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篆書:掌握繁簡正異

篆書 掌握繁簡正異

一. 以《說文解字》為根本

《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是東漢許慎撰寫的我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 在中國語言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所研究的物件主要是小篆, 因此, 它是我們學習和掌握篆字的首選工具書, 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絕不可少的階梯。 查檢《說文》, 大多數人感到難以釋讀, 這主要是不明其體例所致。 《說文》創立了以偏旁為部首的編排文字的方法, 立540部首, 按“分別部居”、“據形系聯”的原則排列漢字。 因此, 部首是打開《說文》的鑰匙。

熟悉《說文》部首, 利用部首記憶篆書的結構, 利用部首對求索字深入具體的理解, 有益於我們查檢篆書的歸屬, 推求字義的範疇。 從部首人手, 再瞭解其說解。 《說文》釋字, 常常是先解釋字義, 次分析字形, 再次標音, 如同《段注》所說:“合三者(形、音、義)以完一篆。 ”最後徵引各種材料, 來證明字義、字形、字音的可靠性。 言其“某也某也”、“某某某也”是詮釋義;言其“象某形”、“從某從某”是分析字形;“從某, 某聲”是說半取形, 半取聲, 這兩部分是有機地聯繫在——起的。 言其“某聲”、“讀若”、“讀與某同”、“某某切”是字的標音, 這是全書的基本體例。 姚孝遂所著《許慎與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出版)及陸宗達所著《說文解字通論》(北京出版社)詳盡介紹了《說文》的有關內容、體例和部首等,

初學者可與《說文》對照參閱對於理解和掌握《說文》一書的內容會有所説明。 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 形音義三者並重, 是《說文》佐助的工具書。 對讀通《說文》也有極大的啟發和指導作用。

二. 以“六書”理論為指導

“六書”是古人根據漢字的形體結構和使用情況, 加以分析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 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它的意義主要依從《說文》所舉字例的說法。 從《說文》中瞭解篆字的形、音、義, 首先必須瞭解“六書”的原理, 通過“六書”的提示, 可以提綱挈領, 從根本上達到識篆的目的。 學習篆書要掌握“六書”, 重要的不是這個字屬於“六書”中的哪一種, 而是要瞭解篆書的結構及組成部分, 弄清這些問題, 絕大多數的漢字篆法就容易獲得理解。

三. 強記特殊的篆法

篆書中有許多字的篆法獨特, 和楷字形體相距甚遠, 是識篆的最大障礙。 為辨別楷篆的正誤, 防止杜撰臆造, 前人針對楷篆字形的差異和用字等情況, 編過不少口訣, 如元應在編撰的《篆法點畫辨訣》、清朱之蕃的《篆書偏旁歌訣》、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韻歌訣》(收入《說文大字典》)等都是極為適應習篆入門的參考書, 讀之上口, 易於記誦。 初入門者不妨在誦讀之餘加以理解, 逐漸掌握篆字形體, 排除障礙。 三種歌訣內容大同小異, 選——種誦讀即可。

為了便於記憶, 筆者在書寫篆書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常用篆字的特殊篆法規律, 並參考了元應在《篆法點畫辨訣》所舉字例, 分類列舉如下, 請書寫者參考使用。

一般查篆字, 首先要看這個字是否有專題, 再查篆字如何寫, 這是就“一對一”的形體而言, 但對一個簡化字代替兩個或兩個以上繁體字, 或在漢字簡化前, 簡體和繁體分別使用不同意義時, 其對應關係就比較難掌握。 為準確地實現繁簡的轉換, 列出如下常用的繁簡字, 並加以辨析。

上:古代君主, 君主的妻子, 皇帝的母親

下:與前、先相對, 子孫(例:後方、後來、後代)

上:居民聚居地, 長度單位, 街坊鄰里

下:內部, 內層, 處所或時間(例:哪裡、夜裡)

上:小桌子(例:茶几)

