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比比特幣還瘋狂的存在,一年瘋搶暴漲36倍,一年後卻淪為廢紙

假如有個人告訴你, 他能用一堆義烏手工品換來整船的黃金。 我想這話你聽到一半, 就會覺得面前這個人今天可能沒吃藥。

然而, 早在幾個世紀前, 一家名叫密西西比的公司就讓幾乎所有法國人相信了此類“瘋言瘋語”。

事實證明, 人們炒的不一定是好的, 但價格一定會慢慢貴起來。

不到半年, 股價就從原來的500利弗爾暴漲至18000利弗爾, 這坐飛機的速度, 恐怕沒有任何一直股票能有它上漲的猛烈。

事實又證明了, 所有不合理的事情背後都存在一個合理的解釋。 沒有一個穩定的事物來用作金錢單位, 那麼它離完蛋也不久了。

果然不到一年, 它便轟然倒塌了。 之後紙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貶值成廢紙, 股票瞬間跌破發行價, 無數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而這一切的發起人約翰·勞卻也是頗具爭議的人物。

有人稱他十足的大騙子和居心叵測的陰謀家;也有人卻將他視為優秀的金融家和天才的理想主義者。

17世紀的蘇格蘭愛丁堡

1671年, 約翰·勞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的一戶富裕人家。 他從小就在算術方面上顯露出了非比尋常的天賦。

在他14歲的時候, 他被安排到了父親的會計事務所中當學徒。 天有不測風雲, 三年後, 他的父親去世了, 感覺撐不住家業的他帶著父親留下的大筆遺產前往了倫敦。

到達倫敦不久, 無所事事的他便迷上了賭博這個遊戲。 於是, 繼承了大筆遺產的他就成了成了倫敦各大賭場的常客。

然而, 出所有人意料的是, 他不但沒有把財產輸光,

反而越來越殷實。 直到有次人們發現, 約翰·勞正站在賭盤前拿著小冊子, 計算著什麼, 人們才發現。 原來他是用數學計算來計算輸贏錢的概率。 (畫重點, 敲黑板, 學好數學多麼有用啊!)

在賭桌上贏錢的快感讓他無法停下, 於是他這一賭就賭了6年,

直到他遇見了愛情。

所有人都對愛情滿懷憧憬, 賭棍約翰·勞也不例外。

他在23歲這年遇見了他人生中的真命天女。 只不過在真命天女的面前, 有無數的追求者。 為了追求她, 約翰·勞使出了渾身解數, 和他一路走來的還有另外一名男同胞。 憤怒沖昏了他的頭腦, 他殺死了這名情敵, 最後他被判決有罪, 被關進監獄的死牢裡。

但混跡賭場6年, 早已讓他成為人精中的人精。 很快他就靠賄賂身邊的獄警逃了出來, 也開始了他漫長的逃亡生涯。 他先後在法國、荷蘭、德國、匈牙利、義大利等地方遊蕩。

作為技術精湛的資深賭徒, 他還不費吹灰之力地在歐洲各大賭場裡賺得盆滿缽滿;

而“百萬富翁”這一詞第一次使用就是用來形容他的。

不僅如此,他還以研究賭博的熱情去研究各個國家的銀行和金融市場。

經過多年的觀察,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就業不足,就應該通過增加貨幣來提高就業。

這樣既不會提高物價水準,又能增加國民產出。一旦產出增加,又會對貨幣形成進一步的需求。

在國內實現充分就業之後,貨幣的超額供給又能吸引國外資源,從而進一步增加本國產出。

可在那個年代,歐洲各國貨幣還是金屬,市場上不是金幣就是銀幣。數量有限的金屬貨幣又怎麼能靈活進行這樣的調整呢?

