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90歲老人30年啃下一塊“硬骨頭”,替祖國創造千億,西方不會懂

如今中國即將邁入“工業4.0”階段, 未來中國製造業由“自動化”向“智慧化”轉型已經是勢在必行。 在這一處於風口浪尖的領域, 有一位90歲的中國老人, 他做出的貢獻已經為中國大型製造業創造了千億的財富, 他就是被稱為“中國焊接第一人”的潘際鑾院士。

“用機器人替代人工焊大型結構, 這是一塊硬骨頭, 我已經啃了30年。 現在還要抓緊時間, 和年輕人一起, 真正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 面對未來智慧化焊接機器人的研發, 潘際鑾院士這樣感慨道。 作為中國焊接領域的開拓者。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 新中國的第一個焊接專業——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以及清華大學的焊接專業, 全都都由他籌備建立。 在火光四濺的焊接工廠內, 在新疆油氣田的戈壁灘中, 潘際鑾院士的腳步踏遍了華夏大地。 在溫度高達200攝氏度的實驗室內, 救護車隨時再外待命, 在這樣的惡劣的工作環境內,

潘際鑾院士依然堅守科研崗位, 這樣偉大的精神西方人不會懂。 如今的中國工業自動焊接機器人早已處於世界領先水準, 中國也擺脫了對於國外自動化焊接設備的依賴,

從建國初期的傳統焊接技術, 到如今的自動化焊接技術,

再到未來的智慧化焊接技術, 潘際鑾院士一直奮戰在前線。 潘際鑾院士的科研成果可以說應用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 小到日常用品, 大到高鐵、火箭和航母, 潘際鑾院士的貢獻無法估量。

2000年潘際鑾院士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早已名滿天下科研成果價值過千億的他, 至今仍騎著電動車帶著85歲的老伴, 穿梭于清華校園的林蔭間, 這也成為了如今清華校園內獨特的一景。 【lsj】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