下:近於, 詢問數目及其他(例:幾乎、幾時、幾何)

上:自我代稱, 農曆四月的別稱(例:餘月)

下:剩下的, 多出的, 事後(例:餘地、餘韻、工餘)

上:擬定, 控制, 規約(例:制定、制裁、管制)

下:具體地做事(例:製造、縫製)

上:量器名, 酒器, 形狀像鬥的, 星宿名等

下:對打, 爭鬥, 勾心鬥角等

上:干支名, 時辰名, 生肖名

下:醜陋, 惡劣, 與美相對

上:語氣詞, 表示僅僅(例:只看見)

下:量詞, 用於成對的東西或用於動物、器具、船隻。

上:才能, 才識, 有才能的人

下:剛才, 僅僅, 多作副詞

上:說的意思, 語氣助詞(例:人云亦云、不知所云)

下:天上的雲, 雲霧, 雲氣

上:居住的房子, 養家畜的圈(例:旅舍、牛舍)

下:放棄, 施捨(例:捨得、舍財)

上:兩山之間有出口的地帶

下:穀類農作物

上:一定, 等待, 應該等(例:須知、必須、須待)

下:鬍鬚, 植物的細根

上:經過, 各朝(例:歷程、歷代)

下:曆法, 記載曆法的書籍(例:曆書、黃曆、日曆)

上:發射、產生, 發送, 起動等

下:頭髮, 毫髮

注水, 抵消, 虛空等

交通要道, 衝擊, 碰撞等

反復, 回答,恢復等

有夾裡的衣服,重複,繁複等

助詞,表示完成(例:病了、好了)

明白(例:瞭解、一目了然)

美好的容貌或姿態

豐盛,茂盛,高大及其他

量器,鍾情等

打擊樂器,計時器具

古代絃樂器,貴州省貴陽市的別稱

建築物,修建等

小篆的識辨

一 辨別結體相異

《說文解字》分部建首,查篆字須按偏旁查找。從繁體來講,大多數的楷篆偏旁部首形體還是相同的,但有一部分字的楷書結構形體相同,在篆書中卻是迥異的,稍微疏忽,便容易出錯。

二 分清形近篆法

楷字寫成篆字,有些字非常相似,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如不加以辨認,極易混淆認錯。初學者應在區別的基礎上,以形索義,再加以熟記是不成問題的。

三 須記楷篆差別

楷字,有一部分字和其對應的篆字相差甚大,有的字無規律可循,這些字需專門記憶,並探求其形體結構及意義,否則,對字形過度陌生,書寫時就會遲疑滯筆,直接影響運筆的品質。

古文字學是一門比較艱深的學問,往往開始容易深入難,關鍵要有“楔而不舍”的精神。查出一個字的篆字形體,知道了這個字的音義,還要將它放到所寫內容中看看是否文義貫通。這樣做似乎不易,但是日積月累,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萬不可廢棄根本,任意猜測,也絕不能僅僅依靠書中所舉的些許例子,我們應當學會使用工具書,學會判斷篆書的正誤。只要堅持正確的方法,掌握篆字並不是難事。為了幫助初學者準確無誤地識篆和書寫,開列工具數目如下: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 中華書局

《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代書家篆隸字集》 [日]北川博邦 西泠印社

《小篆疑難字字典》 王同愈著 上海書畫出版社

篆書:篆書章法

章法,也叫“佈局”、“謀篇”,是指對書法作品作整體的藝術安排,大體包括選擇幅式、經營位置、題款用印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選擇書寫幅式

創作一幅篆書作品,在選定好內容,斟酌審定好每個字的篆法後,首先定奪選擇什麼樣的幅式來書寫。傳統的幅式很多,有中堂、立軸、橫幅、長卷、對聯、條屏、扇面、斗方等,要根據內容和實際需要選擇幅式,裁定大小。如是參加展覽,就須考慮展廳效果問題,較適宜大點的幅式,如條幅、中堂、對聯(包括四條、六條、八條屏等),大多以豎幅為主;如是客廳、書房側面壁上,就要視其室內空間大小、牆壁高低來決定幅式,一般情況下較適宜四尺對開橫幅、扇面、斗方等(包括匾額)。幅式選擇得當,直接關係到作品的表現形式,必須認真對待。

