,除了日本音樂市場,美國已經成為韓國流行音樂演出,特別是男團演出的重要輸入市場。

求新求變的同時,如何造星才能避免尷尬?

韓國造星三大廠已然成為韓國文娛產業的標籤,但去年在美國市場殺出的韓流“黑馬”BTS防彈少年團和其背後的公司BigHit,不知讓習慣了代表韓國流行樂製作水準的三大廠做何感想,但韓國偶像造星工業確實呈現出了更加多面的佈局。

這就需要回到各團複出的事情上。2016年,解散了11年的韓國第一代男團偶像水晶男孩宣佈重組,其中5人簽約YG娛樂。組合重組後推出的第一首單曲《Three Words》,在上線首日即橫掃韓國八大音源榜單,並成功登頂G榜;而在兩日前,H.O.T宣佈合體,後續發展和將會引發的巨大反響可想而知。隨後,網友開始紛紛呼喚當年的一眾元老級團體如東方神起、S.E.S等能夠早日重組、再見天日。

複出之後的水晶男孩

在網上,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條網友心聲: “我從一個團粉,到現在成為了一代團粉”,足以證明這波懷舊粉絲們相當買單,並且隨著一個時代永久成為回憶,反而催生出更多而廣泛的潛在消費群體。

而知乎上的一則留言,也同樣引發我們思考:“我覺得有腦的公司都知道老人團是用來養的,刷不出太多經濟。如果不是關係,哪個公司會做這樣的團?”難道YG接手DSP重推水晶男孩,只是因為“團魂”感天動地而要做賠本生意?在音樂先聲看來,未必如此。

酷似早期“殺馬特”造型的H.O.T

90年代末期的韓國偶像工業,比如今中國偶像市場發展的困境更甚,都只是摸著石頭過河,於是導致當時很多具有代表性、承載韓流文化精髓的團體在事業的黃金期就大量流失。音樂內容的類型隨著流行的更迭不斷改變,但韓國偶像工業20多年發展下來,在韓國受眾中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固定的審美體系,這也是“老人”更加容易複出的原因之一。

而在“量販式造星”和“老人成功複出”的背後,潛藏著的是對於內容更加苛刻的市場邏輯。真正好的東西不會過時,卻有可能被時間埋沒,因此把過去的經典再次介紹給市場和新的受眾,未嘗不是一個音樂自身不斷求索的過程。

同時,我們在水晶男孩成功複出的案例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水晶男孩的粉絲構成,並不完全是過去的第一代韓流粉絲,而是有更多的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粉絲加入進來,這也要歸功於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韓國綜藝節目對這些“老人”粉絲好感度的提升。而這種通過綜藝“回春”的方法,在近兩年也已經被中國市場很好地借鑒並驗證了。

回過頭來再看最近在網路上被激烈討論的偶像男團真人秀網綜《偶像練習生》,其在節目模式和嘉賓陣容上其實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成功網綜的基本要素,但為什麼我還是對此持保留態度呢?

朋友紛紛表示“真得很油膩”的《偶像練習生》的練習生們

賽制和評委不過是用來增加節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不論是選拔練習生出道還是秀的部分,花樣百出、奇形怪狀的選手都已經在“符合中國觀眾審美趣味”這條路上走遠了。

不論是懷舊還是造新都有其利弊,但究竟是尷尬的“嘩眾取寵”、“炒冷飯”,還是真的對行業有裨益,兩者間卻有著千差萬別。

文 | 王亞男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鈦媒體、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