也就是說,僅有金屬貨幣而缺少紙幣的輔助,貨幣永遠供不應求,難以讓一個國家的商業繁榮起來。

當代經濟學之父凱恩斯

他提出,為了發行和管理新貨幣,應該建立一家專管財政稅收的銀行,並以這些稅收和政府掌握的不動產收入作為基礎,量入敷出發行紙幣。

這比“當代經濟學之父”凱恩斯相似的理論早了整整三百年,掌握了很多屬於現代貨幣理論一部分的關鍵概念。

可以說,目前這套在金融學教科書稀鬆平常的理論在17世紀,卻是令人心馳神往的神話。之後,約翰·勞輾轉歐洲各個小國,宣揚他的超前理論之時均被無情的拒絕。

奧爾良公爵

然而 , 當勞在法國期間結識了奧爾良公爵 , 這位重要人物在他隨後的人生裡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原來當時的法國政府早已外債高築,稅不抵支。

它正在重鑄貨幣,並試圖將幣的貴金屬含量足足降到原來的1/5。這意味著老百姓手裡的貨幣迅速貶值數倍。

雪上加霜的是,非法逃稅的人越來越多,國民經濟幾乎全盤崩潰了。

在約翰·勞陳述了自己的偉大想法之後,這位奧爾良公爵任命其為法國的財政部長,開始了法國經濟的改革。

為全力支持約翰·勞的改革方案,這位公爵還特地頒佈一項法令:偽造紙幣將被處以極刑,並且昭告法國民眾:新發的銀行紙幣可以用來交稅。

萬事俱備之後,約翰·勞成立的法國第一家私人銀行——勞氏銀行盛大開業。

這家銀行發行大量紙幣,並且承諾銀行任何網點發出的紙幣都可以立刻兌換相當於面值的金幣。

為了解除害怕貨幣貶值的擔憂,它還宣傳保證價值不變,可以用來交稅。

由於 “勞氏紙幣 ” 不像貴金屬那樣常受政府干預而貶值 , 又以貴金屬為擔保 , 擁有很高的信譽 。國民開始對它產生信任,逐漸使用新發行的紙幣。

紙幣的充沛客觀上使人們手上的錢多了起來,消費能力的提升刺激了內需,使商業重獲活力。

與此同時,金銀幣重新回到政府手中,法國政府也能用它償還外債,居然還有餘款供宮廷奢華享受。

此前的經濟蕭條,準備崩塌的局面仿佛瞬間迎刃而解。

如果事情到這裡結束的話,約翰·勞成功完成了從一個賭徒到成功銀行家的華麗轉身,法國人民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然而,沒有人能對歷史做出明確的選擇,即便是那個曾在賭場上馳騁的算術天才。

密西西比公司

約翰·勞馬不停蹄地向攝政王提議,成立這樣一家海外殖民公司。一家名為“密西西比公司”的公司應運而生,它不僅壟斷了法國殖民地的所有業務,還有法國煙草公司的銷售權。

不久,約翰·勞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攝政王竟然同意,將勞氏公司改名為法蘭西皇家銀行,並授予其鑄造金銀幣的要權。

除此之外,法國政府還同意密西西比公司發行債券。不過,約翰並沒有選擇發行債券,而是發行股票。

他先是發行了20萬股的新股票,每股面值500利弗爾,可以以公債來抵付。

而當時面值500利弗爾的公債,市場價格僅相當於160利弗爾。

他承諾,每份500利弗爾的股票,每年都會派發高達200利弗爾的紅利。更讓人難以拒絕的是,倘若股民想要出手股票,只要持有期超過半年,公司便可按照票面價值予以贖回。

對於這種穩賺不虧的生意,一時間,讓法國陷入癲狂的全民炒股狀態,很快,約翰發行的20萬新股就被搶購一空。約翰·勞的家每天都被圍得水泄不通,都是一群充滿希望的股民。

儘管約翰·勞深知自己的密西西河公司從未掘到一點金,但他看著法國日漸繁榮,更對自己的理論深信不疑:

增發紙幣——刺激經濟——刺激貨幣需求;增發紙幣——換成股票——抵消國債。

就這樣,股票一路暴漲,紙幣繼續增發。“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終於爆發。

當紙幣的嚴重超發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僅半年,法國的通脹率*竟從4%暴增到23%,足足5倍之多!