(二)經營書寫位置

在決定了幅式後,就要對所書內容、題款、用印作整體的設計安排,初學者可用稿紙先籌畫一番。如果是書寫金文或甲骨文,還要將釋文一併設計在內。篆書的排列方式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行有列、字行分明,其特點是規整清楚,一目了然。這種排列方式適宜寫小篆。只需安排好全部書寫內容,再用宣紙折出所需字格(小篆的字格一般為長方形,比例為二比一,三比二),字距要大於行距。還有一類是有行無列,豎行中略有參差的分佈形式。其特點是整齊中求變化,嚴謹中求靈動,行距整齊,字距疏密有致,灑脫自然。這種排列方式較適宜漢篆、金文、甲骨文的書寫,只需折出豎行格子,計算好每行字

的位置。注意正文設計的最末一行要在豎行長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收束為妥。否則,前緊後鬆,會影響整個章法的統一。

(三)講究題款用印

題款、用印是章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作品中雖處於“陪襯”地位,但對作品起著相互關聯、相互增益的作用,所以,要求氣脈貫通。不能正文歸正文,款字歸款字,印章歸印章,不相呼應。

題款

題款的主要內容包括:(1)注明正文出處,如詩文的作者,詩文的名稱;(2)受書者的名字或稱呼,如“口口口先生雅正”、“惠存”等;(3)書寫年月,一般寫農曆,也可寫西曆或特殊的時間稱謂;(4)書寫者的姓名、齋號等。對於有特殊意義的作品,也可以闡述創作經過、感慨,使觀者對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只寫(3)、(4)條稱之為單款,若有受書者的名字,稱之為雙款。篆書題款字體最好用行楷或行書來寫,這樣靜態書法和動態書法結合,使作品愈顯活力。款字的大小應小於正文,但不宜過於懸殊。款文與正文的行距也要保持一致。

用印

在題款後加蓋印章,不僅會對整個作品章法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使用得當,還會起到調整重心,均衡章法的重要作用,必須慎重對待。

印章的大小一般要等於款字或小於款字為宜(寧小勿大)。鈐蓋的位置可視其款文所留的位置,位置小,可用一方;位置大,可用兩方,不能超過三方。次序為名印在上,次為字印或號印。用兩印時,最好一朱一白,兩印一般大或上面印稍小點,下面印稍大點,這樣上輕下重,也合乎審美的要求。引首章是否用,要根據整個作品的氣勢來定,如果款尾姓名章印色太重,需要呼應提升,或者作品有些單調需要增加變化,這時可考慮鈐蓋引首章。

印章在書法作品中的作用是很微妙的,除了要求使用得當,還要求印章的風格要與作品的風格相協調,盡可能地使內容、書寫風格、印章達到完美統一

篆書各種形制的創作練習

(一) 中堂

中堂因懸掛在廳堂正壁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形制較為寬大,比斗方長,比條幅寬,其長寬比例大致為二比一或三比二,一般用四尺或六尺整張宣紙或長度稍短—一些的宣紙為宜。書寫內容適宜表現恢宏和氣勢蒼茫的題材或形式端正的整篇內容。此作諸葛亮《誡子篇》共86字,正文書寫後,最後一行只剩2個字的空格,無法落款,只能另起一行落長款較為適宜。

釋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二)條屏

條屏為條幅的組合,有四條屏、六條屏、八條屏、十條屏等,但必須是偶數。書寫的內容可寫一條內容,也可寫一個專題的多個內容。要注意的是書寫前後必須一直,整體協調。常見的條屏每條行數字數相等,惟末條因有落款可靈活變化。此作為陶淵明《歸田園居》詩,末條屏因從整體考慮,故將其詩出處寫進正文,只落名款,也較為統一。