當法國民眾也漸漸察覺到了,手裡的錢越來越多,能買得起的東西卻在變少,紙幣根本不值錢!

當時的密西西比河公司也被推下神壇,股價以摧枯腐朽之勢跌破發行價。而無限制發行的紙幣也急速貶值,法國民眾重新回到水深火熱之中。

約翰·勞也從法國人爭相討好的金融學家變成眾人眼裡的大騙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事實上,約翰·勞的理論並沒有錯,只是自信的他將人們手中的貨幣和財富看作是同一回事。

用今天的金融學觀點來看,他在沒有足夠準備金的情況下發行紙幣,必然會導致通貨膨脹和信用體系崩潰。

而奧爾良公爵則將所有過錯算到了約翰頭上,沒收約翰所有財產,並讓他離開法國。

從此,約翰便消失在法國人的視野裡,繼續他的逃亡之旅。他堅信,紙幣終究會讓金屬貨幣退出歷史舞臺。

直到1729,約翰在威尼斯去世後,法國人忍不住寫了這樣一篇墓誌銘:

一位蘇格蘭人長眠於此,他的計算技巧無人匹敵,用簡單的數學法則,讓法國傾家蕩產。

對於約翰的一生,許多人褒貶不一。有人稱他十足的大騙子和居心叵測的陰謀家;也有人卻將他視為優秀的金融家和天才的理想主義者。也有人說,歸根結底,他就是一個賭徒。

不過,也確也如此,無論多高明的賭徒,永遠也算不出浮躁人心的膨脹率。

不僅如此,他還以研究賭博的熱情去研究各個國家的銀行和金融市場。

經過多年的觀察,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就業不足,就應該通過增加貨幣來提高就業。

這樣既不會提高物價水準,又能增加國民產出。一旦產出增加,又會對貨幣形成進一步的需求。

在國內實現充分就業之後,貨幣的超額供給又能吸引國外資源,從而進一步增加本國產出。

可在那個年代,歐洲各國貨幣還是金屬,市場上不是金幣就是銀幣。數量有限的金屬貨幣又怎麼能靈活進行這樣的調整呢?

也就是說,僅有金屬貨幣而缺少紙幣的輔助,貨幣永遠供不應求,難以讓一個國家的商業繁榮起來。

當代經濟學之父凱恩斯

他提出,為了發行和管理新貨幣,應該建立一家專管財政稅收的銀行,並以這些稅收和政府掌握的不動產收入作為基礎,量入敷出發行紙幣。

這比“當代經濟學之父”凱恩斯相似的理論早了整整三百年,掌握了很多屬於現代貨幣理論一部分的關鍵概念。

可以說,目前這套在金融學教科書稀鬆平常的理論在17世紀,卻是令人心馳神往的神話。之後,約翰·勞輾轉歐洲各個小國,宣揚他的超前理論之時均被無情的拒絕。

奧爾良公爵

然而 , 當勞在法國期間結識了奧爾良公爵 , 這位重要人物在他隨後的人生裡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原來當時的法國政府早已外債高築,稅不抵支。

它正在重鑄貨幣,並試圖將幣的貴金屬含量足足降到原來的1/5。這意味著老百姓手裡的貨幣迅速貶值數倍。

雪上加霜的是,非法逃稅的人越來越多,國民經濟幾乎全盤崩潰了。

在約翰·勞陳述了自己的偉大想法之後,這位奧爾良公爵任命其為法國的財政部長,開始了法國經濟的改革。

為全力支持約翰·勞的改革方案,這位公爵還特地頒佈一項法令:偽造紙幣將被處以極刑,並且昭告法國民眾:新發的銀行紙幣可以用來交稅。

萬事俱備之後,約翰·勞成立的法國第一家私人銀行——勞氏銀行盛大開業。

這家銀行發行大量紙幣,並且承諾銀行任何網點發出的紙幣都可以立刻兌換相當於面值的金幣。

為了解除害怕貨幣貶值的擔憂,它還宣傳保證價值不變,可以用來交稅。

由於 “勞氏紙幣 ” 不像貴金屬那樣常受政府干預而貶值 , 又以貴金屬為擔保 , 擁有很高的信譽 。國民開始對它產生信任,逐漸使用新發行的紙幣。

紙幣的充沛客觀上使人們手上的錢多了起來,消費能力的提升刺激了內需,使商業重獲活力。

與此同時,金銀幣重新回到政府手中,法國政府也能用它償還外債,居然還有餘款供宮廷奢華享受。

此前的經濟蕭條,準備崩塌的局面仿佛瞬間迎刃而解。

如果事情到這裡結束的話,約翰·勞成功完成了從一個賭徒到成功銀行家的華麗轉身,法國人民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然而,沒有人能對歷史做出明確的選擇,即便是那個曾在賭場上馳騁的算術天才。

密西西比公司

約翰·勞馬不停蹄地向攝政王提議,成立這樣一家海外殖民公司。一家名為“密西西比公司”的公司應運而生,它不僅壟斷了法國殖民地的所有業務,還有法國煙草公司的銷售權。

不久,約翰·勞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攝政王竟然同意,將勞氏公司改名為法蘭西皇家銀行,並授予其鑄造金銀幣的要權。

除此之外,法國政府還同意密西西比公司發行債券。不過,約翰並沒有選擇發行債券,而是發行股票。

他先是發行了20萬股的新股票,每股面值500利弗爾,可以以公債來抵付。

而當時面值500利弗爾的公債,市場價格僅相當於160利弗爾。

他承諾,每份500利弗爾的股票,每年都會派發高達200利弗爾的紅利。更讓人難以拒絕的是,倘若股民想要出手股票,只要持有期超過半年,公司便可按照票面價值予以贖回。

對於這種穩賺不虧的生意,一時間,讓法國陷入癲狂的全民炒股狀態,很快,約翰發行的20萬新股就被搶購一空。約翰·勞的家每天都被圍得水泄不通,都是一群充滿希望的股民。

儘管約翰·勞深知自己的密西西河公司從未掘到一點金,但他看著法國日漸繁榮,更對自己的理論深信不疑:

增發紙幣——刺激經濟——刺激貨幣需求;增發紙幣——換成股票——抵消國債。

就這樣,股票一路暴漲,紙幣繼續增發。“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終於爆發。

當紙幣的嚴重超發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僅半年,法國的通脹率*竟從4%暴增到23%,足足5倍之多!

當法國民眾也漸漸察覺到了,手裡的錢越來越多,能買得起的東西卻在變少,紙幣根本不值錢!

當時的密西西比河公司也被推下神壇,股價以摧枯腐朽之勢跌破發行價。而無限制發行的紙幣也急速貶值,法國民眾重新回到水深火熱之中。

約翰·勞也從法國人爭相討好的金融學家變成眾人眼裡的大騙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事實上,約翰·勞的理論並沒有錯,只是自信的他將人們手中的貨幣和財富看作是同一回事。

用今天的金融學觀點來看,他在沒有足夠準備金的情況下發行紙幣,必然會導致通貨膨脹和信用體系崩潰。

而奧爾良公爵則將所有過錯算到了約翰頭上,沒收約翰所有財產,並讓他離開法國。

從此,約翰便消失在法國人的視野裡,繼續他的逃亡之旅。他堅信,紙幣終究會讓金屬貨幣退出歷史舞臺。

直到1729,約翰在威尼斯去世後,法國人忍不住寫了這樣一篇墓誌銘:

一位蘇格蘭人長眠於此,他的計算技巧無人匹敵,用簡單的數學法則,讓法國傾家蕩產。

對於約翰的一生,許多人褒貶不一。有人稱他十足的大騙子和居心叵測的陰謀家;也有人卻將他視為優秀的金融家和天才的理想主義者。也有人說,歸根結底,他就是一個賭徒。

不過,也確也如此,無論多高明的賭徒,永遠也算不出浮躁人心的膨脹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