(三) 條幅

條幅指直掛的長方形字幅,形制和中堂一樣取縱勢,一般用四尺或六尺宣紙豎折對裁,即為兩張條幅,也就是常說的四尺對開或六尺對開。條幅是參加展覽、贈送友人最多、最普遍也最簡便的一種表達形式,書寫內容範圍廣泛,行氣貫通。宜於發揮。此作為虞世南《詠蟬》五言絕句,正文三行,行八字,末行中段結束,下段落款。

釋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四)對聯

對聯,又稱“楹聯”,是書法藝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傳統幅式,也最適合於書寫篆書和隸書。對聯的內容要求非常嚴謹,必須是對仗工整的詩句和文句,而且上下聯字數、大小、粗細、寬窄都要對應一致。用四尺宣紙對開裁,即成一副對聯,也可用現成的瓦當對聯紙。對聯落款較為獨特,單款落在下聯即可,雙款可分上下聯落。上款落在上聯正文的右側,比正文略低;下款落在下聯正文的左側,也要低於正文。此幅對聯作品只落窮款,也是一種形式。

釋文:石壁掛藤通篆意

桐陰滴露聆琴聲

(五)橫幅

橫幅,也稱“橫披”,是傳統的書寫形式之一,較適宜居室、書齋及廳堂懸掛。章法上要考慮到“橫”的幅面要求,注意行與行之間的統一協調。字數少的橫幅接近于匾額,應寫得厚重、堅挺、有力。此作為王虛舟《論書剩語》一則,共50字,字數較多,創作這類作品應注意氣勢貫通,一氣呵成。

(六)斗方

斗方因為形狀像鬥故名,形制為方形或近於方形。這種形式較適合懸掛於書房、走廊及較優雅的場所。斗方所書內容一般為詩句、格言及較短的詩文。斗方的佈局有一定難度,書寫什麼內容,字法章法上有什麼變化,要反復琢磨,避免呆板。此作是老子《道德經》五十九章摘句,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略空,“克”字最後一筆略有變化,有了虛實疏密對比,避免了畫面佈滿塞足。

(七)扇面

扇面因其形同摺扇、團扇而得名,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藝術形式,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扇面形式多樣,有圓形、菱形、梯形等等,但主要是以扇形為主。扇面在章法上有其特點,字的中心位置須依扇的折行上半部寬的部分來寫,內容較長的可用長短行間隔的方式安排,但必須有環轉之勢,才顯得協調。此作語出《易經》,七個字,折出八格,末格落款。整個章法居上,清新淡雅,也還疏朗。

回答,恢復等

有夾裡的衣服,重複,繁複等

助詞,表示完成(例:病了、好了)

明白(例:瞭解、一目了然)

美好的容貌或姿態

豐盛,茂盛,高大及其他

量器,鍾情等

打擊樂器,計時器具

古代絃樂器,貴州省貴陽市的別稱

建築物,修建等

小篆的識辨

一 辨別結體相異

《說文解字》分部建首,查篆字須按偏旁查找。從繁體來講,大多數的楷篆偏旁部首形體還是相同的,但有一部分字的楷書結構形體相同,在篆書中卻是迥異的,稍微疏忽,便容易出錯。

二 分清形近篆法

楷字寫成篆字,有些字非常相似,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如不加以辨認,極易混淆認錯。初學者應在區別的基礎上,以形索義,再加以熟記是不成問題的。

三 須記楷篆差別

楷字,有一部分字和其對應的篆字相差甚大,有的字無規律可循,這些字需專門記憶,並探求其形體結構及意義,否則,對字形過度陌生,書寫時就會遲疑滯筆,直接影響運筆的品質。

古文字學是一門比較艱深的學問,往往開始容易深入難,關鍵要有“楔而不舍”的精神。查出一個字的篆字形體,知道了這個字的音義,還要將它放到所寫內容中看看是否文義貫通。這樣做似乎不易,但是日積月累,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萬不可廢棄根本,任意猜測,也絕不能僅僅依靠書中所舉的些許例子,我們應當學會使用工具書,學會判斷篆書的正誤。只要堅持正確的方法,掌握篆字並不是難事。為了幫助初學者準確無誤地識篆和書寫,開列工具數目如下: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 中華書局

《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代書家篆隸字集》 [日]北川博邦 西泠印社

《小篆疑難字字典》 王同愈著 上海書畫出版社

篆書:篆書章法

章法,也叫“佈局”、“謀篇”,是指對書法作品作整體的藝術安排,大體包括選擇幅式、經營位置、題款用印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選擇書寫幅式

創作一幅篆書作品,在選定好內容,斟酌審定好每個字的篆法後,首先定奪選擇什麼樣的幅式來書寫。傳統的幅式很多,有中堂、立軸、橫幅、長卷、對聯、條屏、扇面、斗方等,要根據內容和實際需要選擇幅式,裁定大小。如是參加展覽,就須考慮展廳效果問題,較適宜大點的幅式,如條幅、中堂、對聯(包括四條、六條、八條屏等),大多以豎幅為主;如是客廳、書房側面壁上,就要視其室內空間大小、牆壁高低來決定幅式,一般情況下較適宜四尺對開橫幅、扇面、斗方等(包括匾額)。幅式選擇得當,直接關係到作品的表現形式,必須認真對待。

(二)經營書寫位置

在決定了幅式後,就要對所書內容、題款、用印作整體的設計安排,初學者可用稿紙先籌畫一番。如果是書寫金文或甲骨文,還要將釋文一併設計在內。篆書的排列方式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行有列、字行分明,其特點是規整清楚,一目了然。這種排列方式適宜寫小篆。只需安排好全部書寫內容,再用宣紙折出所需字格(小篆的字格一般為長方形,比例為二比一,三比二),字距要大於行距。還有一類是有行無列,豎行中略有參差的分佈形式。其特點是整齊中求變化,嚴謹中求靈動,行距整齊,字距疏密有致,灑脫自然。這種排列方式較適宜漢篆、金文、甲骨文的書寫,只需折出豎行格子,計算好每行字

的位置。注意正文設計的最末一行要在豎行長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收束為妥。否則,前緊後鬆,會影響整個章法的統一。

(三)講究題款用印

題款、用印是章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作品中雖處於“陪襯”地位,但對作品起著相互關聯、相互增益的作用,所以,要求氣脈貫通。不能正文歸正文,款字歸款字,印章歸印章,不相呼應。

題款

題款的主要內容包括:(1)注明正文出處,如詩文的作者,詩文的名稱;(2)受書者的名字或稱呼,如“口口口先生雅正”、“惠存”等;(3)書寫年月,一般寫農曆,也可寫西曆或特殊的時間稱謂;(4)書寫者的姓名、齋號等。對於有特殊意義的作品,也可以闡述創作經過、感慨,使觀者對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只寫(3)、(4)條稱之為單款,若有受書者的名字,稱之為雙款。篆書題款字體最好用行楷或行書來寫,這樣靜態書法和動態書法結合,使作品愈顯活力。款字的大小應小於正文,但不宜過於懸殊。款文與正文的行距也要保持一致。

用印

在題款後加蓋印章,不僅會對整個作品章法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使用得當,還會起到調整重心,均衡章法的重要作用,必須慎重對待。

印章的大小一般要等於款字或小於款字為宜(寧小勿大)。鈐蓋的位置可視其款文所留的位置,位置小,可用一方;位置大,可用兩方,不能超過三方。次序為名印在上,次為字印或號印。用兩印時,最好一朱一白,兩印一般大或上面印稍小點,下面印稍大點,這樣上輕下重,也合乎審美的要求。引首章是否用,要根據整個作品的氣勢來定,如果款尾姓名章印色太重,需要呼應提升,或者作品有些單調需要增加變化,這時可考慮鈐蓋引首章。

印章在書法作品中的作用是很微妙的,除了要求使用得當,還要求印章的風格要與作品的風格相協調,盡可能地使內容、書寫風格、印章達到完美統一

篆書各種形制的創作練習

(一) 中堂

中堂因懸掛在廳堂正壁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形制較為寬大,比斗方長,比條幅寬,其長寬比例大致為二比一或三比二,一般用四尺或六尺整張宣紙或長度稍短—一些的宣紙為宜。書寫內容適宜表現恢宏和氣勢蒼茫的題材或形式端正的整篇內容。此作諸葛亮《誡子篇》共86字,正文書寫後,最後一行只剩2個字的空格,無法落款,只能另起一行落長款較為適宜。

釋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二)條屏

條屏為條幅的組合,有四條屏、六條屏、八條屏、十條屏等,但必須是偶數。書寫的內容可寫一條內容,也可寫一個專題的多個內容。要注意的是書寫前後必須一直,整體協調。常見的條屏每條行數字數相等,惟末條因有落款可靈活變化。此作為陶淵明《歸田園居》詩,末條屏因從整體考慮,故將其詩出處寫進正文,只落名款,也較為統一。

(三) 條幅

條幅指直掛的長方形字幅,形制和中堂一樣取縱勢,一般用四尺或六尺宣紙豎折對裁,即為兩張條幅,也就是常說的四尺對開或六尺對開。條幅是參加展覽、贈送友人最多、最普遍也最簡便的一種表達形式,書寫內容範圍廣泛,行氣貫通。宜於發揮。此作為虞世南《詠蟬》五言絕句,正文三行,行八字,末行中段結束,下段落款。

釋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四)對聯

對聯,又稱“楹聯”,是書法藝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傳統幅式,也最適合於書寫篆書和隸書。對聯的內容要求非常嚴謹,必須是對仗工整的詩句和文句,而且上下聯字數、大小、粗細、寬窄都要對應一致。用四尺宣紙對開裁,即成一副對聯,也可用現成的瓦當對聯紙。對聯落款較為獨特,單款落在下聯即可,雙款可分上下聯落。上款落在上聯正文的右側,比正文略低;下款落在下聯正文的左側,也要低於正文。此幅對聯作品只落窮款,也是一種形式。

釋文:石壁掛藤通篆意

桐陰滴露聆琴聲

(五)橫幅

橫幅,也稱“橫披”,是傳統的書寫形式之一,較適宜居室、書齋及廳堂懸掛。章法上要考慮到“橫”的幅面要求,注意行與行之間的統一協調。字數少的橫幅接近于匾額,應寫得厚重、堅挺、有力。此作為王虛舟《論書剩語》一則,共50字,字數較多,創作這類作品應注意氣勢貫通,一氣呵成。

(六)斗方

斗方因為形狀像鬥故名,形制為方形或近於方形。這種形式較適合懸掛於書房、走廊及較優雅的場所。斗方所書內容一般為詩句、格言及較短的詩文。斗方的佈局有一定難度,書寫什麼內容,字法章法上有什麼變化,要反復琢磨,避免呆板。此作是老子《道德經》五十九章摘句,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略空,“克”字最後一筆略有變化,有了虛實疏密對比,避免了畫面佈滿塞足。

(七)扇面

扇面因其形同摺扇、團扇而得名,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藝術形式,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扇面形式多樣,有圓形、菱形、梯形等等,但主要是以扇形為主。扇面在章法上有其特點,字的中心位置須依扇的折行上半部寬的部分來寫,內容較長的可用長短行間隔的方式安排,但必須有環轉之勢,才顯得協調。此作語出《易經》,七個字,折出八格,末格落款。整個章法居上,清新淡雅,也還疏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